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有机柔性太阳能电池

第4章有机柔性太阳能电池

有机薄膜电池的归类:
太阳能电池材料类型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的发展历史: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正在进行研究的新型 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这个概念貌似很新,但 其实它的历史也不短——跟硅基太阳能电池的 历史差不多 。 第一个有机光电转化器件是由Kearns和 Calvin在1958年制备的,其主要材料为镁酞菁 (MgPc)染料,染料层夹在两个功函数不同的电 极之间。在那个器件上,他们观测到了200 mV 的开路电压,光电转化效率低得让人都不好意 思提 。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的发展历史:
1986年,柯达公司的邓青云博士. 光电转化 效率达到1%左右。时至今日这种双层膜异质结 的结构仍然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点之一。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的发展历史:
1992年,土耳其人Sariciftci发现,激发态 的电子能极快地从有机半导体分子注入到C60 分子而反向的过程却要慢得多。 1993年,Sariciftci在此发现的基础上制成 PPV/C60双层膜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此后,以 C60为电子受体的双层膜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 层出不穷。
进来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发展:
在2011年7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纳 米技术研究院。制成的设备具有新的“串联” 结构,可以结合多个电池,具有不同的吸收频 段。这种设备认证的光电转换效率是8.62%。 进一步,研究人员集成了一种新的红外吸 收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的开发者是日本住友 化学公司,光电转换效率跃升至10.6%。
6.2 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结构类型及特点:
3、量子点分布在有机物太阳能电池中。 量子点分散在电子导电聚合物和空穴导电 聚合物的混合物中(是基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的反结构)。
6.2 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主要内容:
1、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类型 2、各种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特点 3、量子点和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1、双层膜异质结。 2、体异质结。 3、分子异质结。
4.2体异质结电池
施主、受主界面形式:
4、双轴型聚合物。
4.2体异质结电池
施主、受主材料:
1、施主材料。 常用不掺杂的共轭聚合物作施主材料,具有 可溶性,
4.2体异质结电池
施主、受主材料:
2、受主材料。 富勒烯衍生物作为受主材料,高度可溶。
4.3有机柔性电池优化
4.6 有机柔性电池的产业化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方向
4.6 有机柔性电池的产业化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方向
1、使聚合物形成小于10纳米的纳米结构,排列 更加整齐有序; 2、开发窄带隙聚合物(1ev),提高导电性 (载流子迁移率); 3、提高施主、受主界面能级差,有效分离电子 -空穴(激子);
4.6 有机柔性电池的产业化
6.2 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结构类型及特点:
2、染料敏化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敏化电池是用量子点替代染料分子。 相对于染料分子,量子点具有光学特性可调、 与固态空穴导体形成更好的异质结、以及具有 多载流子效应等优势。
6.2 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结构类型及特点:
2、染料敏化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敏化叠层电池,采用不同带隙宽度 的量子点材料吸收不同波段的太阳光。
4.2体异质结电池
主要内容:
1、双层膜电池结构缺点; 2、体异质结电池结构优、缺点; 3、体异质结电池产生激子后的三种情况; 4、施主-受主界面的形式类型; 5、施主、受主材料
4.2体异质结电池
双层膜电池结构缺点:
1、电由于激子寿命非常短,在还没有扩散到交 界面分离时,就复合掉了。
4.2体异质结电池
激子的概念及激子类型:
1、激子概念 激子是被束缚的电子空穴对,是受激后的准 粒子。光照后,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摆脱有机分 子束缚成为自由电子,但是电子-空穴仍相互吸 引而成为激子,即激子是存在相互作用的电子空 穴对。
4.1 概述
激子的概念及激子类型:
2、激子类型 激子可以分为瓦尼尔-莫特激子和弗仑克尔 激子。 瓦尼尔-莫特激子为松束缚激子,相互作用 很弱,对应能量为0.01eV。存在于晶体硅中。 弗仑克尔激子为紧束缚激子,相互作用很强, 对应能量为0.3eV。存在于有机施主材料中。
有机柔性电池生产技术:-ITO缓冲层
