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教案--1.3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基础教案--1.3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关键词:欲望、稀缺、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机会成本、边际
模块一揭开经济的面纱
主题三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家庭、企业及其相互如何交易。经济学家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探讨他们的问题。他们研究经济的方法与其他自然科学家的方法是一样的。
一、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物理学家牛顿在观察到苹果掉落后,提出了万有引力理论,其后的检验表明,该理论在许多情况下适用。
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
过渡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提出案例
提出目标
分析总结
讲授
提出案例
提问:
分析总结
组织课堂活动
提问
分析总结
过渡
讲授
讲授
讲授
提问
分析
报到
思考回顾
思考
思考
思考
思考
思考
分组讨论
思考回答并在白纸上画出循环流量图
听课记录
思考
分组讨论
思考并回答
听课பைடு நூலகம்记录
分组讨论
思考并回答
听课记录
思考
思考
思考
思考
思考并回答
设想一个生产军用品和消费品的社会,我们把这些物品称为“大炮”和“黄油”。
1)画出大炮与黄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解释为什么这条边界的形状最有可能是向外凸出。
2)标出这个经济不可能实现的一点。
3)设想这个社会有两个政党,称为鹰党(想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鸽党(想拥有较弱的军事力量)。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标出鹰党会选择的一点和鸽党会选择的一点。
教案
课程名称
经济学基础
年级
专业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学时
3
授课
题目
1.3像经济学一样思考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方法,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了解经济模型的作用,掌握循环流量图及生产可能性边界图,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技能目标:能对经济学研究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能用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界图进行分析。
4)假想一个侵略成性的邻国消减了军事力量。结果鹰党和鸽党都等量减少了自己原来希望生产的大炮数量。用黄油产量的增加来衡量,哪一个党会得到更大的“和平红利?并解释。
3、一个经济由王二、张三、李四这三个工人组成。每个工人每天工作10小时,并可以提供两种服务:割草和洗汽车。在一小时内,王二可以割一块草地或洗一辆汽车,张三可以割一块草地或洗两辆汽车,而李四或以割两块草地或洗一辆汽车。
5.假设A国现在生产2万个面包7门大炮。在不放弃任何大炮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多生产多少个面包?大不放弃任何面包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多少门大炮?
6.生产2万个面包7门大炮有效率吗?解释之。
六、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许多学科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以生物学为例。经济学也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研究。可以研究单个家庭与企业的决策。也可以研究某种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易。还可以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
3.王五花30元理发。
4.刘六凭借他在顶峰工业公司10%的股权赚到了1万元。
五、第二个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
与循环流量图不同,大多数经济模型都是用数学工具来构建的。这里用一个最简单的经济数学模型—生产可能性边界,来阐明一些基本的经济思想。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教学反馈
2个课时未讲完。2课时可以完成第一个模型及第二个模型的一部分。本节调整为3个课时。第3个课时内容为:第二个模型的经济增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学生课堂活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及联系)。
教研室
审阅意见
案例:假设一个只能生产两种物品—汽车和电脑--的经济(图1)。分析生产性可能边界上的A、B、C、D四点,说明有效率、无效率。假设电脑行业的技术进步使经济在生产任何一个既定的汽车量的同时,都可生产比以前更多的电脑(图2)。
提问:
1.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社会面临权衡取舍(到底如何配置资源);
2.经济从A点到B点时,A点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经济是由从事活动的千百万人组成的。为了理解经济的运行方式,我们需要一个模型来解释经济如何组织起来,并说明经济的参与者如何相互交易。
循环流量图
1.经济由两类决策者—家庭和企业所组成。企业用劳动、土地和资本这些投入品来生产物品和劳务。这些投入品被称为生产要素。家庭则拥有生产要素并消费企业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三、经济模型
高中生物教师用人体模型来讲授基础解剖学。这些模型使教师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人体的这些重要器官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经济学家也用模型来了解世界,这个模型通常是图型或是方程式组成的模型。当经济学家用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问题时,你会看到,所有模型都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
四、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
1)计算在以下情况(即所标的A、B、C、D)时,各能提供多少每种服务:
三个工人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割草。(A)
三个工人把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用于洗车。(B)
三个工人都分别把一半时间用于两种活动。(C)
王二分别把一半时间用于两种活动,而张三只洗车,李四只割草。(D)
2)画出这个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用你对1)的回答来确定图形上的ABCD点。
3)解释为什么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这样的。
4)以上四点中有哪一种配置是无效率的吗?请解释。
4、把下列表述分别归入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
1)家庭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
2)政府管理对汽车废气的影响。
3)高国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企业关于雇用多少工人的决策。
5)通化膨胀率和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1.市场机制不完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三、两者的关系
两者密切相联。整体经济的变动是由千百万人的决策产生的。因此,不了解微观经济决策而去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但两个领域仍然是不同的。
案例:汽车走应急通道的例子?
分析:个体最优与集体失败的例子?无法从微观现象简单推导出宏观结论。
教师组织教学
2.家庭和企业在两类市场(物品与劳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上相互交易。
3.循环流量图的两个环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案例:用10元钱购买面包。分析这一交易的循环方式。
课堂活动:
各小组画一张循环流量图。指出模型中分别对应于下列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1.张三向店主支付10元买了1升牛奶。
2.李四在超市工作,每小时赚10元。
听课记录
小结
本课主要讲授了的科学方法、假设的作用、经济模型等概念,学习了两种具体模型—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界,了解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基本假设以及两者的关系。
作业
1、请掌握以下问题:
科学方法、假设的作用、经济模型、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2、分组讨论以下案例,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传统上,经济学被划分为两个领域。
一、微观经济学
研究单个家庭与企业的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理性人,即参与决策的每个人都是利己的,他们自觉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
2.完全信息。
3.由市场配置资源,无需政府干预。
二、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体经济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素质目标:
教学
重点
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界图
教学
难点
循环流量图、生产可能性边界图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
教学
准备
教师:制作教案、PPT
学生:预习1.3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名
游戏热身:魔术盒回顾Keyword
游戏步骤:各组从魔术盒中抽取一个问题并将答案写在卡纸上,时间3分钟。答对的组各得1分。
面包(万个)大炮(门)
0 15
1 14
2 12
3 9
4 5
5 0
1.画出并连接各点,做出A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2.如果A国现在生产1万个面包和14门大炮,那么多生产1万个面包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3.如果A国现在生产3万个面包和9门大炮,那么多生产1万个面包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4.为什么3题中多生产1万个面包所引起的权衡取舍大于2题中多生产1万个面包所引志的权衡取舍?
3.经济从A点到E点,A点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4.经济从A点移动到F点,A点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5.经济从A点移动到G点,说明了经济增长。
总结:生产可能性边界简化了复杂的经济,以便强调一些基本但极为重要的思想:稀缺性、效率、权衡取舍、机会成本和经济增长。
主动学习:
下表提供了A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信息。
经济学家也同样通过观察提出理论。例如通货膨胀理论。
但是经济学家在运用理论和观察时,面临一种障碍:在经济学研究中,进行实验往往是很困难,而且有时是不可能的。因此,经济学家更关注历史所提供的自然试验。
二、假设的作用
案例:物理学家对大理石下落时间的回答。
经济学家由于同样的原因而要做出假设:假设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化,而且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更为容易。科学思考的艺术--就是决定做出什么样的假设。(举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