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篇 消化系统的药物
药理作用机制: 抑制H+-K+ ATP 酶,阻断H+分泌的最后环节 药理作用: 抑酸作用强大持久 抑制HP
奥美拉唑
(omeprazole,losec 洛赛克) 临床应用
反流性食道炎 消化道溃疡 Hp感染 兰索拉唑 潘多拉唑(泮他拉唑) 雷贝拉唑
M受体阻断药: 哌仑西平、替仑西平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丙谷胺(proglumide)
增强胃粘膜屏障的药物
硫糖铝 与溃疡面结合形成保护膜 促进前列腺素E2 合成 增强生长因子的作用促进溃疡愈合 抑制Hp
增强胃粘膜屏障的药物
枸橼酸铋钾 抑制胃蛋白酶活性 促进粘膜合成前列腺素 抑制Hp的致病作用
抗Hp药
1.抗溃疡药(作用较弱) 含铋制剂 H+-K+ ATP抑制剂 硫糖铝 2.抗菌药 阿莫西林 甲硝唑 四环素
第三十二章
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腔 pH2
Cl-
H+
H+
胃液 Cl-
胃蛋白酶
NaCl H2O+CO2 粘液层 NaHCO3pH7 粘液 胃蛋白酶
粘 膜
PG
乙酰水杨酸 吲哚美辛
PG
粘液层的保护作用
防御因子 粘液分泌 碳酸氢盐缓冲 上皮细胞再生 局部血液循环 前列腺素
攻击因子 胃酸过多(Ach 胃泌素、 组胺受体) 幽门螺旋杆菌 胃蛋白酶原 遗传因素 吸烟、药物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致溃疡因素和抗溃疡因素的不平衡
抗消化性溃疡药分类
1.抗酸药:氢氧化铝、三硅酸镁 2.抑制胃酸分泌药 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 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奥美拉唑等 M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 3.粘膜保护药:A.前列腺素衍生物 B. 硫糖铝、 枸橼酸铋钾 4.抗幽门螺杆菌药: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抗酸药
药理作用 弱碱性物质 升高pH;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形成保护膜,保护溃疡面 常见药 (现很少单用) 碳酸钙: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收敛、止血
H2受体阻断药 阻断壁细胞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H+-K+-ATP酶(质子泵)抑制药
学习重点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哪些? 每一类的代表药物是什么? 简要机制是什么?
熟悉溃疡病的发生机制
胃酸形成的最后环节
哌仑西平 Ach Hist Gast 西咪替丁 丙谷胺 MR H 2R GR 壁细胞
K+ 奥 美 + H 、K+-ATP酶 拉 唑 H+
抑制胃酸分泌药作用部位
增强胃粘膜屏障的药物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
抑制基础胃酸分泌 促进粘液和HCO3-分泌 促进受损上皮细胞重建和增殖 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