聚乙撑二氧噻吩-聚乙烯磺酸盐(PEDOTPPS)。
4.4 卷对卷技术
有机柔性电池生产技术:-电池均匀性控 制 1、油墨的浓度、黏度和温度的稳定性;
2、机械结构精密保证喷涂压力稳定; 3、衬底移动速度稳定
4.4 卷对卷技术
不同溶剂效果对比
1、采用四氢化奈溶剂制备的表面比68%的邻二 氯苯和32%的均三甲苯溶剂制备的表面要粗糙。 2、邻二氯苯和均三甲苯溶剂制备的电池的短路 电流和开路电压都要高。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的结构:
1、玻璃 2、透明导电极 3、有机物半导 体材料 4、金属电极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材料的类型及性质:
1、施主材料 能够吸收太阳光并产 生激子(电子-空穴对) 容易给出电子,吸收 空穴
2、受主材料 不能吸收太阳光并产 生激子(电子-空穴对) 容易给出空穴,吸收 电子
6.2 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量子阱太阳能电池结构类型:
1、量子阱电池采用p-i-n结构; 2、i层为电池的吸光材料,采用量子阱结构; 3、量子阱是厚度满足某种条件的薄膜,包括多 层交替分布的势垒层和势阱层
4.1 概述
有机柔性电池的优点:
1、设备成本低。 2、原材料用量少(100纳米)。 3、电性能可调,可以按照需 要合成有机物,调节吸收光谱 和导电特性。
4.1 概述
有机柔性电池的缺点:
1、电子-空穴分离较难。 2、有机物半导体导电性差,损耗大。 3、转换效率衰减快,使用寿命低于无机半导体 电池。 4、器件不易封装严密,易受潮而失效。
6.2 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太阳能的结构类型:
1、PiN结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2、染料敏化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3、量子点分布在有机物太阳能电池中。
6.2 量子阱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结构类型及特点:
1、PiN结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 量子点结构位于电池的i层。起到吸收太阳 能光,产生载流子的作用。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的结构类型:
1、单层膜结构 两个金属电极之间夹一 层有机物吸光材料。
2、双层膜结构 由一层施主有机材料 和一层受主有机材料构成, 交界面为平面。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的结构类型:
3、体异质结(混合型) 施主材料和受主材料混合在一起,两种材料 的交界面不是平面。
4.1 概述
主要内容:
1、有机柔性电池优化方向; 2、效率机极限计算; 3、有机双结叠层电池;
4.3 有机柔性电池优化
有机柔性电池优化方向:
1、促进电子-空穴的分离,减少复合。 增加退火工艺和改进溶剂 2、加快载流子的传输减小串联电阻损耗。 改善施主、受主材料排列的整齐性 3、增加吸光的波长范围 采用叠层电池结构设计
体异质结电池结构的优、缺点:
1、缩短了激子扩散到交界面的距离,从而减少 了激子的复合。 2、受主材料变薄,受主吸收电子能力变差。
4.2体异质结电池
体异质结中产生激子后的三种情况:
1、扩散到界面处分离为电 子-空穴。 2、激子复合。 3、分离后的电子-空穴重新 回到界面处复合。
4.2体异质结电池
施主、受主界面形式:
4.1概述
主要内容:
1、有机薄膜电池的结构; 2、有机薄膜电池材料种类及特性; 3、激子概念及类型; 4、有机柔性电池发电原理; 5、有机柔性电池的优缺点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概念:
广义的讲有机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有机 小分子或有机高聚物来直接或间接将太阳能转 变为电能的器件。
4.1 概述
4.1 概述
有机薄膜电池的发展历史:
但激子仍只能在界面区域分离,离界面较 远处产生的激子往往还没移动到界面上就复合 了。而且有机材料的导电性很差,在界面上分 离出来的载流子在向电极运动的过程中大量损 失。这两点限制了双层膜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 研究人员在双层膜太阳能电池的基础上又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混合异质结(体异质结) 电池。
4.4 卷对卷技术
卷对卷生产技术:
4.4 卷对卷技术
卷对卷生产技术:
4.4 卷对卷技术
喷墨印刷技术:
4.4 卷对卷技术
有机柔性电池生产技术:-油墨
油墨由施主材料、受主材料和溶剂组成。 共轭聚合物为施主材料,富勒烯为受主材料, 溶剂采用四氢化奈(或68%的邻二氯苯和32% 的均三甲苯)。
4.4 卷对卷技术
1、不同电池的吸光材料不同,吸收不 同波段的的入射光。 2、叠层电池的电流,以两结电池电流 中最小的电流为准。 3、电压为两结电池电压之和。
4.4卷对卷技术
主要内容:
1、有机柔性电池生产技术; 2、不同溶剂效果对比; 3、卷对卷生产工艺;
4.4卷对卷技术
有机柔性电池生产技术:
1、喷涂生产技术。 2、涂刷生产技术。
第二次作业
1、通过对比无机薄膜电池的发电量比晶体硅电 池的年发电量要高,简述主要原因。 2、简述薄膜电池有哪些优点。 3、简述在非晶硅三结叠层电池中,各结电池材 料的特点。
第三次作业
1、简述镓铟铜硒(CIGS)电池有哪些优势。 2、简述大规模发展镓铟铜硒和碲化镉电池会遇 到什么问题。 3、简述有机电池光伏发电原理。
4.1 概述
有机电池光伏发电原理:
1、施主材料吸收太阳 光,产生单线态激子。 2、激子从施主材料扩 散到界面处发生分离。 3、空穴通过施主材料 传输到透明电极处,并 被电极收集。 4、电子通过受主材料 传输到电极处,并被金 属电极收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