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共 20 分)逛旧书摊刘玉林那时我与这座城市都还年轻,阳光正从泡桐树的缝隙里哗啦啦泼下来,我披了一身晃动的光斑蹲在旧书摊前,捧着一本书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身后沸腾着宣泄的马路与我无关,头顶高楼大厦的阴影也与我无关,与我无关的还有旧书摊的主人。
在旧书摊,那些书可以随便翻,三三两两的人围在旧书摊前,让时光看上去是那样慵懒与悠闲。
我往往在旧书摊前蹲到很晚,直到夜幕降临,书摊的主人开始收摊,静静地把我手中的书收走。
旧书摊实在算不上城市的风景。
马路牙子上边一地的凌乱,风把满地的书页翻起来,哗哗作响。
那些盗版的武侠与野史堆积码放在一起,像一处粗陋的舞台正在上演蹩脚的杂剧。
但我觉得,一个有旧书摊的城市,才显得亲切,因为那时这座城市我还很陌生,肯接纳我的除了旧书摊似乎没什么更合适的场所。
我有满满几大厨子书,对我来说,阅读与其说是一种精神追求,倒不如说是消磨孤独的方式。
我的阅读太寒酸了,那些被我从旧书摊上买来的书本来就破碎不堪,又被我用胶水和胶布粘了又粘,补了又补。
它们摆放在书橱里,更像一截卑微而破旧的时光躺在那儿,蒙满了岁月与往事的尘埃。
我的大学生儿子从来不动我的那些书,你不得不承认,书是有时代期限的。
90 后理解不了“山药蛋派”的乡村,也很难接受“伤痕文学”里的悲情。
可能是基因遗传,儿子也喜欢书,但他从不逛旧书摊,他逛的是书店和豪华超市里的书架。
我总是毫不犹豫把儿子喜欢的书买下来,从全套的《格林童话》到《哈利波特》,再到东野圭吾与阿加莎˙克里斯蒂,儿子的书橱里一派“洋风”劲吹。
但我依然喜欢逛旧书摊,从没觉着旧书有什么不好。
我经常跟儿子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它更像感冒药,贵的与包装好的未必有几毛一包的小药片疗效更好。
旧书有旧书的好处,它们就像被人遗忘的一摞摞信件,散佚在角落里,揭开蒙尘,你又会看到许多动情的诉说。
许许多多个书摊又像潮退的沙滩,一个经常逡巡在书摊边上的人会发现许多贝壳,总会挑一枚最好看的,刷洗一下泥沙,静静地欣赏那份斑斓的精彩。
谁会在意一本旧书最初的主人是谁呢?一些隽秀的字迹遗留在扉页与字里行间,像许多神秘的故事带你穿越时间的幽邃。
同样一本书,会有不同的双手与情怀在抚摸,书成了漂流在人海中的心情密码,你能解读的只有书籍本身,而不知道书与主人们有扫码样的情愫缘分。
我在旧书摊上找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找到了司汤达,找到了王小波与戴望舒,我用极其便宜的价格把他们请.到家里,就想用粗茶淡饭招待高贵的客人。
我把他们像神灵一样摆放在我的书橱里,有旧书摊上请来的这些大神撑腰,忽然觉得自己有了底气。
有次我在旧书摊上忽然就发现了两本小破书,出版与印刷年代都够久远的了,一本是清人笪重光的《画筌》,一本是当代山水画大师钱松嵒的《砚边点滴》,这两本书只是听说过名字,网上和书店里都没有。
现在书店里经营的书,不是考试的教材就是成功人士的秘笈,那些人文类的书籍静静躺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我发现它们时激动得心怦怦直跳,我努力让自己表现得不动声色,漫不经心地翻动着一本文学杂志,我在想怎样避免让书摊大叔宰我一刀,一个劲儿的跟他砍着这本杂志的价格,到最后我跟老板说不便宜也行,你再给我搭两本小破书……书摊老板看到我把那两本小书放在一起,满脸不屑,痛快的说了句:拿走……那一刻我在想,我的这分狡黠到底是来自于长期的阅读,还是多少次与书摊老板的交锋?我想我的人生当中第一应该感谢书,也应该感谢书摊老板们。
有天晚上,我们小区的广场上一对年轻的夫妇摆起了书摊。
不由得一阵兴奋,我上前扒拉一阵却又是莫名的失望,都是些装帧豪华的畅销书,不是商业奇才讲他的财富帝国,就是地产大亨讲他的创业王朝。
据说,现在看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
书摊前一片冷清,闲聊几句才得知,这对夫妇本来是开了一家书店,却因各种原因变成了书摊……我胡乱挑了几本,没跟小两口讲价。
那一刻,我真希望他们把书摊开下去,开下去就有重新变成书店的可能。
往家走去回头又望了一眼,两盏枯黄的充电灯就像两只失望的眼睛,一对瘦弱的身影伶仃伫立,秋风一起,又是满地的凌乱,纸上哗哗作响……(文章有改动)19.通读全文,谈谈题目“逛旧书摊”的好处(4 分)【答案】示例一:本文通过写“我”昔日逛旧书摊时的经历与感受,表现了“我”逛旧书摊时慵懒与悠闲的心情” 流露出“我”在其中获得知识的愉悦与满足,也是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我对渐行渐远的旧书摊的回忆与怀念。
本文题目是行文的线索,全文围绕“逛旧书摊”展开,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示例二:①从结构看,“逛旧书摊”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作者逛旧书摊之事展开。
②从内容看,“逛旧书摊”是行文的重点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昔日逛旧书摊的经历与感受。
