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创新模式探讨

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创新模式探讨


| 8
投入增加而新药发现的数量却持续下降
| 9
中国生物医药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1)近十年医药产业快速增长 (2)生物医药的国家战略 (3)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迅猛 (4)中国近年药物研发现状 (5)药物创新成为中国新药研发的趋势
| 10
(1)近十年医药产业快速增长 近十年医药产业快速增长
中国近十年来医药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6.4,未来十年预测平均增速将 达到23.6%,至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总产值将达到十万亿,位居全球第 二,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中国生物医药的研发投入。
| 21
(1)青—蓝模式 蓝模式 青蓝模式
1. 开发“me-too”药物 2. 开发“me-better”药物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22
青蓝模式 青蓝模式
1.开发“me-too”药路径 1.开发“me-too”药路径 开发
“Me-too”是新药研究的一条途径,也是仿制向创制转轨 的捷径。开发“me- too”药,是中国药企创新药物开发的 一个机遇 它沿用了创新药物的研发思路、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在 化学结构上对上市的药物进行了一定的结构修饰、改造 规避了专利侵权,研究难度低、风险小、成功率高,具有 自己的知识产权 通过“me-too”的新药研究来培养和训练公司的研发团队, 积累资本和研发实力
2009年6月2日,国务院出台《促进生物产 年 月 日 促进生物产 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加快培育 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 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 举措 •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 年 月 日 《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 确生物产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表 示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 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28
新型释药系统增长快于药物市场
全球新型释药系统销售额 2008年为1343亿美元,估 算2009年增长至1390亿美 元,预计今后的5年内将 以7.2%的年复合增长率 (CAGR)增长。 靶向给药系统占据最大市 场份额,2009年达509亿 美元,预计到2014年达 802亿美元,CAGR为9.5%。
顺应政策, 顺应政策,不断创新
| 17
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
化合物或中药处方与其受理号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反映同一品种重复申报的情况。2009年化药新药 化合物与受理号的比例为1:1.9;仿制药为1:2.5,均较去 年明显下降(2008年化药新药1:2.5,仿制药1:3)
2009年批准生产药品的受理号与化合物(或处方) 2009年批准生产药品的受理号与化合物(或处方)之间的关系 年批准生产药品的受理号与化合物
主要优点 缩短研发周期 减少研发风险 提高研发水平 整合研发资源 关键难点 准确进行项目筛选 科学进行项目评估 消化吸收项目技术 快速孵化项目进程
| 25
(3)合作伙伴模式
1. 生产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和产品线需求,委托具 有研发创新能力的研发机构进行新药研发。 2. 从研发项目的早期设计开始至产品的临床研究报批为 止,研发机构依据自己的研发平台为企业量身定制研 发产品线项目。 3. 该模式的最大优势:
近十年来,我国已基本建成了省市级以上的生物医药园 区270余家 270余家 270余家,集中了大约1万多家 1万多家不同规模的生物医药研发企 业,约有100多万名 100多万名 100 多万名研发工作者从事生物医药的研发创新工 作,其中约有30%为近几年海外归国人才,据全国人才办统 30% 30 计,近几年生物医药回国创业人才每年以17%速度递增,至 17% 17 2010年已有20多万生物医药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药物的模拟创新并非只是简单的模仿,还需对现有药物的缺陷 有针对性地进行去除或改良, 通过“me-too”新药研究积累技术,以得到更加优良的药物 (me-better drug) 与“me-too”新药相比,具有化合物专利的保护,其创新程度大 大提高 me-better类新药都具有“后来居上”的不俗表现 具有相当高水准和技术含量的创新,同样有助于药企药物创新 研制综合能力的提高
化药 新药 受理号 化合物 94 (或处方) 比值 1.9:1 1.1:1 2.5:1 1.1:1 1:01 1:01 16 142 65 8 11 175 改剂型 17 仿制药 356 新药 72 中药 改剂型 8 仿制药 12
| 18
2009年中国批准的一类新药 年中国批准的一类新药
2009年 中国共批准一类新药12件 其中化学药品10件 生物制品2 2009年,中国共批准一类新药12件,其中化学药品10件,生物制品2件。 一类新药12 10
中国医药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
各国生物医药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 各国生物医药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2004-2010,百分比 ,
16.4 12.9 8.9 8.2 8.2 8.0 5.7 5.4 2.9 2.8
中国
墨西哥 加拿大
美国
西班牙
英国
意大利
法国
日本
德国
| 11
(2)中国政府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纳入国家战略
近三年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前20 2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 近三年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前2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 均较大幅度的放缓了对研发的投资。 均较大幅度的放缓了对研发的投资。
辉瑞去年削减十多亿美元研发投入,并裁撤多个研发机构,裁员数千人。同时 根据新的财务预算将2012年的研发经费从85亿美元削减至65亿美元。
| 13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 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主要包括: 的和长远影响的行业,主要包括:
• • • • •
节能环保产业 新型信息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生物产业 新材料产业

