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地铁某区间(明挖+暗挖)施工组织设计

成都地铁某区间(明挖+暗挖)施工组织设计

第1章编制原则及依据1.1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铁道部、成都市和地铁有关施工规范、验收标准。

2、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工期。

3、根据施工任务特点,充分发挥施工队伍特长,合理布置施工力量。

4、采用先进、科学、成熟的施工方法和工艺。

5、符合环境保护和水土资源要求1.2编制依据1、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孵化园站~会展中心站区间B标土建招标设计文件、图纸。

2、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3、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4、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周密安排交通疏解和管线保护,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5、施组编制尽可能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相结合,特殊技术和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组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第2章工程概况2.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2.1.1工程位置地铁1号线呈南北走向,本段属孵化园站~会展中心站区间的南段,设计里程:YCK18+897.65(ZCK18+894.74)~YCK20+246.35(ZCK20+246.35),区间右线长度1348.7m,左线长度1350.4m(短链1.21m)。

2.1.2工程范围孵化园站~会展中心站区间B标工程承包范围为:主体结构部分及泵站、通风孔等附属工程。

2.2工程简介区间右线长度1348.7m,左线长度1350.4m(短链1.21m)。

区间最小埋深1.26m,最大埋深6.2m。

明挖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要有单跨及双跨两种结构形式;里程范围内穿越外环高速路,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暗挖段结构采用拱形断面结构,设置中隔墙。

区间在YCK19+481处设1个泵站。

2.3工程环境2.3.1既有建(构)筑物外环高速路北侧区间施工时将穿过一条既有水渠下方,区间施工时需先将该水渠改移至区间东侧施工范围外。

同时区间在YCK19+077~YCK19+144范围内穿越外环高速路路堤。

2.3.2地下管线本段区间管线主要有上水,雨、污水,电力,电信,煤气等五类管线。

新世纪西路路口处起控制作用的管线为直径为0.6m的下水管(管底标高为483.17)以及直径为1m的雨水管(底标高为485.02)。

会展中心北侧预留路口为断头路,该处管线为预留,尚未使用。

人民南路南沿线西侧,区间东侧沿区间走向的管线主要有10kv1m×1m电力方沟、φ0.8m雨水管线、φ0.6m污水管、φ1.2m上水管、φ0.159煤气管以及一些直埋的电力电信管线。

2.3.3地面交通区间沿线两侧均比较空旷,穿越道路时均可通过倒边施工和调整施工区段的方法来保证交通畅通,不存在交通疏解问题。

2.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候、气象2.4.1工程地质概况区间地貌类型单一,为冲洪积扇状平原二级阶地,属侵蚀~堆积地貌,地面孔口高程为487.47~490.48m。

根据钻孔揭露,在场地范围内上覆第四系土层,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紫红色泥岩。

线路经过处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什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4.2水文地质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松散土层孔隙水,二是基岩裂隙水。

根据钻孔揭示,场区范围分布的上更新统(Q3)含泥砂砾卵石层(3-4)为地下水主要含水层,其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水位随季节性波动。

白垩系灌口组(K2g)泥岩风化裂隙水水量贫乏,且深埋于第四系堆积层之下,对修建工程基本无影响。

在场区内,由于少数建筑基坑工程正在进行施工降水,使得地下水埋深已非天然状态,受此影响,所测地钻孔地下水位埋深3.2~7.7m,差异较大。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无腐蚀性,但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2.4.3气候、气象成都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较少。

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6.2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3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9度,最热月出现在7~8月,月平均气温为25.4和25.0度,最冷月出现在1月,月平均气温为5.6度;年总降水量为918.2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月降雨量分别为225和229毫米,降雨最少月份为12和1月,月降雨量分别为6毫米左右。

暴雨期普遍出现在5~9月,常年暴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6月底、7月初和8月下旬,常年大雨出现的始终期分别在5月底到6月初和9月中旬左右,全市1960-2001年区域性洪涝总次数为44次,常年出现区域性洪涝为1次。

第3章工程特点、重点、难点3.1工程特点本标段下穿外环高速公路,下穿段上覆层薄,地下水位高。

所测地钻孔地下水位埋深3.2~7.7m,地下水量丰富。

3.2工程重点、难点1、穿越外环高速公路暗挖段施工中控制外环高速公路路面沉降,确保路面不裂不沉是本段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2、施工期间的降水是本工程的也是重点,也是本工程施工能否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结构位于卵石土夹砂层,地下水位埋深约2.0~4.8米,地下水量丰富。

因此如何保证施工期间的降水效果和不影响周边建筑物,是本工程的重点。

3、保证开挖过程中的边坡支护稳定是本工程的重点。

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边挖边支护,分层分段开挖,分层分段施作边坡支护,严禁超挖”等原则,做好基坑排水,减少土体暴露时间。

保证边坡支护的安全,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4、做到工程结构不渗不漏,达到防水设计要求是本工程的重点。

本工程施工防水节点多,断面变化多;把好防水涂料涂抹和卷材防水层铺设质量关,确保防水涂料和卷材防水层成品保护措施到位;钢筋混凝土振捣密实,基坑回填素土一丝不苟,尤其是处理好结构双跨断面与单跨断面结合处的防水,使整个结构都达到防水设计要求是本工程的重点。

