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首师大版《推力和拉力》教学设计
首师大版《推力和拉力》教学设计
观察课件,汇报
温故知新 新课讲解
实验一 要求: 1、观察没用力前小车怎样?用力后 小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1、 当对小车用力大小不一样时,
小车有什么变化? 2、 用力的方向,对小车用力的方
向,小车运动的方向。是否一 致。说明什么? 实验二: 引导: 你怎样不用力让小车自己动起来?
学生发言讨论
4
设置 意图
拉? 2、我有一辆车,如果同时有两个人 对它用力推力、拉力都行,你能想 出几种形式和结果来?越多越好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回答 推车、拉车、开门、关门……
学生根据自己想象进行回答 可以讨论,可以演示、可以画 图……
联系生 活实际 巩固所 学知 识。 发展学 生的发 散思维 经验
课件
3—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教学方式:
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按照:问题—猜想—实验—交流—形成概念的过程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
1、通过课件或实物引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2、实验 1:力对静止物体的作用——体会力的作用以及力对静止小车的作用。
3、实验 2:力对运动小车的作用——体会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到静止;可以使运动的物体改变运动
通过创 设情 境,引 发问题 和学生 研究的 兴趣
技术 应用
视频 设备
时间 安排
2— 3分 钟
明确 实验 要求、
课件 3
培养
学生
2
的创
新意
识
2007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你能从几方位对小车用力? 用什么样的力?
实践操作
分享交流 效果评价 归纳总结
拓展提高
实验1:力对静止物体的作用 实验2:力对运动物体的作用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
2007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非常多见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和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
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的形式,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
探究教学的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则采用试题的方式:
1、推力和拉力都有
和
。
2、用力推或拉小车时,小车会怎样?
3、推力和拉力的应用有哪些?
评价量规 5 分:一二题答对,三题能说五个以上 4 分:一二题答对,三题能说三个以上 3 分:一二题答对,三题能说二个以上或一二题有一个答对,三题能说三个以上。
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小游戏:推人
请学生来说说他们说得怎 样?
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 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 学生汇报 学生评价或补充
培养 学生
实验 的 实 器材 验能 力 培养 表达 能力、 实 物 体 会 投影 力的 作用
突出 黑板
重点
15 — 20
3— 5分 钟
1
2
*扩展讨论:——两个力的作用 1、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和
统地学过, 但学生的悟性比较好,在实验过程中能很快发现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分析找出结论。
教学所用的班是五年级四班,这个班在年级中是中等水平,思维活跃程度不如一班和八
班,但比较踏实,整体水平较好,有几个学生思维也还可以,比较好,能够和老师在课
堂上产生互动。还有两三个,学习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辅导。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出示课件:推力和拉力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问 题和学生研究的兴趣
实验 1:力对静态物体的
作用
探究力对静止小车的作 用。
实验 2:力对动态物体的作 用
3
研究力对运动小车的作 用。
2007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小游戏:推人游戏 *扩展讨论:
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 和乐趣。
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方向。
4、游戏:——体会推力和拉力
5、猜想:——体会两个力同时作用一个物体时的情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探究过程:
通过对力的作用的猜想,使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实验 1、2 的动手操作来获得证据,通
过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得出结论
做中学过程:
学生在操作实验 1、2 时,可以充分体会到推力和拉力对物体的作用。
6
总结: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
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结本课内容,引出下节 课内容
参看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现象 都存在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只要我 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下面咱们 来看两个生活中的片段,看看从这 里我们能发现什么? 出示课件。
管庄中心小学
联系方式 65753171
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 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 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 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
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
而编写的。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推力和拉力
学生情况:本课是在五年级的第一学期进行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力有所接触,但没有系
5、想象在同一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情况。(弹性知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通过动手实验,运用探究的方法发现力作用于物体后,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 变化。
2、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与交流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对力进行研究的兴趣。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互相帮助的习惯。
2007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课题
学科
相关 领域 教材 是否已实施
教学基本信息
推力和拉力
科学
学段:高年级
书名:科学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是
年级 五年级 出版日期:2006 年 12 月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他参与者
姓名 马恩华 马恩华
马恩华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单位
管庄中心小学 管庄中心小学
问题框架(可选项) 1、推力和拉力对物体有什么作用?(总的问题) 2、把玩具小车放在桌子上,用手推或拉小车。小车会发生什么现象?(静止的物体) 3、现在如果对一辆运动着的小车用力,会发生什么现象?(运动的物体) 4、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
5、我有一辆车,如果同时有两个人对它用力推力、拉力都行,你能想出几种形式和结果来?越多越 好。(对问题研究的延续)
学生游戏是为了进一步体会推力和拉力并从中发现更多知识和问题。
合作学习过程:
在小组实验中,组内要分好工(操作、观察、记录、汇报的)共同完成。
技术准备:
教师: 教学课件、视频图像、实验记录表
分组:小车一辆(三人一组)、气筒一个、小木板一块。
2
2007 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推和拉都是力,能举例说明力有大小和方向。并通过小游戏来体会推力和拉力。 2、在实验中尝试力的大小、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发现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 到静止;还可以改变运动方向)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准确描述、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