| 12
国家生物医药的重大专项
总体目标
ₕ 实现中国药物研究和医药产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历史性、
战略性转变,推动中国逐步从“医药大国”发展成为“医药强国”。 资金保障
ₕ 中央财政将在“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为该专项累计投入500
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已经投资66亿元(共实施三批)。
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 66亿元 124亿元 300多亿元
| 24
(2)引进转化模式
根据当前全球医药产业发生的变化特点,将国外已经完 根据当前全球医药产业发生的变化特点, 成前期研发的项目,采用技术合作、产权交易、 成前期研发的项目,采用技术合作、产权交易、资本并 购等方式,将项目引进中国医药企业进行二次开发。 购等方式,将项目引进中国医药企业进行二次开发。
| 19
2010年中国申报生产的一类新药 年中国申报生产的一类新药
| 20
II 中国医药企业研发创新的多元化模式
中国医药企业总结吸取国 外研发创新中的经验和教 训,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 需求,逐步探索出以下五 需求,逐步探索出以下五 以下 种研发创新模式: 研发创新模式: 模式
青—蓝模式 引进转化模式 合作伙伴模式 制剂创新模式 高仿模式
各国生物技术产业占GDP比例,2010 比例, 各国生物技术产业占 比例 % 14 11 12
17
4
• 高端装备制造业 • 新能源产业
中国
英国
德国
美国
瑞士
中国目标在2015年生 年生 中国目标在 物医药产业占GDP比 物医药产业占 比 例达到8% 例达到
| 14

(3)全国各地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迅猛 全国各地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迅猛
| 2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遇到三大困难 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遇到三大困难
(1)研发创新资金投入相对减少 (2)各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药审批的监管,使得研发 周期延长和研发成本升高。 (3)化学药物新化合物来源减少,发现具有成药性 和明显治疗作用的新化合物难度越来越大。
| 3
(1)研发创新资金投入相对减少 研发创新资金投入相对减少 创新资金投入相对
一是对创新药物改“快速审批”为“特殊审批”,根据创新程度设置不同 的通道,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厘清新药证书的发放范围,进一步体现创新药物的含金量。 三是提高了对简单改剂型申请的技术要求,更加关注其技术合理性和研制 必要性,进一步引导企业有序申报。 四是提高了仿制药品的技术要求,强调仿制药应与被仿药在安全性、有效 性及质量上保持一致,进一步引导仿制药的研发与申报。
| 27
(4)制剂创新模式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的药物释药系统已成为当下新药研发热 新的药物释药系统已成为当下新药研发热 新的药物释药系统已成为当下新药研发 点。目前世界药物研发的趋势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新药研发由新化合物实体为主体的单一模式,转变为新化 合物实体(NCE)与药物释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创新 齐头并进的新模式; 二是释药系统研究与开发成为制药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药 物递送技术的研发走在了创新的最前沿。
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增长减缓
| 4
(2)监管加强使研发周期变长成本升高 监管加强使研发周期变长成本升高 周期
近年来,各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新药研发的监管,使得研发审批周期变 近年来,各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新药研发的监管, 了对新药研发的监管 长,同时也使研发成本升高。 同时也使研发成本升高。 成本升高
美国FDA在2010年增加了新药Ⅲ期临床研究中的心脏毒性试验,此项要求增加 了每个新药报批的直接成本,延长6-10个月临床研究时间。
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 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2009年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改革 日国家发改委 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 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