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水》单元备课单元内容: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第二课吹泡泡第三课水的净化第四课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等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对比和定性观察及针对问题捕捉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归纳、想象能力。

科学知识:1、知道溶解现象和加快溶解的方法。

2、了解水域污染的常识和保护水不受污染的意义。

3、知道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4、会做澄清、过滤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学生探究水的兴趣。

2、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不断常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和负面影响。

教学仪器、材料准备: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溶解现象,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

2、学会在水中溶解物体的实验技能,学会用对比实验和归纳概括(概括溶解现象及加快溶解的方法)能力。

3、在引导学生探索对比实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感悟,培养探究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探究水溶解一些物质的现象及方法。

2、难点:是真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

教学准备:1、烧杯,搅拌棒,热水杯,凉水杯,擀面棍,方糖,土块课件(一课时用)。

2、烧杯,搅拌棒,沙土,面粉,味精,洗衣粉,碱面,豆粉,果珍冲济,感冒冲济。

(第二课时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研究怎样加快溶解的方法。

第二课时:研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及应用。

实验记录表月日如何加快溶解实验小组:填表人:课后反思:本次课失败,原因:事前的实验表格准备不好,孩子自己画三年级能力不够,太花费时间。

其二,对实验发现的记录表格太粗糙,孩子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记。

其实,溶解不光是个概念,更是一个过程,如何能让三年级的孩子记录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呢?经过思考,我把记录表格进行了修改。

给孩子一个一目了然的过程性表格,去导向他们如何完成观察的过程,如何进行记录。

这样相对来说就降低了难度,能够使课完成2、肥皂和肥皂泡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利用加快溶解的方法快速制造肥皂水)。

3、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搜集相关信息的观察、思考习惯,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不断尝试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1、第一课时:重点:是在认识溶解现象及加快溶解的方法基础上,探究如何调治一种能够吹大泡泡的肥皂水。

难点:组织学生要在活动中学习发现现象、思考问题的习惯。

2、第二课时:重点:是探究还有哪些能够吹泡泡的“水”以及怎样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

教学准备:1、碎的肥皂片,白糖、烧杯,(里边装有温水),搅拌棒。

吹管,(第一课时用)2、洗衣粉,洗涤灵,白糖,白酒,烧杯(装有温水),搅拌棒。

吸管,铁丝圈,剪刀把,纸圈,铁纱网。

(第二课时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制肥皂水,玩吹泡泡的游戏。

第二课时:用其他的“水”吹泡泡及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后反思:3、水的净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澄清、过滤、消毒。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澄清、过滤的实验)3、饮水卫生教育。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净化水的方法。

注意饮水卫生,保护生命的意识。

难点:正确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1、明矾、脏水、过滤纸、玻璃棒、漏斗、漏斗支架、烧杯、铁架台。

2、演示仪器:净化水装置。

3、课件:自来水厂的水的净化。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的净化方法第2课时: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净化水方法的记录实验组:年月日记录员:自然水域污染情况调查表填表人:课后反思:4、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被污染的特征、途径和危害。

以及保护水不受污染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根据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

3、启发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分析自己搜集的信息资料和实验,了解水被污染的特征、途径和危害。

教学难点:对试纸的使用。

教学准备:教师:1.查表,各种生活废水,烧杯,PH试制。

2.课件:水域污染的情况。

3.人们对水源的保护。

学生:1、记录好的调查记录表。

2、图片资料。

(水资源的污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实验记录实验组:日期:课后反思: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5、热空气6、流动的空气7、风的观测8、关心天气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初步认识模拟实验,初步具有进行热空气上升和风的成因等对比实验的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比观察和观测记录的能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具有归纳、推理、分析、想像空气自然变化的能力。

科学知识:1、知道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以及什么是气温。

2、了解热空气上升的利用、风和天气预报的常识以及一些常用的气象测量仪器。

3、学会观测气温,识别风向和风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空气、研究天气的兴趣。

2、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的作用和贡献。

三、教学仪器、材料准备:5.热空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热空气可以上升科学探究:学习有目的地细致观察,通过动手研究纸蛇、塑料袋研究热空气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热气球的科学史,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大胆猜想,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在热气球的科学史学习中,观察研究热空气的性质教学难点:纠正学生前概念,培养学生有目的细致观察材料:纸蛇、塑料袋、蜡烛、酒精棉、火柴、玻璃皿课时分配:1课时课后反思:6流动的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禁塌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对烟的路线和方向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推测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塑料袋、气球、小风车。

风的形成实验盒、卫生香、火柴等。

演示材料: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6流动的空气冷空气流动热空气课后反思:7风的观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人士8个基本方位,知道风向、风力、并学会判断风向、风力,认识风向标、风速计和风杯,并会简单制作。

2、通过认方位和观测风向、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通过防做风向标、风杯,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的、定向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风向、风力、并学会判断风向、风力。

教学难点:通过认方位和观测风向、风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风速计、风向标、录相或图片、投影仪等。

分组材料——学具等。

教学时间:2课时风向:风吹来的方向7风的观测风力:风速的大小(风级歌)课后反思:8、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气温,认识气温计并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

2.初步具有观察天气的能力和记录气温的能力。

3.初步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气温,认识气温计并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

教学难点:使用气温计测定气温并能读出、写出气温。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温度计模型、地温计、湿度计、雨量器、蒸发器等。

分组材料——温度计、记录表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第三单元《动物的生活》单元备课一、单元内容:9、动物怎样吃食物10、动物怎样保护自己11、动物怎样繁殖后代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初步具有根据问题进行调查、查阅资料、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2、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具有归纳、推理和想像的能力。

科学知识:1、知道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将动物分为植(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几种方式,例如对峙、逃跑、保护色等。

3、知道动物繁殖后代的两种方式,例如卵生和胎生。

4、了解几种动物的生命活动周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理解科学的精神。

9、动物怎样吃东西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哪些是植食动物,哪些是肉食动物,哪些是杂食动物。

了解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步具有调查、分析问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哪些是植食、肉食、杂食动物。

2、了解动物是怎样吃食物的。

3、根据牙齿来判断动物是怎样吃食的,吃哪些食物。

教学准备:1、录像:各种动物吃食的及蛇吃食的录像。

2、图片:肉食动物的牙齿,植食动物的牙齿、动植物图片3、头饰:狗、羊、牛、狮子、兔子、老虎4、学生准备:动物吃食的各种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课后反思:10、动物怎样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

2、指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界动物生存的习性,渗透大自然中生物多样性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资料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一些方法。

2、研究一些自然界动物生存的习性。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动物保护自己”方面的资料及录像、实物投影、电脑。

2、学生准备: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也可以是课外书。

教学课时:1课时一、教学过程:课后反思:11、动物怎样繁殖后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

2、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价值观,严谨踏实的态度,以及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1、动物是怎样繁殖的。

2、理解繁殖的意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动物繁殖的录像课后反思: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学内容:《12、植物怎样传播种子》《13、种子的构造》《14、植物怎样度过“一生”》《15、植物怎样“喝”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初步具有实验操作、细致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2、初步具有根据问题进行调查、搜集和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具有归纳、推理、想象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知识与技能:1、制定植物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2、知道种子的构造。

3、会观察和解剖种子。

4、指导植物根的作用。

5、会做证明根由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

6、指导种子怎样长成一株新植物。

7、了解几种植物的生命活动周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和爱护植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理解科学的精神。

教学仪器、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