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PPT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PPT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③ 消灭幽门螺旋杆菌(H. pylori.)的药物
现已公认, H. pylori是DU与GU的重要病 因。DU与GU的H. pylori阳性率分别达90 %与70%,故应予抗菌治疗。
单用抑酸剂或粘膜防护剂可使溃疡愈合, 但停药后易复发;这种复发,多数与H. pylori感染有关,可加用抗菌药物来防止。
治疗应用灭菌药,常用的药物有: 胶体次 枸橼酸铋(CBS)。
原理:胶体铋能与炎症渗出物和粘蛋白络 合形成复合体,包绕细菌,使之失去贴附 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能力,继而铋离子进入 细菌体内使之死亡。
用法:110~120mg,qid,2w~4w。
慢性胃炎的治疗
疗效:治疗后即期清除率约为50%~60%, 但远期(一个月后)根治率不理想, 只有20%。因此常与抗生素一起应用, 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远期根除率达 50%~80%。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5. 疗效及死亡率 内科的有效治疗已使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 显著下降至2%以下。30岁以下患者的病 死率几乎等于零;年长患者的死亡主要由 于并发症,特别是大出血和急性穿孔。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目前还缺乏特效疗法。急性患者以适当休 息和合理营养为主。特别注意要防止急性 期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因 为一旦转为慢活肝就可发展成肝硬化。防 止转变为慢活肝的方法有三个:
消化性溃兰疡索拉的唑,治泮疗托拉唑、
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3)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治疗药物:
① 降低对粘膜侵袭力的药物有:
a. H2-受体拮抗药: 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
b. 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为目前抑制胃酸能 力最强的药物。
c. 制酸剂:胶体铝—镁合剂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② 增强粘膜防御力的药物 a. 胶体次枸橼酸铋(CBS) b. 硫糖铝 c. 前列腺素E
护肝药) 肝硬化—对症治疗药物(氨基酸、白蛋白、维生
素、中医中药、利尿药)
慢性胃炎的治疗
1. A型胃炎,无特异治疗。有恶性贫血时, 注射VitB12后可很快获得纠正。
2. B型胃炎又可分为: ① H. pylori. 阳性者 ② H. pylori. 阴性者
慢性胃炎的治疗
① B型胃炎H. pylori. 阳性者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a. H2受体拮抗剂+阿莫西林+甲硝唑 b. 质子泵阻滞剂+阿莫西林+甲硝唑
上述给药方案使胃肠内H.pylori有70%被根除, 可显著减少以后的复发(<15%)。制酸剂提 高胃液的pH,可加强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
c. CBS+阿莫西林+甲硝唑,形成三联合用,可 使根治率达90%以上,DU复发率<10%。
2)青霉胺,只限于未形成肝硬化的慢活肝患者,但 副作用大。
3)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能扩张肝脏血管,增加 肝血流量,有利于肝细胞的生长,防止肝纤维化。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3. 加强生活管理 充分休息,合理的营养(可给予高蛋白饮 食),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和时程,戒烟 戒酒,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肥胖等。“保 肝”药物种类繁多,但均难肯定其疗效。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 控制肝内炎症反应 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龙、 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有抗炎、抗免疫反应、 防止肝纤维化、利胆退黄、促进蛋白质合成 的作用。但长期服用可有严重的副作用。停 药后易复发,仅用于重症患者。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2. 防止肝脏纤维化 常用的药物有:
1)秋水仙碱,小剂量药物具有改善症状,缩小肝脾, 使肝内纤维组织减少,肝血流量有所增加,效果 比较理想,副作用少。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4)手术治疗 ① 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时; ② 急性穿孔; ③ 器质性幽门梗阻; ④ 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⑤ 胃溃疡疑有癌变。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4. 治疗步骤 ① 明确DU、GU ② 区分H. pylori.阳性、阴性 ③ 治疗:DU疗程4w~6w GU疗程8w~12w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阿齐霉素、克拉 霉素、罗红霉素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的特点是:
① 对革兰阳性菌、部份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强大 的抗菌活性。对衣原体、支原体、非典型分枝杆 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② 对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激素等药物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赫氏反应
青霉素治疗螺旋体所引起的感染患者出现 症状加重的现象。
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咽痛、肌 痛、心跳加快等现象。
系青霉素杀死大量螺旋体释放入体内引起 的免疫反应。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对 革兰氏阳性菌有强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弱, 有肾毒性,交叉过敏反应。
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中 毒性菌痢需静滴给药。
肠炎、菌痢、阑尾炎的治疗
