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税收制度总论-PPT文档资料

1、税收制度总论-PPT文档资料


1.2 税收分类
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标准
直接税
税负不易转嫁、直接由纳税人承担的税种是直接税。 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
间接税
税负比较容易转嫁的税种为间接税。 主要包括对商品或劳务的交易课征的税种,如增值税、
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1.2 税收分类
按课税权归属的不同
中央税
凡由中央政府征收、收入归中央政府支配的税种为 中央税。
3.税法在不断的进行更新、调整,请大家登陆国家税务总局 网站(),点击“网送税法”栏目,即 可免费获得最新税务资料。
4.课程考试方式为开卷笔试,题型包括单选、判断、计算和 案例分析题。
5.欢迎交流学习、工作过程中碰的疑问,可发送到以下邮箱: lam105@, 也可通过电话 0731-5681309 或者 13077319158 交流。
1.税收体系
1.1 税收体系的构成 1.2 税收分类 1.3 税制结构设计
1.1 税收体系的构成
为了分析不同税种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为了更 清楚地理解政府在税制结构设计方面所体现的 调节经济的意图,一般按征税对象在货币资金 流动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将税收区分为货币资 金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和财产持有及转让的课税 两大体系。
财产总是有归属的,它们或属于居民,或属 于企业。由此可以确定是对财产的归属者课 税,还是对财产的转让行为课税。
前者如对居民或企业拥有的各种财产课征的 财产税,后者如对财产的遗留、继承或馈赠 行为课征的遗产税、继承税、赠与税等。
税制要素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征税的客体,表明对什 么征税,是征税的标的物。
1.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缴纳 税款,但并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2.代扣代缴义务人:也称扣缴义务人,是指义务从所持有的 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 代征人:是指受税务机关委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人员。
税制要素
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 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是税收制度的核心要素
税收在货币资金流动中选择并确定一些课税点 或课税环节征收。因课税点的位置不同,形成 不同的税种。
货币流动与课税点
① 居民收入
工资 股息 ⑬⑭
生产要素市场
未分配利润 ⑮
社会 ⑪ ⑫ 利润和利息
保险税 ⑩
折旧
剩余部分