③从主旨看,“逛旧书摊”暗含主旨,流露出作者获得知识的愉悦与满足,也是对经典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对渐行渐远的旧书摊的回忆与怀念。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 6 分)(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 8 段画线句(3 分)许许多多个书摊又像潮退的沙滩,一个经常逡巡在书摊边上的人会发现许多贝壳,总会挑一枚最好看的,刷洗一下泥沙,静静地欣赏那份斑斓的精彩。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书摊比作沙滩,将在书摊上找到的书比作贝壳,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在旧书摊上发现自己喜欢的经典书籍时的满足与喜悦。
(2)结合语境,赏析第 9 段中加点词语(3 分)我用极其便宜的价格把他们请.到家里,就像用粗茶淡饭招待高贵的客人。
【答案】请,有邀请、请求之意,在文中指“我”将自己喜欢的书“买”回家中,即作者用极其便宜的价格把书买回家,不说“买”而说“请”准确地表现了对这些书的珍爱(珍视)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 1 段画线句“阳光正从泡桐树的缝隙里哗啦啦泼下来,我披了一身晃动的光斑蹲在旧书摊前”的理解。
(5 分)【答案】本句是一处环境描写,描写了“我”逛旧书摊时阳光的灿烂与明媚,渲染出美好的气氛,烘托了“我蹲在旧书摊前翻看书时的愉悦心境,为下文逛旧书摊的经历做铺垫。
22.文章第 12 自然段也可以作为结尾,作者写 13、14 段有何用意?(5 分)【答案】13、14段写了“我”逛小区广场上的书摊的经历与感受,表现了“我”失望(落、惆怅、怅惘、若有所失…)的心情。
这与之前逛旧书摊时的悠闲与愉悦的心境形成对比,深化文章主旨,流露出作者希望有更多人读书,少一些功利性阅读。
如果到第12段结尾,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共20分)杜鹃随我到天涯黄永玉①2月,在翡冷翠的菜颇里,半夜听到杜鹃叫,惊喜得从床上坐起。
那是从菲埃索里山密林里传过来的声音。
自从离开故乡以来,好久没听到杜鹃叫声了。
②第二天,我跟女儿女婿去莱奥纳多·达·芬奇的故乡芬奇小城看房子,在山峦上走着的时候,又听到一声声杜鹃叫啼。
万里之处,在天涯找寻归宿的时候,自有一种特别的浩叹。
③为了找房子,我们走遍了翡冷翠邻近四周的古城。
去过乔托的故乡,薄伽丘的故乡,弗兰西斯科的故乡……一次,两次,不同的地形山势,不同的格调,最后决定了莱奥纳多·达·芬奇故乡,离他旧居4公里的山丘上的一座合适的居处。
④在此之前,莱奥纳多·达·芬奇的隔壁就有一座很好的石头平房要卖。
房子讲究,有变化,古雅之至,我思前想后,还是决心忍痛割爱了,理由是——让参观、朝拜的人看见了,就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看哪!一个中国画家,胆大包天,竟敢跟莱奥纳多·达·芬奇做邻居!”“嘿嘿!这个画不好画的中国画家,就算搬在莱奥纳多·达·芬奇隔壁,也救不了他的急!”“可怜哪!万里迢迢,挑选了这个顶儿尖的地方!”白天,游人如云,在窗外探头探脑,窃窃私语。
画画的时候,背后总有个伟大的影子在微笑。
这绝不是随便开玩笑的话。
任何朋友该为我设身处地想一想,我挑选这座住处怎么能够安居?⑤幸好,我们找到一座既可以得到伟大的艺术泰斗在天之灵的庇护..,又能安心生活工作的地方。
⑥这是一个十来户人家的小镇。
屋子石头结构,百余年的历史。
三层。
一层是酒客。
二层有两个大客厅;烤面包和烤肉的大壁炉;另外是阳台,一间卧室,厨房和一间可以举行舞会的惊人宽大的洗手间。
三层是三间卧室。
屋外一座回环的花园,栽着一些松树、无花果和粗壮的樱桃树。
山坡倾延下去有两个足球场大的橄榄林和葡萄园,据云一年能出产两吨多橄榄油和两吨多葡萄酒,滴酒不沾的我,不免想起众多嗷嗷待醉的酒鬼朋友……橄榄林和葡萄园尽头有一道清澈的山泉,以前有座磨坊,现有人在弄矿泉水。
黄家地界至此为止。
彼岸是浓密的山林。
从阳台远远望去,茫茫一片深蓝色的影子。
邻居说,天气好时,看得见海。
芬奇小城在山脚下。
莱奥纳多·达·芬奇故居,他的博物馆、教堂、市议会和沿山的居民和小街都清晰可见。
邻居还说,这地方该冷的时候不冷,该热的时候不热。
因为有海风,没有蚊子:因为有山,风又不大。
一年四季都有鸟叫。
⑦若这些好听的话是“房串子”说的,就会引趣我的警惕和疑心;幸好是邻居的关照,看起来、每年的一半时间放在这里,大概能专心做出点创作来的。
⑧我只是去过这地方两次,前后左右都粗约地看了一看。
女儿和女婿倒是走得多了,不过他们说,也没有可能走遍所有的“领地”。
他们也发愁,到秋天,怎么消受那些地上的收获?我告诉他们:“芬奇小城的莱奥纳多·达·芬奇博物馆,是一个长知识、促智慧的地方。
多上那里走走,再经常到附近意大利酒店吃顿午饭或晚饭,自然会爆出些精彩的、解决困难的好主意来。
”⑨从翡冷翠回到香港已经一个多月了。
屋后克顿道山径白天晚上都响着杜鹃。
去年,前年倒是一声也没有听过……⑩人到了老年,游徙的身世翩浮于杜鹃声里,不由得想起文木山人①的那阕词:记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