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轮对荧光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编号:**车轮车间作业地点任职条件(MT)Ⅱ级探伤工环境要求1.轮对荧光磁粉探伤工作场地应整洁明亮,照度适中,通风良好,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30℃范围内。
2.轮对荧光磁粉探伤工作场地远离翻砂、锻打、电焊、潮湿、粉尘场所;探伤设备所用的电源与大型机械、动力电源线分开并单独接线。
3.轮对荧光磁粉探伤时须在暗室内作业,观察磁痕显示处紫外灯的辐照度不得低于800μW/cm2且无死角,并配备有手持荧光灯。
岗位人数2人上道工序轮对冲洗除锈作业工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检测器具作业图示材料及其它1工前准备工作者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准备好防护眼镜。
目测润滑油、防护眼镜2 上道工序控制轮对除锈质量须达到湿法磁粉探伤要求。
表面须达到配件除锈质量标准,无锈、无尘、无油垢,露出基本金属面。
目测放大镜、砂布、手电筒3设备、检测量具检查3.1 全面检查探伤机各部技术状态及动作,并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点、润滑,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
3.2 全面检查所用工具、量具、齐全良好,计量器具检定不过期。
熟练掌握紫外辐射照度计、白光照度计鉴定日期和检测修正系数。
3.3 开工前3000型荧光磁粉探伤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检查:3.3.1 探伤机的全轴复合磁化、退磁功能和磁悬液搅拌装置须符合要求;3.3.2 周向磁化电流0~3000A应连续可调,纵向磁化电流0~2400A应连续可调;3.3.3 通电磁化时间应为1s~3s,停止喷淋磁悬液由应再磁化2次~3次,每次0.5s ~3000型荧光磁粉探伤机、角向磨光机、磁粉筛(320目)、紫外线辐射照度计、白光照度计、磁强计、梨形沉淀管、天平秤、磁悬浮测目测放大镜、手电简、尖铲、手锤、角向磨光机、砂布、棉布、印台、紫外线护眼镜、Al-15/50试片;胶带纸、笔、钢卷尺、深度尺等工1.0s。
3.3.4 探测面的白光强度应不大于20 lx,紫外线辐照度应不小于800µW/cm2。
紫外线波长范围应在320nm~400nm内,中心波长为365nm。
3.3.5 整机绝缘电阻≥2M欧姆。
3.3.6 退磁效果≤0.3mT(3Gs)。
3.3.7 检查电器部分,连接线应无破损、折断、松动,电流、电压表检定不过期,电源开启前电压、电流表指针须在零位。
试验设备各部动作应灵活、准确、无故障;3.3.8 检查过滤网须无破损,且保持清洁后方可开机。
开机后检查磁轭伸缩、线圈开闭合须灵活。
定玻璃管具装备齐全。
4 探测规定及质量保证4.1 探测规定:轮对车轴外露部位,轴颈、防尘板座、轴身再加工部位,车轮辐板孔须按规定施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检查:4.2 质量保证4.2.1 轮对组装的质量保证期:无轴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40钢车轴的轮对为5年,50钢车轴的轮对为6年。
4.2.2 质量保证内容:4.2.2.1 在组装质量保证期内轮毂松动或轮座裂损时由组装单位负责。
4.2.2.2 第一次组装的轮对在组装质量保证期内,轮座镶入部、轴颈、防尘板座或轮座外侧的外露部位发生断轴事故时,由组装单位承担事故责任;但轴承(或轴承内圈)如经退卸,轴颈发生断轴事故由重新压装轴承的单位负责。
