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艺术家思维方式和常人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艺术思维方式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1.形象思维
定义: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特征:1.形象性:视觉、听觉形象。

2.想象性:只有通过想象才能。

3.情感性。

2.如何培养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1.深入生活。

2.善于选择典型形象。

3.刻苦训练。

4.猜谜和编谜。

5.开发右脑。

3.抽象思维
又叫逻辑思维
定义: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4.灵感思维
定义: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

特性: 1.突发性。

2.超常性。

3.易逝性。

灵感思维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

5.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形象思维 VS 抽象思维
●感性形象●概念
●想象、情感、联想●逻辑、推理
●综合●分析
那艺术家思维方式和常人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1.我认为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看。

艺术家生活在现实的客观世界里,又要面对一个主观世界,即精神世界。

所以必须两方面看。

他们的工作性质是精神生产者,面对一个它们熟悉的精神领域,无疑他们是不孤独的,因为他们能从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并因此狂喜,这是别人所难以理解的。

另外,精神世界里的探索转移了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往往导致他们不擅长以社会约定俗成的方式、思维来与人沟通。

或者是他们把在面对精神世界时的诚恳与坚定带入到现实生活里,在别人看起来显得那么固执,自信,真实和怪异,就这一点来说,更显见大多数人观念与思维的偏狭,与他们思想的自由,思维方式的多元容易产生冲突,所以艺术家和常人沟通比较难,就在这里,这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他们也孤独,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里知音难觅,或者处处碰壁,加上他们大多生活不富裕,苦闷,孤独,这些总难以摆脱。

学艺术的人和正常人的思维相差是有一些的.但也不是完全不一样.即使是学艺术的人之间也是有差异的。

但如果从大的方面来看,还是大概可以找出一些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主要是:
1 艺术家的形象思维特别敏感。

因为艺术是表性造型艺术的,所以,专业的直觉使学艺术的人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模式。

看事物,看人,甚至对一些抽象概念都是“形象”为出发点。

比如,马路上的一些自然痕迹,对普通人来说,他什么都没看见,但对画家来说,他可能看见了高山,河流,甚至是动物人物的形象。

这对艺术家启发创作灵感是有直接帮助的。

2 与众不同的外部个性。

因为艺术创作贵在创造,也就是不能重复别人的创造,所以,他们自然就以独创性作为追求的目标。

包括行为举止,衣着打扮,说话谈吐,甚至做事的方式等等,都可能与常人不同。

3 丰富感情的独特表达。

学美术的,包括整个学艺术的(包括音乐),以独特的情感表达来展示自己,这也是艺术家个性化的体现。

4 至于外表,不是所有艺术家都一样的,。

其实,真正的艺术家是不刻意在外表强调自己的个性的,而往往是一些打着“搞艺术的"幌子,一瓶不满半瓶晃的人才注重外表的标新立异。

音乐和美术在艺术原理上很多是相同的,这也决定了画家和音乐家在某些气质和思维方式上的一致。

只是艺术表现手法不同使得他们有所区别。

对外在事物的感觉上,画家对形感觉好,音乐家对声音感觉好。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画家由于整天和颜料打交道,大都不拘小节,穿衣较随便。

而音乐家要演出,要登台,大多衣冠楚楚,整洁。

但搞音乐的人本身也区别很大的,比如搞古典音乐和搞摇滚的人就截然不同,后者和搞美术的人似乎更接近些。

学艺术的人这个概念太过广泛。

暂不说社会上广大的美术爱好者,就是科班出身从小学习的,也因专业不同而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比如美术学专业就相对来说比较理论化,教条化;纯艺术类,如国画、油画、雕塑等专业则需要常年的积累和辛勤的创作;设计类则更注重理念和所谓创意的革新。