3. 对于严重上吐下泻者,要及时补液,补液 的原则有16字口诀: 先盐后糖(均为等渗的); 先快后慢(补液要迅速、足量); 纠酸补碱; 注意补钾;
4. 呕吐、腹痛严重者可用阿托品、654-2解 痉药物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治疗消化系统 疾病常用药物
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肠炎 菌痢 阑尾炎 消化性溃疡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
胃炎 肠炎 对症治疗药物(消炎止痛,保护粘膜) 菌痢 抗生素类药物 阑尾炎 消化性溃疡—抗酸药和对症治疗 病毒性肝炎—抗病毒药和对症治疗(多种维生素,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1. 治疗目的 消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 防复发,避免并发症。
2. 治疗原则 强调定时进餐,避免辛辣、过咸食物及浓 茶、咖啡等饮料。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3.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生活要有规律,工作要劳逸 结合,避免过劳和紧张。 2)对症治疗:止痛、退热等。 3)药物治疗
喹诺酮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均为杀菌剂,杀菌浓度与抑菌浓度相同或为抑菌 浓度的2~4倍。
第四代产品除了保持第三代药物抗菌谱广、抗菌 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等优点外,抗菌谱进一步 扩大到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病原体,且对 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作用显著强于第三代 药物。
药物的抗菌机制主要是抑制DNA回旋酶,也包括 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Ⅳ的作用,产生杀菌作用。
慢性胃炎的治疗
② B型胃炎H. pylori. 阴性者
首先分析原因,对因或对症治疗。
a. 因消炎药引起的,应立即停用消炎药,并用 胶体铝—镁合剂或硫糖铝来治疗。
b. 因胆汁返流引起的,可用考来烯胺或氢氧化 铝凝胶来吸附治疗。
c. 如有胃动力的改变,可服甲氧氯普胺或多潘 立酮或西沙必利药物治疗。
肠炎、菌痢、阑尾炎的治疗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是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 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主要 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药疹、皮炎、血清病、溶血性贫血 防止发生过敏反应的措施: 应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
敏史 必须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一旦休克发生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
肝损害:以肝实质损害,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 常见转氨酶升高,阻塞性黄疸。
过敏反应:药热、药疹、荨麻疹等。
局部刺激: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 炎。
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 萘啶酸(已淘汰)、吡哌酸(仅用于肠炎)等 第二代(20世纪80年代)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 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等 第四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 曲伐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加替沙星等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4. 已经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患者,可用以 下三类治疗药物:
1) 免疫调节剂: 疗效均不肯定。 HBsAg特异免疫核糖核酸 转移因子(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 胸腺素 辅酶Q10 左旋咪唑等。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2) 抗病毒类药物
这类药物是最有前途的,因为它们不仅可以用 来治疗慢性肝炎,而且可以治疗急性肝炎和 HBsAg携带者。但遗憾的是,这类药物研究得 不多。已经试用于临床有: a. 抗DNA病毒的阿糖腺苷,作用快而短。 b. 干扰素及其诱导剂 c. a与b合用,作用强,毒性大。
喹诺酮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① 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② 也可代替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治疗全身感染。
不良反应: ① 胃肠道反应:常与剂量有关。 ② 中枢兴奋症状:药物具有脂溶性,透过血脑屏障进 入脑组织,阻断GABA与受体结合所致。 ③ 过敏反应:药疹、瘙痒、红斑、光敏反应等; ④ 关节及软组织损害:12岁以下儿童和孕妇禁忌应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对革兰氏 阴性菌和厌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肾毒性较第一 代有所降低。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增加,对 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降低,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 用增强,对肾基本无毒性。
第四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基本相 似,不易被β-内酰胺酶水解。
1. 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磺胺类、四环素、霉素、
呋喃唑酮(痢特灵)、黄连素、氧氟沙星等 3. 中医治疗
肠炎、菌痢、阑尾炎的治疗
1. 急性胃肠炎患者要卧床休息,适当控制饮食或暂 时禁食,必要时还要实行隔离;
2. 早期应用抗生素: ① 沙门氏菌:首选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 ② 弧菌:可用双嘧啶片或用四环素; ③ 痢疾杆菌:可用复方新诺明、呋喃唑酮、黄连素、
③ 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为杀菌药。作用机制为 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