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交通大学公开课知识点:艺术思维与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公开课知识点:艺术思维与方法

艺术思维与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讲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一)+第二讲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二)+第三讲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三)+第四讲漫谈艺术思维与方法(四)韩鹏杰一、课程意义(一)思维方式多元的重要性1、字的解释:(1)同学:明末清初在山西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傅山傅青主,人的一生要做学生,生生不息;同窗:一段非常美丽的时光(2)習:不断努力的过程(3)笑:《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开的样子2、在世界众多民族中,只有两件事在表达形象的象征意义上是通约的:(1)用火焰来代表爱情(2)用花开来代表喜悦3、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换一种思维方式4、行为由思维决定,思维由思维方式决定(二)工具主义思维主导下的思维偏差1、过于强调:工具性、功利性2、哲学家马尔库塞说我们处在一个异化的时代,单维的人,要靠艺术和美学拯救(三)艺术思维与方法之重要性1、为达尔文天演论辩护的赫胥黎《科学与艺术》,科学与艺术都给人类带来了一种永恒的秩序,科学使用思想而艺术用的是感情,爱恨之心没人提起,英雄的丰功伟绩没人传颂,田野里的百合花不能和身着盛装的所罗门的美相媲美,高峰和深谷不再有人赞颂的时候,那就是我们一种艺术天性的泯灭,也是一种人性的泯灭,科学和艺术就像车之两轮,失去一边自然就不平衡2、艺术的思维与艺术更多强调的不是技巧层面,而是道德层面,艺术的感觉层面、境界层面二、艺术思维与方法导论(一)元素1、哲学思维理性元素:概念、判断、推理2、非理性因素:情感、想象、意志、联想、灵感3、艺术的主题元素:情感与形象,艺术思维本质上是我们的情感和形象的关系的问题(用艺术的思维去把握形象)(1)北大美学双峰之一朱光潜先生举得例子:一棵树摆在这里我们怎样对待它?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艺术的审美的态度(2)《京华烟云》林语堂说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东西最令人动情:在天莫如月,在地莫如柳,在物莫如琴,在物莫如杜鹃4、艺术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为:(1)对形象的直觉,实现方法:距离物理距离:a.北大美学双峰之二宗白华先生,郭六芳的女子写了一首诗“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b.月光下,照之则净,蒙之则深c.摆脱功利,不要老用一种现实的东西、生活上烦恼琐事给世界染上一种色彩,用无功利的心态才能有一种形象的直觉的感觉心理距离:a.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中国人对艺术方面的感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2)对形象情感的想象①台湾哲学家徐复观经常提到唐朝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②同一事物可能情感不同梅花品格冰雪魂,梅花代表风骨a.宋朝林逋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杭州孤山梅妻鹤子b.宋朝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宋朝王淇用翻案、创造性思维讲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d.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对以前独自愁提出批评,上升境界“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菊花a.黄巢《不第后》“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将军)b.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士)c.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闺中妇人的哀伤)d.《菊花残》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留,主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③瑞士阿米尔:一片风景就是一片心境(3)对形象灵感的顿悟(突如其来)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灵感是神的启示,有灵感往往处于迷狂的状态b.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哲学叫生命直觉主义,认为灵感来自于直觉思维c.弗洛伊德的弟子荣格认为灵感来自于潜意识d.托尔斯泰说灵感十分之九是汗水,十分之一是直觉(十分之九是信息,十分之一是机会)e.(意象旁通)杜甫写公孙大娘舞剑、阿基米德洗澡浮力定律、莫扎特创作、舒伯特f.李白以酒为媒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把自己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召唤灵感;德国哲学家席勒(《阴谋与爱情》)在抽屉里放烂苹果g.