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经典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最经典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最新考纲考向分析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Z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1.(2017·北京·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2.(2018·江苏·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A)A.向FeCl2溶液中滴加NH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KAl(SO4)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C.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可生成NH3D.Cu与FeCl3溶液反应可生成CuCl2[解析]A错:Fe3+遇SCN-溶液显红色。

3.(2018·江苏·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D)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解析]D对:CaO无毒,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A错:NaHCO3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胃酸,但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无关。

B错:SiO2制光导纤维是利用了SiO2可以对光进行折射和全反射,与其熔点和硬度无关。

C错:Al2O3的熔点很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的两性无关。

4.(2016·全国Ⅱ·26)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回答下列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其中氮的化合价为_-2__。

(2)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aClO===N2H4+NaCl+H2O。

[解析](1)N2H4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其电子式为。

N2H4中H为+1价,由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N为-2价。

(2)反应中NaClO和NH3分别作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写出并配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R 弱点突破uo dian tu po (课堂)知能补漏1.警惕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四大误区”(1)误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①某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混合而成。

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

②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存在同分异构体。

如C4H10的结构有两种,正丁烷和异丁烷,二者组成混合物。

(2)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

如NaHSO4是一种盐。

(3)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而且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为不成盐氧化物等。

(4)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2.拓展延伸高中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比较多,可设题的角度还有:(1)反应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等。

(2)物质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液、胶体和浊液,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碱和盐,羧酸、醇和酯,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

(3)理论概念: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原电池、电解池、精炼池、电镀池,燃烧热、中和热和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等。

对于以上概念必须弄清本质,通过同类对比法学习,在辨析和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3.辨析比较“四同”辨析(1)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2)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3)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4)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5)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6)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7)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备考验证èi kǎo yàn zhènɡ(课后)1.(2018·西宁一模)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C.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体现了胶体聚沉的性质D.我国汽油标准由“国Ⅲ”提高到“国Ⅳ”,目的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解析]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而光导纤维是SiO2,是无机化合物,故A 错误;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类,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故B 正确,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出现聚沉现象,黄河入海口沙洲的形成与用卤水点豆腐都是电解质使胶体出现聚沉造成的,故C 正确;提高汽油的质量,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故D 正确。

2.(2017·西城区模拟)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B )小苏打 食用油 淀粉 84消毒液盐 高分子化合物 糖类 混合物 [解析] 3子构成,属于盐,故A 不选;B .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B 选;C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故C 不选;D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 不选。

3.(新题预测)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B .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C .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D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前一个固体一般指粉末状固体[解析] A 项,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碱”指NaHCO 3,“矾”指明矾[KAl(SO 4)2·12H 2O],“盐”指NaCl ;B 项,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硫黄、硝石和炭;C 项,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D 项,固体粉末药品放入试管中,采用药匙或纸槽,但是固体块状,大颗粒状需要用镊子。

考点二 物质的变化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1.(2015·北京高考·6)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C )[属于化学变化,而转轮排字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2.(2016·上海高考)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解析]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项正确;该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3.(2016·四川高考)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B)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解析]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4.(2018·北京·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B)B .氘、氚用作“人C .偏二甲肼用作发用作燃料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C 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 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R 弱点突破uo dian tu po (课堂)知能补漏1.归类记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2)只要有化学键断裂,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只要有颜色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5)同位素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6)节日燃放烟花只涉及物理变化 (×)[方法指导] 物质变化的认识误区(1)误认为有新物质生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如16O 转化为18O 、NaCl 溶于水都不属于化学变化。

(2)误认为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物理变化,如石墨转化为金刚石、O2转化为O3均为化学变化,并且为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或硫酸铜溶液均有沉淀生成,前者为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后者为蛋白质的变性,为化学变化。

B 备考验证èi kǎo yàn zhènɡ(课后)1.物理和化学变化通常包含结构和能量的改变,下列相关过程的结构、能量变化叙述正确的是(C)A.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定是由化学键断裂、生成引起的C.同一化学反应,只要起始和终止的状态与量相同,加催化剂后,反应总的热效应一定不会发生改变D.放热反应一定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吸热反应一定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解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晶体的熔化,有化学键断裂,但没有新化学键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会引起能量变化,但物质的状态改变时,也会引起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如1 mol H2与足量O2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水蒸气放出的能量不同,B错误;反应总的热效应与催化剂无关,C正确;反应是否自发是ΔH和ΔS、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2.中国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体现了化学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