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讲 世界重要地区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东南亚、西亚—北非、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高考命题中多结合高中地理知识组织题目,考查频率高,选择题、综合题形式均可出现一、一个大洲(亚洲) 亚洲读下图,回答问题。
(1)位置和范围。
①位置⎩⎨⎧纬度位置: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气候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河流 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①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②多样的地域文化: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文化类型多样。
③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二、五个地区(东南亚、西亚—北非、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 1.东南亚读东南亚简图,回答问题。
(1)地理位置和范围。
①位置⎩⎨⎧十字路口:位于亚洲与a 大洋洲、太平洋与b 印度洋之间咽喉位置:c 马六甲海峡②范围:包括d 中南半岛和e 马来群岛两部分。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特征具体内容地形复杂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显著地理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气候湿热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河流众多多由北向南流,水量丰富,落差大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石油资源(印度尼西亚、文莱)、锡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①人口特征: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工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2.西亚—北非读西亚—北非简图,回答问题。
(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①“两洋”——印度洋、A大西洋。
②“三洲”——亚洲、B欧洲、非洲。
③“五海”——C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湖泊)。
(2)自然环境。
①丰富的石油资源。
a.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生产石油最多、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b.三条海上石油输出路线:c.主产国——E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
②匮乏的水资源: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
(3)人文环境。
①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②文化差异: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耶路撒冷。
3.欧洲西部 (1)位置。
①海陆位置:亚欧大陆西部,三面临海。
②纬度位置:大部分处于40°N ~60°N 。
(2)自然地理环境。
①地形⎩⎨⎧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山地: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②典型地貌: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③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④河流:流量稳定,流速平稳,适合发展内河航运。
(3)人文地理环境。
①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a.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影响最大。
b.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②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a.特点: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
b.工业分布特点:多而密集,十字型分布。
③传统的畜牧业。
a.畜牧业发达: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
b.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4)繁荣的旅游业。
①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风光优美的海滨沙滩;幽深曲折的峡湾景观;高耸险峻的阿尔卑斯山。
②丰富各异的人文景观:众多的古建筑遗址、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
4.撒哈拉以南非洲读非洲简图,回答问题。
(1)自然特征。
①高原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②热带大陆:气候炎热。
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③四大河流:E尼罗河、F尼日尔河、G刚果河(两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H 赞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
(2)经济特征:“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3)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
①问题及主要原因。
a.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b.粮食问题: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
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c.环境问题:人们为了生存,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②解决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
5.极地地区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纬度位置南极圈及其以南北极圈及其以北位置、范围以南极洲为主体,被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包围以e北冰洋为主体,被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大洲包围地形以高原为主以海洋为主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温度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中国科考站D长城站、E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d黄河站考点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比较1.东亚与中亚的地理特征2.东南亚与南亚的地理特征3.西亚—北非4.欧洲西部5.非洲气候(1)图解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2)非洲气候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非洲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主要包括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索马里半岛的热带沙漠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几内亚湾北侧的热带雨林气候,撒哈拉地区与纳米比亚海岸线处的热带沙漠气候等。
具体成因如下图所示: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巴厘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11月~次年3月为雨季。
当地时间2017年2月9日晚,巴厘岛发生了山体滑坡。
下图为巴厘岛地理位置及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巴厘岛()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山脉以南北走向为主C.河流流域面积较大D.河流有结冰期(2)巴厘岛雨季时盛行()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3)巴厘岛发生此次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有()①持续性降水②过度砍伐森林③位于板块交界地带④地势起伏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巴厘岛的水系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说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巴厘岛北部河流多自南向北流,南部河流多自北向南流,而河流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故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受岛屿限制,河流流域面积较小;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气温常年较高,河流无结冰期。
第(2)题,由图可知,巴厘岛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带,盛行东南风,受周边岛屿影响,东南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故形成旱季。
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为西北风,从海洋带来的丰富水汽,受地形抬升和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丰沛降水。
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巴厘岛多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且2月正处于巴厘岛的雨季,多持续性降水,故①④正确;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森林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进而诱发滑坡等自然灾害,故②正确。
答案(1)A(2)D(3)C2.(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二模)2015年1月14日,法国驻华使馆宣布留尼汪和法属波利尼西亚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
塔希提岛形状从空中鸟瞰似尾鱼,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中的最大岛屿,和留尼汪岛一样,均主要由岩浆岩组成,旅游旺季均为每年5~10月,下图为两岛屿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题。
关于两岛屿说法正确的是()①降水均南多北少②河流均短促③5~10月相对其他月份更凉爽少雨,有利于旅游④两岛屿最高峰可能均是火山⑤留尼汪岛位于塔希提岛东南方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留尼汪岛位于塔希提岛的西南方,则⑤错误。
结合选项可判断B正确。
答案 B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思路考法非洲地理特征分析1.(2017·课标全国Ⅱ,6~8)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解析本组题目主要考查从文字背景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第(1)题,刀耕火种是热带地区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主要方法是将地上的树木或草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
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可直接耕种。
第(2)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那里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量大。
第(3)题,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植物生长受尼罗河水位高低影响很大,因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故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次年5月,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植物是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
答案(1)D(2)A(3)B2.(2013·课标Ⅰ,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6分)(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6分)(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分)(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