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数和偶数的运算
预设补充:如2×4=8…,偶数×偶数积是偶数(学生边讲师边板书)
【评价:加分】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知识呢?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我们一起探究出了“奇数和偶数的运算规律”,你会运用规律完成目标检测吗?先完成第1题(完成就对学)(“一改二,二改四”,问需要展示吗?)
二、目标检测
1、选一选
(1)两个奇数的和是()
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我们前面认识了奇数和偶数,10以内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呢?假如把这些数相加或相乘,你能确定它们的结果是什么数吗?我们这节课就是探究奇数和偶数的运算规律。请同学们结合昨天的预习,用5至10分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第15页,把关键的词句用“”画一画。
(二)挑战自学能力,我能解决例2的问题。
1、奇数+偶数=()数,我是这样理解证明的:
预设补充: 举例法:(任意取两个数加起来)如3+4=7…奇数+偶数和是奇数(学生边讲师边板书) 根据意义推想:(如果有人补充到,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
过渡评价:小组加分。谁还能再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展示一下?
2、奇数+奇数=()数,我是这样理解证明的:
预设补充: 举例法:如3+5=8奇数+奇和是偶数(学生边讲师边板书) 根据意义推想:(如果有人补充到,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
A、偶数B、奇数C、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
(2)奇数与偶数的和是()
A、奇数B、偶数C、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
(3)奇数与偶数的积是()
A、奇数B、偶数C、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
(4)偶数与偶数的积是()
A、奇数B、偶数C、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
过渡:请继续完成第2题(请3人上来,直接展示)
预设补充:如3×4=12…奇数×偶数积是偶数(学生边讲师边板书)
过渡评价:小组加分。谁还能再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展示一下?
5、奇数×奇数=()数,我是这样理解证明的:
预设补充:如3×5=15奇数×奇数积是奇数(学生边讲师边板书)
过渡评价:小组加分。最后一个问题谁来展示一下?
6、偶数×偶数=()数,我是这样理解证明的:
过渡评价:小组加分。谁还能再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展示一下?
3、偶数+偶数=()数,我是这样理解证明的:
预设补充: 举例法:如2+4=6…,偶数+偶数和是偶数(学生边讲师边板书) 根据意义推想:(如果有人补充到,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
过渡评价:小组加分。谁还能再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展示一下?
4、奇数×偶数=()数,我是这样理解证明的:
2、判断
(1)5□□×32的积一定是偶数。()
(2)两个连续自然数(不包括0)的积一定是偶数。()
(3)63□+79的和一定是奇数。()
强调:可以直接用结论判断
过渡:请继续完成第3题(批改--展示)(请4人上来,直接展示)
3、填“奇数”或“偶数”
(1)35与6的和是()数,积是()数。
(2)五年级有35人去参加社区活动,分成甲乙两队,如果甲队的人数为偶数,那么乙队的人数是()数。
通过展示
再次学习,集体订正、小结
新知识的巩固
把课堂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胆量
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
活用知识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奇数和偶数的运算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由“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这三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拓展到乘法的奇偶性,教学这个知识,不是直接把结论和规律告诉学生,也不只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看到这个规律,而是把这节课作为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尝试。整节课,学生们把“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作为共同的研究内容,初步经历了一次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索过程比单纯地知道一个数学的知识点更有意义。整节课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既符合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又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学设计表
课题:奇数和偶数的运算
科目:数学
学生年级:五年级
课时:第2课时
教师:梁金霞
单位:广宁县南街第二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学习了2、3、5的倍数的特征后安排的一个探索活动,主要是要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这一单元的知识较具抽象性与严谨性,前后联系紧密,因此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既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纠正
补充
质疑)
展示的小组加20分
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
小组代表给老师批改
“一改二、二改四”
(快完成的小组加20分)
学生继续完成第2题
完成就对学
代表上台展示
(加分)
学生继续完成第3题
完成就对学
代表上台展示
(加分)
复习旧知引入,为新课做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完成的能力
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归纳总结
(3)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数。
(4结论判断
结束: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呢?请完成学习反思。
学生根据问题,依次回答
学生先独立自主完成
完成就对学
完成的对子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群学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集体交流
(完成的组长上来加20分)
小组代表展示
(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轻松愉快的掌握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对学、群学、展示”等学习方式,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准确把握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难点:运用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