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复习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复习


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威尔伯·施拉姆
▲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 了传播学。 ▲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 《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览》 《传播学概论》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 了“施拉姆学派”。
4、印刷时代 开始于公元450年
5、大众传播时代 开始于19世纪中期
6、网络传播时代 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第二节 传播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
2、人类传播的形态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基本类型、 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 营销等
语言
相互理解 = (38%) + (55%) + (7%)
——爱伯特·梅热比
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符号的特性
1、指代性 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指代是人们
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 2、社会共有性 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义。很多引申意
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 3、发展性 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出新的符号和符
号体系。
符号的分类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2、心理学家卢因 (1890-1947) “把关人”; 场论,团体动力学; 实验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 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1912-1961) 态度说服理论; 耶鲁学派; 实验法。
且既可是两人间也可是小群体间、组织间、大
众间的传播交流。
传统四大媒介各自具有不同的表现形 所依赖的数字媒介速度快、智能化、多媒体化,
式,相互间区别明显。现阶段,传统媒 囊括传统四大媒介的一切表现形式和特点,同
介迫于形势也纷纷上网,借助网络来发 时具备它们不具备的特点。
展自身
主要是提供新闻等信息
除了自由交互地提供丰富信息外,还提供包括
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传播的类型
传播
非人类传播 人类传播
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
社会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
传播的形式
1、符号和信号时代 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
2、口语时代 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
3、文字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I、信息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够 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
信息的特征:
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2、普遍性 3、表达性 4、流动性
5、共享性 6、载体性
片断性、时效性、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其他几个重要概念
▲噪音 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即噪音。 ▲冗余信息 即信息中不影响信息完整的、不容信源自由选择的那
《传播学》
复习精要
课程内容
1、传播,传播学 2、信息、符号与讯息 3、传播类型 4、传播模式 5、传播者 6、传播内容
7、传播媒介
8、受众 9、传播效果 10、传播研究方法 11、传播学批判学派
第一讲 传播与传播学
第一节 传播
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
传播的两个要素: 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 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
1、政治 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
2、经济 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 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等;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 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宏观层面:传播与社会 微观层面:传播内部过程、传播产业、传媒机构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 2、内容分析法 3、实验法 4、个案研究法
定性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诞生与发展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世纪 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对比角度 传者与受者
媒介
功能 影响
传统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
传者专业化,且一般有固定的组织机构, 传者与受者界限模糊,受众主动选择、接受信
受众是某些个人,但具有某种普遍特性。 息,而且拥有与新闻工作者一样的掌握、加工、
传者与受者界限分明,受众被动接受信 发布信息的条件。信息交流是双向、交互的,
息,信息单向流动,交互性差。
E-mail, Telnet 等强大的服务功能。
发展时间长,操作较为成熟、规范,不 缺少把关机制,信息泛滥,无论在发布还是在
利影响较小,但在全球化方面较弱。 接收上都充分体现“大众性”,且是全球化的。
普及度
现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已较为普及
现阶段普及程度还不如传统大众传播,但发展 迅速,潜力无限。
第三讲 信息 符号 与讯息
一部分。 ▲反馈 “在人类传播中,指接收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
应。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据此 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施拉姆 ▲前馈 “指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使用大众媒介时,事先 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了解传播对象的需要,以改进 传播节目的制作,增强传播效果。”——施拉姆
II、符号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
有声语言符号(口语)
语言符号
符号
无声语言符号(书面语):文字、乐谱等
动态:身体语言、人际距离、运动画面等 视觉性
非语言符号
静态:标示、衣着、道具、绘画、摄影、雕塑等
类语言:笑声、哭声、呻吟、叹息等 听觉性
其他声音符号:乐声、鼓声、口哨、汽笛等
实际上,人类的传播符号经常是混合使用的。
沟通双方
语调
表情
第二讲 人类传播概述
传播的特点: 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双向社会互动。 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传播时期 文字发明与手抄传播阶段 印刷传播媒介的诞生与大众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阶段 网络传播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