歌德《浮士德》为了灵感宁可把灵魂抵押给恶魔(二)意义1、美丽的精神:(1)泰戈尔说他嫉妒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发现了宇宙最深的秘密,表现美丽的秘密,这只有上帝才知道;中国人一方面对生活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又不会使它不近人情(2)解释美丽:a.羊人为美:古人在狩猎后将动物的角、尾巴装饰到身上(巫术色彩>化妆);仰韶文化彩陶纹饰;古人文字最早含义文身b.羊玉为美c.羊大为美:(西方人常在美学审美里将饮食排除在外)2、诗意的析居(1)最早出自诗人荷尔德林,后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引入到哲学(2)王小波作品中多次提到,我们不仅有一个现实的世界,我们还应该生活在一个诗意的世界3、人生的艺术化(1)朱自清在给朱光潜的著作作序时讲到朱光潜先生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人生的艺术化:①人应该有情趣,情趣的根源在于人生,同自然、社会反复交流a.子非鱼的字样(庄子惠子)b.“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c.“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辛弃疾);陈寅恪《柳如是别传》②在阿尔卑斯中山有一块标语:慢慢走,欣赏吧(2)对待人生的态度(用艺术的手法):1)悲剧的生活态度①悲剧是古希腊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其中渗透了深刻的命运感,人感到渺小无力,但又巨大的人性力量②在悲剧中体现的不是颓废消沉,强调的是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抵抗③屠格涅夫《猎人的笔记》鸟与狗、《宠物有家》两条腿的羊④悲剧免不了忧郁悲伤,但体现了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得到鼓舞⑤社会中矛盾解决不了宁可殉于矛盾,鲁迅: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撕破给人看⑥普罗米修斯,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2)幽默的生活态度①幽默的两个条件:a.有很深的智慧b.胸襟大于所用(幽默是在处处存在着不完美、缺陷中发现意义和价值)②例子:a.宗白华认为:幽默就是你用高的角度来衡量伟大,发现伟大也就不过如此;当你用深的角度去衡量一些小的事情,会发现平凡的事情也有深广的方面;用大人看待小孩天真烂漫的角度看待世界b.含泪的笑:泰戈尔“我的心对着昨夜的泪水微笑,就像雨后湿润的树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三)指向1、类的多元、自由(宽容态度)(1)万类霜天竞自由a.金刚怒目威猛壮美,菩萨低眉优美b.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c.孤篇压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红楼梦》林黛玉对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球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2、联想的丰富性(1)陈毅元帅“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毛泽东认为写的不好(2)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神话)&《沁园春雪》&《七律·答友人》,联想丰富体现出精神世界的高远和自由(3)《琵琶行》白居易成形的联想3、象征的多义性4、结构的两难性(1)海明威《老人与海》老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2)《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该不该结婚三、艺术思维与方法的方法论原则(一)求真(西方):科学智慧1、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2、(闻一多:一个民族的第一声歌唱往往注定这个民族几千年发展的道路):a.两万年前阿尔塔米拉山洞野牛(模仿、真实)b.中国阴山岩画、仰韶文化都是抽象3、宗白华《美学散步》:地中海日光明朗,一切都呈现在一种透明的那样一种形态中4、(科学)西方讲究几何、数的比例、人体的解剖,黄金分割古希腊、文艺复兴人体解剖(二)闻道(中国):诗性智慧1、意大利文学家、诗人、美学家维柯《新科学》:人类一开始是诗性智慧,慢慢发展出科学智慧,诗性智慧被遗忘2、道:(1)本原、规律、方法1)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2)道无处不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虚静(弱者)道之用①中国人对道的态度:“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惟惚惟恍,惚兮恍兮,恍兮惚兮”,不能用逻辑要自己体会②心保持虚空的状态、静观万物(钱钟书先生讲一本看风水的书怎样从事艺术的创作“山者静物也,欲其动”、王维蓝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反者道之动①逆向思维a.翻案法(翻案最早来自禅宗大师慧能“尘埃”)b.秋的翻案:刘禹锡“人言秋日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高原辽阔);毛泽东“一年一度秋风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②相反相成a.