第4章施工总体部署4.1指导思想整个工程实施项目法管理,以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质量控制,以事故树和生物钟进行预测分析并进行安全控制,以动态管理进行进度控制。

积极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重信誉、守承诺、创省优”的战略目标组织施工。

4.2总体施工目标4.2.1工期目标预计在2006年12月1日开工,保证在15.5个月内完成区间施工任务,较业主工期提前15天完工。

具体详见图6—1《施工进度横道图》及《施工进度网络图》。

4.2.2工程质量目标合同范围内全部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各分部工程均达到优良等级,争刨四川省优质工程。

4.2.3安全生产目标杜绝发生因公死亡事故、重大治安事故、重大机械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重大火灾事故,重伤率控制在0.5‰,轻伤率控制在5‰以下。

4.2.4文明施工目标为创建文明施工现场及保持现场周围清洁、卫生的环境,严格遵照《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站土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协议》的有关规定。

本工程文明施工的总目标是:创建“绿色环保工地”,达到成都市文明施工样板工地标准。

4.2.5环境保护目标严格控制重要环境因素,遵照《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站土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协议》的有关规定。

4.3总体施工方案本段总体上以外环路分界设两个工作区,外环线以北为A,外环线以南为B 区,采用明和暗挖两种方法施工,穿越外环高速公路段暗挖施工,其余部分明挖施工。

将全段分为65节(约20米一节)施工,分节情况如下图:基坑开挖总体施工顺序是:先对第54、55节进行施工,且边施工边对外环高速公路路堤进行加固处理,给暗挖段施工作前期准备提供施工场地,同时从53节往标尾开挖出一个10°左右的坡度,以便汽车出碴。

如下图:度左右的1、明挖部分施工方案1-56段堆CRD 暗挖施工,同时在开挖端和出口端先施工一段结构作为暗挖洞口的临时支挡,创造出早进洞晚出洞的条件,尽量减少外环高速路堤横断面方向处于临界状态的时间,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的原则控制施工。

3、结构施工方案降水采用管井降水同时在边坡顶和基坑底两侧挖排水沟解决,管井用反循环法钻机钻孔,两侧排水沟用用砖砌;边坡围护根据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不同采用放坡网喷支护和土钉墙支护相结合方式,围护工程的混凝土等在搅拌场地自己搅拌;主体结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模板采用光面竹胶板,支架采用满堂支架,主体结构水平分两次施工完毕,结构防水采用附加防水层和结构自防水两种方式。

结构施工顺序,施工2队先施工55节接下来施工1-54节,施工1队施工57节接下来施工58-65节。

4.3.2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鉴于本标段工程施工特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分布情况、工期要求,本着多开工作面,尽可能安排单工序施工,减少工序干扰,提高工效,突出重点,兼顾总体的原则,本工程安排两个专业施工队,从外环高速公路路堤处开始施工。

任务划分见表4—1任务划分表表4—14.3.3施工顺序为了在15.5个月内完成本标段的施工任务,尽可能安排单工序早日开始施工,尽量减少工序间的相互干扰,尽量避免各施工队之间的的相互干扰,采用多层多进、分片分段、平行作业组织开挖、运输和结构施工,总体施工顺序为:施工降水→基坑开挖→边坡支护→结构模筑及防水层的施作→基坑回填并恢复原地面形状→绿化。

4.3.4出土、进料的交通运输方案1、出土:本标段的土方以明挖方法施工,土方量大(每小时约50M3立方),外环以南段沿施工红线内直接运至弃土场;外环以北段通过已施做好的下穿隧道进行运碴,尽量避免占用市政道路。

2、进料:水泥、砂、石等其它材料按排在夜间用汽车运至工地;钢筋装卸难度较大,不安全的因素多尽量按排在白天用汽车运至工地。

4.4总体施工方法1、降水:采用¢500mm的管井降水,伸入底板下3.5米,滤水管长度2米;纵向间距25米,沿基坑左右两侧布设,井边距基坑顶边1米。

2、开挖:本标段除下穿外环高速公路路堤外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采用阶梯台阶分层开挖法。

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

3、围护:边坡围护采用放坡网喷支护和土钉墙支护相结合方式。

基坑开挖深度在≤10米时,采用放坡网喷支护的方式;基坑开挖深度在≥10米时,上部约5米采用放坡网喷支护,下部采用土钉墙支护;基坑开挖深度在≤10米时,但遇周边建筑物控制条件时,仍采用土钉墙支护(YCK19+450.1~YCK20+171.4区间东侧为保护南沿线管线采用土钉支护)。

4、防水施工:采用附加防水层和结构自防水两道防线。

附加防水层采用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等。

结构自防水采用C30、S8防水混凝土。

5、混凝土施工: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围护工程混凝土自已搅拌;主体结构混凝土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钢筋在加工场地加工好后运至工地绑扎安装。

6、结构施工:结构按“水平分段,竖向分层,自下而上,顺筑施工”原则施工,采用满堂支架+光面竹胶板支撑,拖行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混凝土,相应边墙与板一次施工完,顶板浇筑混凝土前不得拆除中板脚手架,材料运输采用汽车吊或电动葫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