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人员、设备的安排 (1)4工期安排 (3)5总体施工方案 (3)6承台施工方案 (3)6.1施工工艺 (3)6.2施工方法及措施 (4)6.2.1施工准备 (4)6.2.2测量放线 (4)6.2.3基坑开挖 (4)6.2.4基坑防水措施 (4)6.2.4桩头凿除和桩基检测 (4)6.2.5垫层混凝土浇筑 (4)6.2.6钢筋制作与安装 (5)6.2.7模板的制作及安装 (5)6.2.8混凝土浇注 (6)6.2.9模板拆除及混凝土养生 (7)6.2.10基坑回填 (7)7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7)7.1质量管理机构 (7)7.2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8)8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9)8.1安全保证体系 (9)8.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9)8.3生产安全措施 (10)8.4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1)8.5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11)9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1)9.1冬季施工 (11)9.2雨季施工 (13)10文明施工、环境保护 (13)承台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2、《公路工程验收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12);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工程概况本标段承台共计35个,桥台2座,1#、37#桥台承台采用C30混凝土,2#~36#承台采用C35混凝土,承台底设置有10cm厚C20混凝土垫层,承台主要参数和工程量见表2.1-1、2.1-2。
人员及设备安排详见表3.1-1、表3.1-2承台计划开工时间:2018年3月1日;计划完工时间:2018年4月10日,工期为41天。
5总体施工方案⑴基坑开挖根据现场地质情况,承台标高处主要为素填土、杂填土、黄土状粉土,地质情况良好,土质密实。
承台基坑无地下水、土质比较好地段基坑开挖均采用1:0.5放坡开挖。
基坑底承台周围预留50cm 工作面。
⑵基坑临边防护基坑临边防护采用钢管搭设,防护栏杆距离基坑边1m ,栏杆设置2道水平杆。
立杆间距2m ,立杆打入地面深度不少于50cm 。
防护栏杆外设置安全网。
雨季开挖承台基坑时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基坑四周沿基坑边线砌筑24砖墙高50cm ,作为挡水坝。
⑶桩头采用风镐人工凿除,凿除的桩头多余砼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运至弃渣场弃渣。
⑷基底整平处理完成后,浇筑C20垫层砼,待垫层砼终凝后测量放线,放出承台角点及边缘线。
⑸承台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
⑹承台钢筋和墩柱预埋筋采取在钢筋加工场内加工成半成品,由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绑扎成型。
6承台施工方案 6.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6.1-1。
图6.2施工方法及措施6.2.1施工准备⑴开工前应具备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⑵施工现场环境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上地下管线(高压线、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危险建筑、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上的部分差别等的调查资料,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不影响现场的施工。
现场基坑开挖前需请物探及人工挖槽对开挖范围进行现场探测,以确保不会出现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等挖断而影响施工的情况。
⑶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所需材料的检验和配合比试验。
⑷承台基坑回填采用路基土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度≥93%。
确保承台四周回填土体的压实度。
⑸具有可操作性的承台施工工艺的参考资料。
6.2.2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前,由测量人员用全站仪放出基坑平面位置,在基坑四个角打上木桩,用白灰撒出承台轮廓线;用水准仪测出地面标高,根据承台底面标高计算开挖深度,由于开挖范围内,地质均为杂填土,按开挖坡比放出地面开挖线。
开挖过程中,校核坡比、坑底标高以便及时修正开挖坡度和掌握开挖深度。
6.2.3基坑开挖承台高度均为2.5m,基坑数量多,开挖方量较大。
所有基坑开挖前对开挖范围内进行物探和人工挖探坑探测,探坑采用十字纵横坑。
基坑开挖前若探测出存在地下构筑物时,立即报告监理和业主单位,同时配合相关单位对地下构筑物进行迁改或保护后再进行开挖施工。
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置,并密切注意地质情况变化,随时修正开挖尺寸和坡度。
当基坑开挖后发现边坡不稳定时,采取在坡脚堆码沙袋压住边坡,并在基坑四周插打圆木桩,防止基坑坑壁滑塌。
开挖的土方采用封闭式运输车运至弃渣场弃渣。
在开挖的基坑顶周围设置拦护措施,非施工人员不得靠近基坑边缘线。
挖采用反铲挖掘机后退式开挖,分层开挖厚度不大于2m。
6.2.4基坑防水措施基坑顶部边缘0.5m以外四周设置0.5m高挡水土坝,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为了保证基坑内施工环境干燥,在基坑底边缘四周设置排水沟,在基坑对角位置设置2个集水坑,坑内渗水通过排水沟流入集水坑,然后通过水泵抽出坑外。
6.2.4桩头凿除和桩基检测⑴桩头凿除本工程桩头破除采用人工破除方法,施工流程如下:①测量放线:首先逐个桩头进行高程测量,找出设计桩顶位置,并做出标记②环向切割:破桩头施工前为保护桩头的整体性,先进行环向切割,此为控制凿桩质量的关键步骤。
③开槽:切割后在环向切割线上部用风镐小心凿出一条环形槽,槽宽10cm左右,深度以找出主筋为准。
在设计桩顶处形成一条保护隔离带,消除大面积破桩时破坏桩头的可能性。
④破桩头:在隔离槽以上部分采用风镐破除,破除过程中应避免对声测管的破坏。
破除到环向开槽位置进行二次复测桩顶高程。
⑵桩基检测桩基检测按要求进行低应变和超声波检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2.5垫层混凝土浇筑桩检合格后,即可浇筑10cm厚垫层混凝土,垫层采用C20混凝土进行浇筑。
