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乌与附子

川乌与附子

刻。总状花序顶生,花蓝紫色;蓇葖果。
[采制]
一般于栽后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将子根与母根分开,洗净 泥土、须根。母根晒干称川乌。子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 1.盐附子 将个大的子根放入盐卤(食用胆巴)水溶液中浸 泡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凉晒,至表面出现 大量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2.黑顺片 选中等大小的子根,浸盐卤液中数日后,与浸 液共煮至透心,捞出,用水漂洗,纵切成约5mm的厚片,用 水浸漂,并加用红糖与菜油炒成的调色液,使附片染成茶褐 色,取出蒸透,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 3.白附片 加工方法与黑顺片略同,但不加调色液,煮至 透心后,剥去黑褐色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漂,蒸透, 晒至半天,用硫磺薰后再晒干。 黑顺片与白附片直接入药。盐附子需制后才能入药。
短柄乌头(雪上一枝蒿)
[功效] 去风,镇痛;有大毒。Leabharlann 附子炮制原理乌头碱
苯甲酰乌头胺
乌头胺
3.其他生物碱 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dl-demethylcoclaurine),强心作用 去甲猪毛菜碱(salsolonol),强心、升压、镇痛作用 棍掌碱(coryneine),升压作用
HO HO NH
HO HO NH CH3
HO HO N+(CH3)3
草乌
RadixAconiti Kusnezoffii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 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华乌头A.chinense 卡氏乌头A.carmichaeli 及同属多种野生植物的干燥块根。
[性状]
草乌
制草乌
草乌母根呈不规则圆锥形,略弯曲,形如乌鸦头。 表面暗
棕色或灰褐色,皱缩,有的具突起的支根,习称“钉角”。子 根 附生于上端,形状较小。质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粉质。
[化学成分] 含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 如中乌头碱、乌头碱、异乌头碱。 [功效]性热,味辛、苦。有大毒,须炮制后使用。 草乌为中药麻醉剂的组成药物。 草乌叶有清热、解毒、止痛功效。
关白附 Radix Aconiti Coreani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 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的干燥子根及母根 [产地]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药 理 作 用
1.川乌与附子均具有抗炎、镇痛与局麻作用,其活性成 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 2. 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有效成分去甲乌药碱、去甲 猪毛菜碱。 3. 川乌的乌头碱类具有扩张血管,起降压作用。 4.川乌与附子具有很强的毒性,急性中毒时,心搏增强, 继而引起传导阻滞而致心律不齐,最后心脏停止于舒张 期。乌头碱引起恒温动物急性中毒,表现为呼吸兴奋、 运动麻痹、末稍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通常称为乌头 碱症状。
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小支根或支根痕,习称钉角。侧边 留有自母根摘离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粉性。气微 弱,味带辛辣而麻舌。
[性状]
盐附子 圆锥形,形较大, 长4~7cm,直径3~5cm; 表面灰黑色,附有盐霜, 潮润性。 黑顺片 系纵切片,上宽 下窄,具棕黑色皮,剖 面暗黄色,半透明状, 有光泽,断面角质样。 白附片 形似黑顺片, 但无棕黑色外皮,全体 黑顺片 黄白色,半透明状。
川乌 Radix Aconiti 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来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的干燥主根(母根);
附子为卡氏乌头的干燥子根(块根)加工品。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地下块根常4~5个连生, 母根长圆锥形,侧生子根短圆锥形。 茎直立。叶互生,具短柄,掌状3深裂, 两侧裂片再2裂,裂片边缘具粗齿或缺
[性状]
川乌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表面棕褐
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根及子根痕。质坚实,断面类白 色或浅灰黄色;气微,味辛辣、麻舌。
制川乌 呈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片状;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
灰棕色形成层环纹;质轻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舌感。
[性状]
附子 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纹,上端具凹陷
HO
去甲猪毛菜碱 去甲乌药碱
棍掌碱
[理化鉴别]
1.川乌或附子粉末醇提液 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酸搅 拌滤过,滤液中加碘化汞 钾试液2滴,产生黄色沉淀 (检查生物碱)。 2.薄层层析: 展开剂:正己烷--二乙胺 (5∶1)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液
乌头碱
次乌头碱
川 制 乌 川 乌
草 乌
制 草 乌
黑 顺 片
盐附子
白附片
[显微特征]
乌头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 淡黄色木栓化细胞;皮层有单 个或2~3成群的石细胞,内皮 层不明显。韧皮部宽阔,形成 层环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呈“V” 字形排列。髓宽阔,薄壁细胞 中含淀粉粒。
皮层
韧皮部
木 质 部
形成层
木质部
[化学成分]
1.双酯类二萜生物碱(强毒性)主要有乌头碱、新乌头碱等。 此类化合物有C8-OH乙酰化,C14-OH芳酰化结构而具强烈毒性。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等,其明显毒性减小。 3.其他生物碱成分: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棍掌碱等。
功效 川乌性热,味苦、辛,有大毒。制川乌功效同生川乌, 毒性小。能祛风湿,温经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 节疼痛等症。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 阳、逐风寒湿邪。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宫冷、 心腹寒冷、寒湿疲痛等症。
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 角同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