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1.1图纸及相关文件(1)《地铁9号线土建施工2合同段招标文件;1.2相关技术规(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99-1999(2003修订版)(2)《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GB 50308-2008(4)《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8)《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1(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GB 50208-2002(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4-2002);(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1-82-2004(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5-2001(1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301-2002);(17)《市政基础设施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N11-T514-2008(18)《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6-2008)(19)《轨道交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标准》(QGD-004-2008)(20)《轨道交通工程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QGD-005-2008)(21)《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土建篇)》(JQB-182-2008)(2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 46-2005);(2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24)《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66-2008(2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 11/383-2006);(26)《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SJ01-62-2002);(2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2003 (28)《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值》(GB 12523-90)。
(29)《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1.3相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国建筑法》(1998年3月1日起实施);2) 《中华人民国合同法》(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3) 《中华人民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4)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起实施);5) 《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2001年5月1日起实施);6) 《中华人民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7)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起施行);8)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9) 《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6年4月1日起施行);10) 《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11) 《中华人民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12) 《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施行);13)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1月1日起施行);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起施行);15) 《中华人民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1.4质量管理体系1) 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管理手册》(2007.9);2) 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管理体系程序》(2009.9)。
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本标段为地铁九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二合同段,位于市铁西区;该合同段起于兴华北街与北二东路交叉口南侧,沿兴华北街向南敷设,终于兴华北街与建设中路交叉口既有一号线铁西广场站处。
区间起讫里程CK4+875.229~CK5+960.162,全长1084.933m,采用矿山法施工。
隧道顶部埋深约11m~20m。
区间起迄里程右CK19+012.669~右CK19+789.681,区间全长777.012 双线延米。
隧道采用马蹄形断面,为复合式衬砌。
超前设φ32×3.25小导管,初期支护采用C25网喷混凝土+φ22格栅钢架(标准段间距500mm)+外双层φ6.5,150mm×150mm钢筋网支护,二衬采用模筑C40P10钢筋混凝土,全断面设ECB防水板。
区间设渡线长度约239m,均为大断面,开挖最宽达14.75m,循环进尺长度为0.5m,超前采用双排小导管或大管棚、小导管交替注浆加固。
区间在终点附近设一、九号线联络线,长约423m,其中1号线预留长度约70m,联络线与正线共用断面长度约79m,自身实际长度约283m,有两个断面形式,标准断面和通风加高加宽断面,隧道埋深约11~18m。
在右CK5+240.000设1号施工竖井及横通道(兼联络通道),在右CK5+753.673设2号竖井及横通道(联络通道兼泵房)。
