2019高考地理重要考点旅游地理环境保护试卷1.【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果树认领活动——让我们拥有自己的果树。
近年来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各地兴起。
通过认领、管理、采摘,人们不但能尽情领略劳动的乐趣,还可以享用到真正无公害的水果。
说明这种新型旅游模式中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并简析其对果树认领地发展的影响。
1.【答案】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参与农事活动,体会农村生活。
影响:有利——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山区和城市的文化交流;给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动力;不利——不合理的开发也可能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的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和扶绥具,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它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在露天岩石上涂鸦经数千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见。
花山岩画全幅画长135米,高44米,画有朱红色人物1300多个,间有少量兽类和器具、火焰,观其形态,使人联想到古人的祭祀、战争、欢庆等场面。
它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2016年7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说明花山岩画的欣赏方法和其成功申遗对当地旅游开发资源的影响。
2.【答案】欣赏方法:置身其中,近距离观察;通过发挥现象,移情于景,情境交融,体会当年壮族先民的生活。
影响:有利于对花山岩画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当地村落基础设施的完善;易引发景区容量过载,打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近年来成为新型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形式。
江南水乡乌镇曾经面临“景区内像欧洲,景区外像非洲”的窘境,通过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让“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
2017年乌镇景区接待游客量达758.8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6.28亿元。
乌镇成为“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的示范基地。
分析特色小镇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和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采取的措施。
3.【答案】积极作用:全民参与,促进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打破单一景区建设的局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宾馆、道路等的建设,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措施:保持地方特色,避免建设雷同;做好宣传营销,提高景区知名度;开发多样化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容等。
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7月,我国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继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名录以来,我国世界遗产突破53处。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以自然风光、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动植物类型多样为主要特色;此外还有闻名于世的佛学景点。
鼓浪屿位于福建厦门市,原名圆沙洲,因其西南部有海浪侵蚀洞穴,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于明朝时期雅化为今名。
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鼓浪屿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比较梵净山和鼓浪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4.【答案】梵净山: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为原生态景观;但旅游开发时间晚,距市场较远,旅游配套设施尚待完善,承载能力小。
鼓浪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好,旅游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承载力大。
5.【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泰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城外水绕城,城内水穿城、街河并行,水城一体,具有特色鲜明的城市格局和江淮水乡景观风貌,地域文化特色显著,展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遗存丰富,其中大多都有很高的历史、考古、科学艺术价值。
但近些年来,城中历史街区保护和发展工作滞后,街区面貌逐渐衰败,文物古迹缺少严格的保护,街区居住条件差;街区内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导致街区内生活氛围活力不足……下图示意泰州地理位置。
评价泰州旅游开发条件,并对泰州历史街区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5.【答案】开发条件: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客源市场广阔;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
不利条件——旅游资源保护不利;基础设施不完善。
建议:合理规划城区建设,保持与原有街区协调;加大保护力度,对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进行修缮修复;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公共空间,提高街区活力。
6.【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廊桥”,就是有屋檐的桥。
在浙江泰顺有各式木拱廊桥900多座,被誉为“千桥之乡”“中国廊桥之乡”,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泰顺廊桥功能显著,既可供人歇脚、躲避风雨,又可联络交通、美化环境,还可成为当地居民聚会、贸易场所。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毁坏,廊桥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说出泰顺廊桥被破坏的自然原因,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建议。
6.【答案】自然原因:浙江一带的夏秋季常发生台风、暴雨、泥石流等灾害,冲毁木拱廊桥;雨水渗漏、虫蛀造成木头腐烂损毁或火灾损毁等。
保护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积极对虫蛀腐烂的廊桥进行修复;鼓励兴建廊桥博物馆,以展示宣传廊桥文化;完善法律法规,严禁私自损毁、破坏廊桥等。
7.【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泊,夏日湖天一色,冬日雾凇奇特,湖岸峭壁高耸、怪石林立、温泉广布。
1996年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和自然保护名录。
2016年以来游客大量涌入湖区,沿岸民众多有抱怨。
当地人较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旅游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收入。
简述促进贝加尔湖沿岸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7.【答案】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开发精品旅游项目和线路,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充分合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加强对旅游产业和环境的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当地民众参与开发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划分湖岸商业旅游活动区和当地居民生活区。
(言之有理即可)8.【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禾木村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北部的禾木河畔,是图瓦人3个集中生活地中最远、最大的村庄。
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上,有一栋栋的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雪峰冰川、原始森林、草原花海、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
在禾木村周围的小山坡上可俯视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远观日出、雪峰与涓涓溪流,近览图瓦人家、晨雾、屋顶上淡淡炊烟等。
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游客前往禾木村地区游览需要做的准备。
8.【答案】①(地处我国边疆地区,位置偏远,交通距离远(交通不便),需要考虑旅游费用、时长、前往的交通方式;②该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夏秋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前往旅游需选择季节,带防寒衣物、防晒物品等;③少数民族聚居区,出发前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等。
9.【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的最后一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供电照明系统施工顺利完成并全线亮灯。
历经6年筹备、8年建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主体工程如期具备通车条件,符合工期计划目标。
港澳台媒体评价说,作为横跨粤港澳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不仅让三地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也将助力形成旅游新形态,制造观光新景点。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桥塔造型和夜景灯光照片。
请设计港珠澳大桥旅游的可行性项目,并指出港珠澳大桥旅游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9.【答案】旅游项目:①乘船游览(参观)港珠澳大桥;②乘车游览(体验)港珠澳大桥;③乘热气球俯视港珠澳大桥;④两端陆岸设立观桥游览活动平台;⑤港珠澳大桥灯光夜景旅游;⑥港珠澳大桥和周边城市景区组合旅游。
注意事项:①调控每天每个时段的游客数量,防止阻塞海上、大桥交通和出现交通事故;②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下旅游,确保旅游质量和安全。
10.【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霾是大量极細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我国气象研究专家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霾日进行研究,绘制了三省份1961~2013年平均霾日逐月变化图(如下图)。
描述图中三省份霾日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霾日最多季节的原因。
10.【答案】特点:冬、秋季较多,1月最多,12月次之;夏、春季较少,5月最少。
原因:11月份之后东北地区燃煤取暖,增加了大气中的污染物;秋冬季昼夜温差大,逆温出现频率高,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季降水少,对大气污染物的稀释作用弱。
【解析】三省份霾日的季节变化特点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雾霾的产生与污染物及天气、地形条件都有关系。
三省份均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冬春采暖燃用煤炭较多,大气中的污染物较多;此时段内降水天气少,对污染物稀释较弱,容易产生雾霾。
11.【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中下游两岸的能源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呈现杂乱无序,过度开发之势。
这些能源重化工业每天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水偷排入江,混杂着生活污水及航运激增带来的船舶污染,使长江遭到了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程度远超自身的水体净化能力和环境承载力。
说明长江水体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1.【答案】危害:长江水体污染会导致土壤污染,降低土壤生产力;人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危害流域内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可能导致水质性缺水。
防治措施: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加强宣传,提供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等。
12.【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12.【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13.【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大片土地撂荒的现象。
农业是民生之本,大面积的土地撂荒使我国本来就日益严重的耕地流失和未来粮食短缺的问题更加严峻。
耕地是有限的,近年来土地撂荒和不合理利用,使我国的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因此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刻不容缓。
说明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撂荒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后果。
13.【答案】原因: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农业生产效益较低(或务工与种地收入差距过大);部分农田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或土地耕作条件恶劣);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缺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