超过轮对组装质量保证期时,由向车辆上安装的单位负责。
4.2.2.3 两次及以上组装的轮对在组装质量保证期内,轮座镶入部位发生断轴事故时,由轮对末次组装单位承担事故责任。
超过轮对组装质量保证期时,由向车辆上安装的单位负责。
4.2.3 检修轮对(轮轴):在1个段修期内不发生因检修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行车事故。
4.2.4 检修轮对车轮:在一个段修期内保证无旧痕裂损(规定限度内辐板孔裂纹除外)。
4.2.5 检修轮对车轴:厂修保证在1个段修期内车轴轮座镶入部及外露部位不裂损;段修保证在1个段修期内车轴经磁粉探伤机的部位不裂损。
5 磁悬液配制5.1 磁粉必须是经过铁道部认证的专业磁粉生产厂家、经路局检测中心集中采购并检验合格的产品,且粒度为小于320目。
5.2 荧光磁悬液是由荧光磁粉与水配制而成,液体介质水的PH值为7~9,磁悬液浓度为:0.2~0.6mL/100mL。
5.3 配制磁悬液时,应按规定比例添加乳化剂、消泡剂、防腐剂和防锈剂,配制比例为:水:1L乳化剂(JFC):5g/L消泡剂(28号):2~5g/L亚硝酸钠(防腐剂):15g/L三乙醇胺(防锈剂):15g/L荧光磁粉:1~3g/L5.4 磁悬液须每周更换一次,确保磁悬液的清洁,工作者、工长、检查员和验收员须在记录上签章。
1L和100mL量杯,5L量桶,玻璃棒荧光磁粉,添加剂(乳化剂、消泡剂、防腐剂、防锈剂),PH值试纸,6 日常性能校验6.1 每日上、下午开工前均须进行磁粉探伤机的日常性能校验。
6.2 使用紫外辐照度计检测车轴被探测面紫外线辐照度应不小于800μW/cm2,探测面的白光照度不得超过20 lx。
将轴颈、轴身(轮座)部位的检测值填写在“磁粉探伤机(器)日常性能校验记录”备注栏内。
6.3 检查磁悬液浓度:3000型轮轴荧光磁粉磁悬液探伤机,角向磨光机,天平,磁强计,紫外辐照目测砂布,胶带纸,试管刷,印台,印章,标记笔,段代号不干胶标记,擦拭布,6.3.1 取样前,须对磁悬液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0min;6.3.2 用长颈或梨形沉淀管接取从喷嘴喷出的磁悬液100mL,进行沉淀,静止沉淀时间为30min;6.3.3 观察长颈或梨形沉淀管中的磁粉,其体积浓度:荧光磁悬液为0.2~0.6mL/100mL。
6.4 向试验轮对的车轴上粘贴试片:6.4.1 试片须采用A1-15/50型标准试片,试片粘贴前须将表面擦拭干净,应无油污。
试片应平整,无破损、折皱和锈蚀;6.4.2 车轴表面粘贴试片前,须将粘贴试片部位表面擦拭干净,应无锈蚀、油污及灰尘,并露出基本金属面并保持干燥;6.4.3 试片粘贴部位为车轴、轮对、轮轴易发生裂纹或磁场强度较薄弱的部位(车轴中央部位,轴颈根部(卸荷槽部位),光杆车轴应再加上轮座部位,车轮辐板内侧面辐板孔处);6.4.4 试片粘贴方法:试片带沟槽面须与试验用轮轴、轮对、车轴表面密贴,带有“+”沟槽的试片,应有一条刻线与车轴轴线平行,粘贴在辐板孔附近的试片应有一条沟槽沿车轮直径方向,胶带沿试片四周呈井字型将试片粘贴牢固。
试片粘贴后应平整、牢固,胶带纸不得遮盖试片沟槽部位。
6.5 磁化检验:6.5.1 湿润车轴被探测部位将试验轮对送入磁悬液探伤机,磁化检验前,首先向车轴被探测部位表面喷洒磁悬液,进行充分湿润,严格控制磁悬液的喷洒压力和覆盖面,应做到缓流、均匀、全面覆盖。
6.5.2 湿法探伤车轴时,须对车轴进行复合磁化,周向和纵向磁化电流应符合磁化规范的要求。
a. 周向磁化电流的选择:I=H·D /320=(8~10)D式中 I—电流强度(A);度计,白光照度计,裂纹深度检查仪,长颈或梨形沉淀管,钢卷尺,钢板尺,A1-15/50型标准试片,10倍以上放大镜,紫外线防护眼镜,手电筒,扳手,螺丝刀,钢丝钳稀料,磁粉探伤机(器)日常性能校验记录(辆货统-424)H—磁场强度(A/m),H取2.55×103~3.18×103;D—车轴最大直径(mm)。