其次,我个人认为有美术基础的人的思维方式与常人没什么大的不同。

如果硬要比较的话,大概审美取向上更加理想化和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吧。

比如同样的事物,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跳跃性的扩展。

当然,事实上很多没有美术基础的人同样有更巧妙和让人赞叹的想法。

最后,思维方式每个人都不一样,同样是学美术的人思维方式也是千差万别,这是艺术品能产生百花齐放的风格的原因。

我是学美术的要说有什么区别。

应该说是对于外界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设计的不管是平面或是环艺思维敏捷有跳跃性并且能找到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色彩构成之类的比较敏感可能有些学美术的人性格会有种矛盾或者是破碎的感觉
至于和学音乐的人的区别我觉得都是在艺术的熏陶下应该有很多的共同点
另外我觉得喜欢绘画的人更容易孤独些...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
1.问题提出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不可忽视,包括文学作品等在内的艺术创作也是一种艰苦的思考过程,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其心理活动路径就是思维方式,怎样解读艺术创作这一心理活动过程,能否从艺术创作中提炼出的思维方式指导艺术家进行创作,本文就艺术创作这一心理活动过程分了简单分析,从纯思维学的角度推导出了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及大脑机能训练的参考指导性意见。

2.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通常是将现实或虚拟中的事物或人物变成艺术家或作家等创作的作品,素材变成作品的过程就是思考过程。

3.思考过程
素材变成作品的思考过程其心理活动路径的两端是素材和作品,思考过程其心理来回震荡,或者从素材到作品,或从作品到素材,最终的思考末端是作品,思考过程的心理路径是素材和作品之间的桥梁。

4.心理图像
心理图像是指思考过程中,大脑里存在的被思考事物的图像形式,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大脑里的心理图像通常是素材图像的不断转换,这些图像的表现形式通常是表情,行为,表情定格,行为定格等图像的转换,这些图像按艺术家大脑的空间想象力可分为一维或二维或三维图像,最高级艺术家或作家其空间想象力一定是超三维的,艺术创作中大脑心理图像转换特点有别于一些自然规律公式和定理等推导过程的图像转换。

5.心理分析
由于思考的心理路径是从素材到作品来回震荡,即从素材到作品,从作品到素材,开始对素材进行思考的时候就是对素材的反复琢磨,这一心理过程就是艺术家模仿和象形素材中行为或形状的思考过程,由于不能把素材的全部内容变成艺术作品,这其中就需要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去掉与作品表达思想无关的素材,抽取素材中的主要特征因素变成作品表达思想的特征元素,然后依据大众美感等要求对作品进行比例尺寸字数结构等量化,这一心理过程就是艺术家抽象思维和量化思维的思考过程,也是艺术创作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所体现的道理’。

经过艺术家对素材和作品反复模仿和象形及抽象量化,最终一件艺术品就诞生了,作品最终定型的过程也是作品量化的过程。

6.思维方式
上述艺术家心理过程分析,艺术创作通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就是模仿和象形及抽象思维,可表示为:艺术创作思维方式 = 模仿+象形+抽象+量化
7.由上面分析可知,艺术创作的三要素是素材,思维工具和作品,它们的关系是: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素材的模仿象形和抽象,素材是创作的物质基础,思维方式是艺术创作的工具,作品是艺术家要表达的思想,三者对作品质量构成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思维方式工具更重要。

因此艺术家要想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唯有从这两方面下功夫,一个是体验生活,另一个更重要的是加强思维方式及大脑机能的训练,这其中抽象和量化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训练是重中之重,是艺术作品体现‘神韵’的最重要来源,毕加索的画就来自于他超强的模仿和象形及抽象和量化的思维能力,来自于他大脑的超强机能,比如三维空间想象力。

还比如同样和赵本山生活经历的人并没有创作出同样的作品,原因是除了赵本山抓住中国人喜欢讥笑残疾人和笨人的心理特点外,就是赵本山天生的思维方式和大脑机能的与众不同,思维训练是艺术家提高艺术品价值提升的重要的课程。

8.结论
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模仿和象形,抽象和量化,一个好的高水准艺术家一定是具备高水准的思维方式应用能力和高水准的大脑机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