大巧若拙:山西汉武帝茂陵石刻(团块、整体、朴拙)返璞归真,唐宋后石刻越来越精巧没有浑厚的力量;中国诗歌最高境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中国园林最高境界“虽自人工,宛如天开”;中国书法最高境界(傅山书法以丑拙为美“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和谢无量孩儿体)b.大音希声:人与自然;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c.虚实相生:中国画留白“无画处皆成妙境”、马一角夏半边;音乐中的停顿;诗歌;园林;《红楼梦》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5)道常无为无不为(韩愈韩退之在长安朱雀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a.无言:“道可道,非常道”,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b.无心(不带目的性):康德无概念无功利无目的c.无为(有所为有所不为):王羲之《兰亭集序》微醺写的草稿、魏晋时期便笺3、中国文化最高境界是艺术思维所追求到的美、乐感文化(1)儒家最严肃的人孔子“吾与点也”(2)宋明理学最严肃的人二程,千家诗第一首“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3)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排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第五讲中西方艺术思维差异(上)+第六讲中四方艺术思维差异(下)黎荔一、中华文明(一)原始艺术:1、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史前岩画、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中陶器上的纹饰,其典雅且富想象力的抽象图案,充分流露出稚拙朴实天真的趣味2、自然灾害频繁,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附着在天地万物尤其是敬畏的自然物上,把它们图腾化,从而创造出混沌而多义的原始艺术(二)三代(夏商周)艺术1、政教、礼教为用的时代,艺术品不仅用来欣赏,同时也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的礼器2、三代艺术大部分都是实用艺术,很多日月星辰、鸟兽,甚至幻想的怪兽(夔龙、凤)的纹路都被铭刻在一代之重器(青铜器),它代表着中国早期艺术的萌芽3、线条艺术是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已经在三代艺术里得到了体现(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1、中华民族第一次外来文化大入侵,以白马驮经作为起点到本土化佛教禅宗的诞生前后用了400年;第二次外来文化大入侵1840年鸦片战争,现在依然文化断裂2、受佛教影响很深:此时中国艺术由礼教进入宗教化的阶段(1)佛教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人物造像、佛画、壁画等人物画盛极一时(2)此时的绘画艺术融合外来风格,笔调简洁粗犷,色彩浓厚强烈,表现于寺庙及石窟中的壁画为主(3)敦煌千佛洞的壁画为不朽杰作、顾恺之的春蚕吐丝描(4)书法上的北碑南帖a.北方工匠雕刻,以楷体为主风格刚健b.南方士子法帖主要是行书追求秀丽风格深厚人文知识c.此分界一直以法帖为主,直到乾嘉学派才振兴碑学(四)唐朝(分水岭)1、唐朝文治武功鼎盛,思想蓬勃、技艺纯属、名家辈出,足以傲视千骨,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时期2、画人物吴道子,苏东坡对其推崇;凌烟阁上专门化人物像的阎立本3、山水绘画分为两大类:(1)弘扬这个年代富丽堂皇的金碧山水(绘画完成精工细描,加以矿石粉等粉彩敷设),大小李将军因为绘画之功成为国家官僚阶层(2)文人画的发端,水墨山水从王维开始,王维的艺术在后世被称之为南宗,不完全描摹自然,而是让心灵能够从里面脱胎而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雪里芭蕉(五)宋元艺术1、宋代经济富庶、军事屈辱,崇文轻武,造成艺术上非常精致2、宋朝宫廷广泛罗致画家,设立翰林国画院(艺术家气息的皇帝赵佶亲自建立并做了很多文化整理工作《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出版整理)a.院内画家由于生活安定,绘画风格趋向富丽工整,作品以勾勒填色为主b.院外画家倾向笔墨趣韵,挥洒自由,风烟清寂小品画,哀愁寂寥心绪3、元朝由蒙古人统治,因为游牧,重武轻文,废画院,画家常通过笔墨抒发情感,由客观转为主观,由自然转为自我的表现,不写景而写心,绘画与文学结合,呈现一种简洁、凄迷、悲凉的意境,为我国文人画(诗书画印四绝、尺寸内)鼎盛时期(六)明清艺术1、小说、戏曲、版画,相当全面构成了明代中叶以来的文艺的真正基础2、中华民族文化总结的年代,集其大全,得其大成,不再有活力:(1)书法上讲究的是无一字无来历(2)因为当时市民社会兴起造就了民间很多印刷机构互相竞争加入插画,版画兴起(3)小说真正的发展成为长篇小说(4)戏曲从前代的勾栏瓦肆里的不入流艺术成为全面的、综合的艺术,成为了一个大众主流的市民艺术(5)构成了大众文化博兴的明清之际艺术的基本特征(七)总结中国艺术特点1、齐白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世,不似则欺世” ,中国画不以形象来追求的,苏东坡认为追求写实与小孩子一样2、中国传统艺术以丰富的暗示力与象征力代形象的写实,超脱而浑厚,苍苍莽莽,气韵蓬松,得山川的元气;其最不似处、最荒率处,最为得神3、似真似梦的境界涵浑在一无形无迹,而又无往不在的虚空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