b. 纵向磁化磁势电流的选择:NI=45000×D/L式中 N—线圈匝数;I—纵向磁化电流(A);D-车轮直径(mm);L-车轴长度(mm)。
纵向磁化磁势NI=0~24000(安匝)纵向磁化电流I=3~6(A)(并与轴向磁化电流相匹配)。
6.5.3 磁化后,应停止向车轴上喷洒磁悬液,观察A型标准试片磁痕显示情况,A型试片各沟槽显示清晰者为合格。
6.6 退磁性能检查:6.6.1 测量轮对残磁时,被测轮对与探伤机的距离不得少于4m。
6.6.2 测量轮对剩磁位置为车轴两端中心孔(或轴承前盖中间)处。
6.6.3 轮对剩磁应不超过0.7 mT(7Gs)为合格。
6.6.4 轮轴剩磁应不超过1.0 mT(10Gs)为合格。
6.6.5 剩磁检查:除日常性能校验时进行检查外,还应在探伤过程中随机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当日探伤工作量的1/4。
6.7 填写和打印日常校验记录:探伤设备日常探伤综合灵敏度校验合格后,由探伤工负责填写“磁粉探伤机(器)日常性能校验记录(辆货统-424)”。
参加校验的工长、质检员、验收员、设备维修人员均须在校验记录上签章。
7季度性能7.1 季度性能检查:季度性能检查每3个月进行1次。
由主管领导负责组织轮轴(探伤)3000型轮轴目测砂布,胶带检查专职、设备专职、验收员、质量检查员、探伤工长、探伤工和设备维修工共同参加。
季度性能检查要求如下:7.1.1 探伤机(器)及附属设备技术状态检查探伤机(器)及附属设备的各部外观技术状态良好,配件齐全;全面试验探伤设备和附属设备的作用性能应准确、可靠,无故障;除锈设备运转正常,除锈效果符合探伤要求。
7.1.2 磁粉和磁悬液检验:应符合日常性能校验规定的要求。
7.1.3 系统灵敏度校验:应符合日常性能校验规定的要求。
7.1.4 填写或打印季度性能检查记录:探伤设备季度性能检查合格后,应填写或打印《磁粉探伤机(器)季度性能检查记录》(辆货统—428),凡参加季度性能检查的人员均应在季度性能检查记录上签章。
7.1.5 新购置或大、中、小修后的探伤设备,第一次投入使用前应按季度性能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
7.1.6严格执行探伤设备大、中、小修的相关规定;并在季度性能检查记录显示大、中、小修计划送检时间;荧光磁粉磁悬液探伤机,角向磨光机,天平,磁强计,紫外辐照度计,白光照度计,裂纹深度检查仪,长形或梨形沉淀管,,A1-15/50型标准试片,10倍以上放大镜,手电筒,扳手,螺丝刀,钢丝钳纸,试管刷,印台,印章,标记笔,段代号不干胶标记,擦拭布,稀料,磁粉探伤机(器)日常性能校验记录(辆货统-424)8磁粉探伤作业8.1 轮轴、轮对探伤作业时,探伤人员应严格按照探伤机使用说明书和设备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探伤设备。
8.2 轮对探伤前检查:8.2.1 轮对(车轴)进入探伤机前,用擦拭布擦除轴颈、防尘板座、轮座外侧和轴端的油圬,再用干净布擦净,检查车轴表面除锈质量,车轴被探测部位表面应露出基本金属面,除锈质量不符合探伤要求者,不得进行探伤作业。
8.2.2 建立探伤记录:8.2.2.1 每条轮轴、轮对探伤结束后,应使用标记笔在车轮辐板孔内侧面或轴身上画出明显的磁粉探伤记录标识;确认有缺陷的轮轴、轮对应使用白铅油在缺陷处做出标识,并注3000型轮轴荧光磁粉磁悬液探伤机,磁强计,裂纹深度检查仪,钢卷尺,钢板尺,紫外线防护眼镜目测标记笔,印台,印章,段代号不干胶标记明缺陷性质和位置。
8.2.2.2 每条轮轴、轮对探伤结束后,探伤人员应详细填写或打印下列探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