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卫生服务的效率及其测量效率是卫生服务部门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 ,包括 3 层含义 :技术效率、成本效果和配置效率 ,文章阐述了对有关概念的不同理解及各种测量方法。

常用以下方法测量技术效率 : 比率分析法、秩和比法、综合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 DEA 等 ; 用生产函数来测量经济效率 ; 用成本效果分析CEA 、成本效用分析 CUA和成本效益分析 CBA 评价成本结果。

评价配置效率的指标主要有 : 医疗和预防服务的比例、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服务的比例、卫生总费用的流向等。

效率是各国政府卫生部门追求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 ,也是卫生服务部门经济学评价的重要原则之一。

效率 , 简而言之 , 就是让稀缺的资源产出最大化。

它有以下 3 层含义: 一是不浪费资源 : 指技术效率、经济效率和规模效率 ; 二是以最低成本生产每一种产品 : 指具有成本 2 效果 ; 三是生产人们赋予价值最高的产品类型和数量 , 即配置效率。

用通俗的语言来讲 ,效率就意味着“恰当地做事情”即技术效率和成本效果和“做恰当的事情”即配置效率。

一、技术效率至于技术效率 ( T echnical e f ficiency) ,不同人对此存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旗舰计划培训教材中指出技术效率可以表示为“从任何给定的投入组合中获得最大的产出”。

如果医院的规模比它所要为其社区需要的服务量还要大时 ,可以说该医院技术无效率 ( T echnical ine f ficiency) 。

再如一个机构的人员配备相对于需要来说太高时 ,那么就会出现人员闲置状态 , 也是技术无效率的种情况。

1991 年 P ass 等人认为技术效率是指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最佳状态。

1999 年 F olland 等人认为技术效率是指生产既定投入组合的产出最多。

P akm er等人认为在资源投入与健康结果( H ealth outc om e) 之间的相关关系中 , 结果改善最大的那个要素投入组合状态才具有技术效率。

Huss ey认为技术效率是指既定产出的成本最小或既定投入的产出最大。

总之 ,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技术效率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技术效率可以归纳为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 ,能够充分利用资源 ,以期最大程度到增加产出 , 见图 1 。

图中横坐标代表劳动 (L) 投入量 ,纵坐标代表资本 ( K ) 投入量 ,A B 线代表预算线 (Budg et line) 或等成本线 ( I s o- c os t line ) ,表示在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 生产者所能够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

Q1 , Q2 ,Q3 代表等产量线 ( I s o- quant curv e) ,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或者表示生产某一种数量的产品 ,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 3条等产量曲线的产量大小顺序依次为Q1 <Q2 <Q3。

假定AB线与等产量线Q2 相切于E点,这时可以认为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也就是说,在生产者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OM的劳动与ON的资本结合,能实现产出最大化,即既定成本的产量最大或既定产量的成本最小。

具体分析如下:C、E、D3点的要素组合虽然不同,但成本却相同,这时C点和D点是等产量线Q1 上的两点,而E点则是等产量线Q2 上的一点,由于Q2 >Q1,E点的产量是既定成本时的最大产量,在Q2 上产量是相同的,除E点外,其它点均在AB线之外,但成本却大于E点,所以E的成本是既定产量时的最小成本。

阐明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投入要素的组合,要求对于任何给定的产出数量,用于生产的各种投入数量最小化,换言之从任何给定的投入组合中获得最大的产出。

如果这个条件没有满足,那么就有可能通过资源的不同组合而得到更多的产出,或者有可能减少其中某些资源的使用而不影响目前的产出,因此可以达到不浪费资源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分析技术效率的方法有:比率分析法、秩和比法、综合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

1、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又称线性比分析,是用特定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来衡量医院技术效率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单位服务成本和生产率两类指标。

目前已由许多学者采用此方法对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效率进行了简单而有效地评价,也有人用此方法评价了医学高等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的科技实力与科技效率。

此外,许多卫生统计资料也采用此类指标来表示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情况,如山东省卫生统计资料和全国卫生统计资料。

2、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是国内应用较广的一种评价方法,目前已由一些学者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的效率进行了经济学评价,也可以用于评价病人的生命质量等用途。

3、秩和比法:秩和比法是利用秩和比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组方法,目前在卫生统计领域已发展的比较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医院综合评价中。

该方法的基本步骤:(1)选择及标准化计算指标;(2)编秩次;(3)确立RSR值,求出回归方程,RSR=A+BY,其中Y为RSR累计频率对应概率单位值;(4)分档。

4、数据包络分析: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e Analysis, DEA)方法首先由Farrell 提出,之后又由Chernes 和Cooper等人逐步完善,这是评价医院相对效率较为先进的方法之一。