垫层尺寸比设计承台尺寸每边宽出10cm,垫层收面时,标高按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进行控制,同是注意控制平整度,防止承台作业范围内积水。
待混凝土终凝后及时通知测量对承台进行测量放线,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6.2.6钢筋制作与安装⑴钢筋的制作钢筋下料严把质量关,质检员不定期抽查钢筋尺寸。
误差大于规范要求的重新制作。
成品堆放处标明钢筋所用的部位、规格及型号。
⑵钢筋安装1)测量放线后,用墨线弹出承台中心十字线及边线。
按设计图纸开始绑扎承台钢筋。
2)钢筋焊接采用电弧焊的方式,焊接时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单面焊不小于10倍钢筋直径,钢筋焊接接头交错排列,相互错开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但不得小于500mm,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折处。
3)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能有两个接头,接头的截面积不超过总截面积的50%,钢筋成型前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成型后,表面应清洁,有油渍、漆皮、磷锈的应清除干净。
4)绑扎接头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5)钢筋绑扎时,校核钢筋间距,以保证钢筋的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与受力筋垂直,箍筋搭接处承受钢筋方向相互错开。
6.2.7模板的制作及安装1)模板配备: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和木模板两种。
2)模板的要求:a、组合钢模板模板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正品材料外观符合下列要求:①无翘曲、变形、表面平整无凹凸。
②焊缝饱满、牢靠、无夹渣、漏焊、焊瘤、结疤等焊接质量存在。
③模板两块间接缝,平直、光滑且接拼后严密,顺直。
b、木模板的制作木模板采用板厚为1.5cm厚的竹胶板,木模板符合下列规定①木模板接缝处粘贴双面胶防止漏浆。
②转角处应加嵌条或做成斜角。
3)模板安装a、组合钢模板安装及加固①模板在使用之前,进行自检并校核几何尺寸、钢度、强度等各项指标,各项指标自检合格后报检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②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接头紧密平整位置准确。
b、木模板安装及加固①模板在使用之前,进行自检并校核几何尺寸、强度等各项指标,各项指标自检合格后报检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②模板背面设置主肋和次肋作为其支承系统,次肋的配置方向与模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③木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需刨光且保持平整光洁。
4)模板安装的技术要求①模板的安装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
②安装侧模时,侧模设拉杆固定。
拉杆与混凝土接触部位使用PVC管,拉杆采用直径18mm螺栓,间距按60cm布置。
③模板安装完成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面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
⑴准备工作混凝土浇筑前,逐项对照检查以下内容:1)混凝土运输罐车、泵车的检修,确保性能良好;2)施工道路的清理与修整;3)振捣器、收面铁板等工器具准备到位并确保性能良好;4)承台内杂物清理干净且无积水,模板固定牢固并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设备材料;5)承台钢筋安装绑扎完成、墩柱钢筋预埋准确、其他预埋件埋设位置和数量准确;6)自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⑵混凝土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由商品砼搅拌站集中生产,浇筑前,试验室提前做好砂石料含水率检测,以调整每盘混凝土中砂石料和水的实际用量。
商品砼站根据技术员提供的浇筑令进行承台混凝土的搅拌生产,混凝土搅拌时重点控制各类原材料投料的准确性、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等,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塌落度和良好的工作性能。
⑶混凝土布料与振捣混凝土运送至施工现场后,采用滑槽布料,分层振捣浇筑,每层混凝土布料厚度按30cm控制,以方便人工振捣作业,确保振捣密实。
混凝土浇筑时,当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的前后浇筑距离保持1.5m以上。
混凝土布料和振捣均采用分区块进行,各区块的混凝土布料、振捣工作由专人负责。
为确保混凝土布料时分层厚度的准确控制,混凝土浇筑前,用红油漆或其它较明显的标识方法在承台四个角点处的竖向主钢筋上划出分层标志。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在50~70cm 范围内,与侧模保持5~10cm 的距离,插入点按50×50cm的行列式布置。
振捣时注意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间距、深度与作用时间,振捣器插入时尽可能垂直插入混凝土中,快插慢拔;上层混凝土的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且插入下层5~10cm左右。
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
混凝土振捣密实标准:以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泛浆为准。
混凝土浇筑期间,由专人检查预埋钢筋和其它预埋件的稳固情况,对松动、变形、移位等情况,及时将其复位并固定好;同时密切关注模板变形和漏浆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之前,避免其受荷载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6.2.9模板拆除及混凝土养生模板的拆除时间应根据结构物的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决定:非承重侧模即承台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则可拆除侧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