各项支付Leabharlann 居民企业储蓄⑯


民 消

消费品市场
企业产品和服务
的销售收入


企业
企业销售收入
地方税
凡由地方政府征收、收入归地方政府支配的税种为 地方税。
1.3 税制结构设计
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
单一税制是由一种税构成的税收制度。 复合税制是由多种税种构成的税收制度。 在实践中,单一税制始终没有付诸实现。通常所说
的税制实际上都是复合税制。 由于历史进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各国的主体税种
税收加征
是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课税对象予以加重税收负 担的制度。它在体现财政收入原则和量能负担原则的 同时,往往还有“寓禁于征”或限制某些过高收入的 目的。主要包括地方附加和加成征收两种形式。
1.2 税收分类
按征税对象的不同
所得课税
也称收益课税,指对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进行课税。
流转课税
也称商品课税,指对商品或劳务交易中的流转额或增值额 进行课税。
如我国2004年全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占 48.95%、消费税占6.03%、营业税占13.39%、企业 所得税占12.22%、外资企业所得税占3.63%、个人所 得税占6.75%
1.3 税制结构设计
税源选择
税本、税源、税收之间的关系
税本是税收来源的根本,税源是由税本产生的收益, 税收来自于税源。 有税本才有税源,有税源才有税收。
1.2 税收分类
以课税的主客体为标准
对人税
着眼于人,根据人的纳税能力课税。它的古老形式是 人头税,按人征收,同等纳税;现代形式则是各国普 遍征收的所得税。
对物税
着眼于物,根据经济活动如商品买卖或持有财产等课 税。它不重交易者或所有者的特性,而重物本身。
从公平角度看,所有税种(包括对物税)的承担 者都只能是人,对物税不如直接按个人纳税能力 课征的对人税。
值税; ⑪是对工资支付额的课税点,如雇主承担的社会保险税; ⑫是对利润的课税点,如公司所得税; ⑬和⑭是对居民工资收入和股息收入的课税,如个人所得税
和雇员承担的社会保险税; ⑮是对企业留存利润的课税点,如企业留存利润税。
货币流动与课税点
由于财产是以往年度的存量部分,并非当年 国民收入的货币资金流动,因此没有在图11中反映出来。
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司法公正、 弥补市场缺陷 保护“不能对自己负责”的社会成员。 私人物品的供给以及私人需要的满足可以通过市场法则来实 现。公共物品生产是有成本费用的,通过市场法则私人不愿意 提供公共物品。只能运作非市场方式,由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 国家(现实中的政府)来提供这些物品,并主要通过征税来筹 集所需的资金
与课税对象有关的概念主要有:
1.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 表征税的广度。设置税目的方法有列举法和概括法两种
2.计税依据:是税收制度中规定的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在理 论上也称为税基。表现形态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价值形态,, 另一种是实物形态,
税制要素
纳税人
又称纳税义务人,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 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纳税的主体。纳税人可以是自 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相关概念有:
所得税作为宏观经济的内在稳定器之一,能较好地 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1.3 税制结构设计
西方国家的税制结构大多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
如美国1999年联邦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占48.1%、 公司所得税占11.8%、社会保障税占33.5%、消费税 占3.8%、其他税种占2.8%
但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税收征管体系尚不 健全,如果仅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难以保证财政 收入的充足和稳定,因此政府往往非 常重视营业 税、增值税等间接税的作用。
1.3 税制结构设计
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
税收公平是指不同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程度相比较, 条件相同的纳税人纳相同的税,条件不同的纳税人 纳不同的税,使税负合理。税收公平原则包含税收 的横向公平和税收的纵向公平。 衡量公平的标准是受益原则和负担能力原则。其基 础有所得、财产和消费。
要求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 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管理的效率。 包括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的行政效率。
居 ③民
储 蓄
资本市场 ⑤ 投资支出 资本品市场
⑥ 企业资本品 的销售收入
图1-1 货币流动与课税点
货币流动与课税点
①是对居民收入的课税点,如个人所得税; ②是对消费支出的课税点,如消费税; ④是对零售营业收入的课税,如零售营业税或消费型增值税 ⑦是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课税点,如货物税; ⑩是对企业扣除折旧后的净营业收入的课税点,如所得型增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论
税收体系 流转课税 所得课税 财产课税
引言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按 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引言
税收存在的必要性
国家提供社会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决定 了税收必然存在
财产课税
指对纳税人的财产按数量或价值进行课税。
1.2 税收分类
按征税对象区分的三类税收的税种组成
所得课税
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资本利得 税、超额利润税、战时利得税、房地产收益税等。
流转课税
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
财产课税
包括一般财产税、个别财产税、遗产税、继承税、赠与 税、净值税、资本税、土地税、房地产税等
1.3 税制结构设计
选择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主要原因
所得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负担,即对经济效率的 损害程度较商品税为轻,因为所得税不改变商品的 相对价格,对消费者的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干扰相对 较小。
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一般无法像商品税那样可以 通过价格调整转嫁税负,因此,政府可以比较有针 对性地利用其调节收入分配。
目录
第一章 税收制度概论 第二章 增值税 第三章 消费税 第四章 营业税 第五章 资源税 第六章 关 税 第七章 企业所得税
目录
第八章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第九章 个人所得税 第十章 印花税 第十一章 土地增值税 第十二章 房产税、契税和车船使用税 第十三章 其他各税 第十四章 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及展望
中南大学商学院MBA课程
企业税务专题
主讲:刘爱明
注册会计师 注册税务师 2007 · 3
参考书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税法》,北京:中国财政 经济出版社,2005.
2. 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编:《税法Ⅰ》, 《税法Ⅱ》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3. 贺志东.《纳税筹划》.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第1版)
国家执行社会经济政策也需要税收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引言
税制的内容
法律角度 经济角度
税制指税收调节体系的构成,即一个国家的税收体系 主要由哪些税种构成,以哪个或哪些税种作为主要税 收,哪些税种作为辅助税收,以及它们的调节方向如 何等。
政治角度:税收管理体制
本章主要讨论从经济角度理解的税制。
前者相当于对国民收入的流量征税,后者相当 于对国民收入的存量征税。各国一般将绝大部 分的税收课征于国民收入的流量上。为此,需 要结合国民经济的循环运动进行考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