由于计算比较繁琐,目前已由Warwick商学院开发软件包。

自80年代中期以来,DEA 技术已广泛用于测量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对效率。

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学者运用DEA方法评价对医院效率进行了评价。

二、经济效率经济效率主要阐明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出使用最小成本要素组合。

它要求投入的组合要使得在任何给定的成本条件下其产出最大化,或者给定产出的情况下其成本最小化。

从现有资料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生产函数法测量机构的经济效率,它不仅可以直接评价机构的经济效率,还可以分析机构间成本差异的原因。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所使用的各种投入的数量与该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某种商品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其假设条件是生产者按照具有技术效率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常用的生产函数模型有柯步2道格拉斯模型和对数生产函数经验模型。

柯步—道格拉斯模型,假设只有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如下:此外,该模型还可用于评价机构的配置效率,找出生产要素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三、成本结果成本结果主要阐明成本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即给定成本的条件下结果最大或给定结果时成本最小。

目前主要有3种评价技术可用来测量和比较各种方案的成本和结果,如表1所示.成本效果分析用成本和效果比值来表示效率,其基本思想是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确定的计划目标,任何达到目标计划方案的成本越低,该方案的经济效果越好,或者任何一定数量的卫生资源在使用中获得最大的卫生服务效果。

具体分析方法如下:成本相同时比较效果大小,即效果最大化分析;效果相同时比较成本高低即成本最小化分析;比较增量成本和增量效果的比率,即增量成本效果分析。

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 Y) 、等价健康年(HYE)和失能调整生命年(DAL Y)等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之为成本效用分析。

将不同生活质量的生存年数换算成生活质量相当于完全健康的人的生存年数,称之为质量调整生命年(DAL Ys) 。

健康水平的不同用效用值来表示,其范围通常为0- 1, 0表示死亡,1表示完全健康。

失能调整生命年是非致死性健康结果与早逝的复合健康评价指标,用来衡量人们健康的改善和疾病的经济负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极为推崇的一种评价指标。

以它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卫生计划或方案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对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本效益分析是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和结果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它通过比较预期效益和预期成本来评价某项目,只有那些效益大于成本的项目才是可行的。

目前,有关该类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报道极多,如疾病控制项目的成本效果(益)分析等..四、配置效率不同学者对配置效率有不同的理解。

Follland等人认为配置效率是指厂商从竞争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要素,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追求成本最小化,即投入成本最小化。

Segal[9]等人认为配置效率表示在健康状况改善最大化时各种投入的最优化状态。

Mills认为配置效率与不同干预措施间的资源分配有关,因此,过度提供成本效益差的卫生服务则为配置无效率。

Pakmer[10]等人认为配置效率是指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福利、改善健康状况的资源分配方案。

Donaldson等人认为卫生资源在卫生部门内部之间重新分配卫生资源时,总效益保持不变,这时可以认为具有配置效率。

总之,虽然定义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既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去生产社会赋予价值高的产品,即“做恰当的事情”。

在经济学理论上看,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来具体说明配置效率的具体含义。

假设卫生部门只提供两种服务: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

在卫生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只提供医疗服务,那么可以提供15亿单位的医疗服务;如果只提供预防保健服务,那么可以提供5亿单位的预防保健服务。

多提供医疗服务必然会少提供预防保健服务;反之亦然,由此构成一对矛盾。

假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卫生部门提出了A、B、C、D、E、F6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分别见表2和图2图2中AF线表明在卫生资源既定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最大产量的组合,AF线以内的一点,如G点(2,6)虽然也是资源既定情况下所能达到的,但资源没有达到充分被利用。

AF线以外的一点[如H点(4,12) ]虽是更大数量的组合,但在现在资源条件下却无法实现,只有AF线上的任一点,才是资源既定条件下既能实现又是最大产量的组合。

因此,这条线叫做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转换线。

假定社会需要3亿单位预防保健服务,9亿单位医疗服务,如D点(3,9) ,那么这时的资源配置就可以认为具有配置效率,而该线上的其它各点虽具有技术效率,如C点(2,12) ,但不符合社会需要,因而配置无效率(Allocative ineffi2ciency) 。

常用于评价配置效率的指标主要有:医疗和预防服务的比例、基本医疗和非基本医疗服务的比例、卫生总费用的流向等。

另外,用生产函数的经验模型和数据包络包括(DEA)软件也可以评价卫生机构的配置效率,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效率一直是学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而正确理解其含义并掌握其测量方法是正确评价效率的前提条件。

从现有资料来看,有关技术效率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对配置效率的研究较少。

配置效率着眼于整个卫生系统的资源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