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内文言句子翻译

课内文言句子翻译

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重要句子翻译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

3、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晋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

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6、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勾践灭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7、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越轨,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勾践灭吴》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遍野,这就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我改变治国政策。

8、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灭吴》然后恭卑地服侍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9、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历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灭吴》那些明智达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

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砺义理。

前来投奔的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

10、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勾践灭吴》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牛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

11、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而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勾践灭吴》前进就要向导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1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想要向我求点什么。

1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1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1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1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认真地办好学校,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1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19、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蘅而斗诸侯。

《过秦论》在那个时候,有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衡策略,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20、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

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2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鸿门宴》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2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2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

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2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兰亭集序》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2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

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2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不理解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2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

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

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2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28、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29、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3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

到处都有,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3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地推断它的有无,能行吗?3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33、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五人墓碑记》然而,(他们的堂堂正气是压不倒的)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

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4、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官僚们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35、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有的脱身逃跑,不能为远远近近的地方所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装疯出走,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

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36、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不这样的说,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终老于家中,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使唤,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只有一块石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并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

3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38、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唯一的依靠,就是哥哥和嫂嫂。

39、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40、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在这里安家。

41、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愚溪诗序》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4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4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拚博一笑。

因合纳斗盆。

《促织》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

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

44、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