1号施工竖井净空尺寸为6.0mx4.6m,最大开挖深度为25.587m,施工横通道净宽4.5m,最大净高8.15m,长29.35m;2号施工竖井净空尺寸为6.6mx4.6m,最大开挖深度为29.493m,施工横通道净宽5m,净高13.1m,长35.23m。
2.2.2正线区间本标段区间横断面分为双联拱与马蹄形断面,区间隧道均采用矿山法施工。
其中双联拱隧道采用中洞法实施,标准马蹄形断面采用台阶法实施。
区间自湾子站站端往东,线间距由5.435m逐渐分开至17m,覆土为12.47m~17.065m,线路坡度9.358‰。
【标准断面隧道断面示意图】【双联拱断面示意图】2.2.3人防段区间在单洞位置处设置人防段2座,在双联拱断面处设置迂回风道。
迂回风道设置在湾子站端往东30m围。
人防段一右线中心里程为右K1+620.00,人防段二中心里程为右K1+960.000,人防段长11.02m,断面形式为马蹄形,采用CRD工法。
4.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对策4.1工程重点及主要对策4.1.1暗挖隧道施工期间确保围岩稳定是工程重点在城市地铁工程施工中,暗挖结构一直是施工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暗挖的风险主要在开挖掘进阶段。
本工程结构跨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不断优化方案、认真规施工,主要采取的对策有:4.1.1.1加强施工工序的衔接管理浅埋暗挖法施工不能停留在对“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的机械理解与执行上,要针对不同围岩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在施工条件许可条件下,尽可能的缩短上下台阶的间距(或与仰拱间距),尽可能的让初期支护早封闭。
抓好工序的紧密衔接工作是确保暗挖隧道结构在开挖阶段安全与稳定的关键环节。
4.1.1.2预支护技术本工程采用A32焊管作为超前小导管进行隧道拱顶预支护,并进行注浆加强拱部围岩自稳能力。
施工过程中,小导管注浆根据地层采用相应浆液,配比在施工中具体调整。
4.1.1.3加强监控量测监控量测可以说是隧道施工的“眼睛”,隧道结构的总变形量与监测速率的变化趋势最能说明隧道结构的稳定状态。
在隧道的施工中须加强对隧道拱顶沉降、周边收敛的监测、在特征或地质较差地段必要时设置力和围岩压力观测点,在施工中须加强对监测真正初始值的捕捉和数据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将监测数据反馈至相关单位和人员处,做到动态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4.1.2施工期间确保环境风险源安全是工程重点本工程所处位置为闹市区,隧道穿越管线多,地上建筑物多,施工前对环境风险源须有针对性的编制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确保安全。
4.2工程难点及主要对策4.2.1确保暗挖施工期间的无水作业条件是工程的难点本工程结构所穿越的地层不均,结构底部侵入潜水含水层,确保无水开挖作业条件是关系到工程安全的重大问题,是工程的重点和难点。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制定完备、合理的降水实施方案(2)地层超前探测(3)注浆加固辅助止水4.2.2结构防水效果保证是工程难点地铁工程的防水与渗漏治理是至关重要的。
地铁工程渗水除了带来地下工程渗漏的一般危害如损坏结构、腐蚀设备、影响外观和危害运营安全外,它更易造成地铁工程以及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和破坏,造成环境恶化。
本工程采用暗挖施工,并且结构较为复杂,防水效果的保证是本标段的一个难点。
防水工程是控制地下工程质量的关键,它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为了充分确保本工程的防水质量,在本标段施工中将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处理:4.2.2.1重视初期支护施工水的处理,基本实现初期支护无渗漏初期支护施工中水的处理是地铁防水施工的第一关,初期支护对水的处理直接影响到二衬结构自防水的效果,初期支护施工对水的处理非常重要。
开挖施工时,根据招标文件和地质勘察资料,预测本段地下水的情况;施工中对隧道的渗水情况、渗水部位、水量大小等作好观测记录。
若渗水较大,则选择适合的方法对水进行封堵。
在开挖时,初支表面若有较大水成股流出,可先埋设水管将水引出,其后,在初支喷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注浆堵水。
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增加喷射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表面平整度,减少渗漏水的可能;重视初期支护基面处理工作,为柔性防水层的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在初期支护施工期间,须对初期支护进行跟进式背后注浆,对初期支护背后进行回填;填充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的空隙,封堵透水通道,基本达到初步止水效果。
在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防水前,对初期支护进行再次系统注浆和渗漏处堵水处理,达到初期支护基本无渗漏4.2.2.2二衬结构是防水之本,确保二衬施工质量是防水成功的关键二次衬砌是隧道防水之本,也是隧道施工的难点。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工序质量管理与监控,确保每道施工工艺的质量。
(1)加强施工过程工序控制和工艺保证确保二衬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自防水质量。
从加强对二衬防水混凝土品质的控制,加强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模板台车架立、浇筑、振捣、封模养护等各工序环节作业质量的控制加以落实。
保证防水混凝土的低干缩率及高耐久性,尽量避免混凝土固化过程中出现裂缝,提高结构的抗渗性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并尽量减少施工缝的数量。
从安装时间、安装部位、安装工艺等方面加强施工缝部位橡胶钢边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施工缝的凿毛和清洗工艺的控制。
按设计要求严格留置施工变形缝,并加强变形缝橡胶钢边止水带的安装固定,加强对缝橡胶钢边止水带在混凝土浇注前的保护,保证密封胶嵌缝处理的施工质量。
(2)重视二衬注浆工作。
在二衬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及时进行二衬背后的回填注浆工作,确保二衬混凝土与防水层间充填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