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阳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

贵阳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模拟)

贵阳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C.②①⑤④⑥③D.②③①④⑥⑤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我闭了柴门,伫(______)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啸,纤纤(______)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它瘦了许多,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tuìjìn)_________了,可怜它太小了,才开了一次花。

我再也不忍看了,我万般无奈。

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jīnchí)__________原来也是个屠头。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一枚大头针汪志陈刚是一家私营脱水蔬菜厂的老板,公司80%以上的产品出口。

这天,他接到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紧急电话,说有一个外商准备在全市的私营脱水蔬菜厂中选择一家重点投资,这几天就来考查。

另外,会长告诉他,近期国际市场对脱水蔬菜需求量大,叫他加大生产数量。

陈刚马上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会议:“这几天质量方面千万不能出纰漏,一定要争取到外商的投资合作。

”可会后不到一个小时,包装车间主任就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说一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发现别在护袖上的一枚大头针不见了,可能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的蔬菜中。

陈刚慌了,赶紧跑到包装车间。

那个叫朱凤的女员工刚才被车间主任训斥后正在不停地哭泣,见陈刚来了忙赔不是:“老板,这完全是我的错,可以扣我的工资,但千万不要开除我。

我一家老小还等着我的工资呢!”陈刚问:“你确定那枚大头针掉进了半成品或成品中而不是别处?”朱凤点点头。

“不开除你?想得倒美,赶快收拾东西,准备走人!”一旁的车间主任嚷起来。

陈刚望了一下朱凤:“那枚大头针掉进去的事别人知道吗?”朱凤摇摇头。

陈刚又问:“那你为什么不隐瞒而立即报告了呢?”朱凤哭哭啼啼地说:“我想,不能误了外商投资的大事啊!”陈刚一挥手,立即通知全线停机,从正在包装的半成品和上千件成品脱水蔬菜中寻找那枚大头针。

车间主任连忙摆手:“老板,这至少要一天时间啊。

我们的损失得多大啊——不就是一枚大头针吗?”谁知陈刚大吼一声,指着车间主任骂道:“你胡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你被解聘了,赶快到人力资源部办理退工手续。

”他对着哭泣的朱凤说:“从现在起,你行使车间主任一职,另外奖你5000元。

”什么?朱凤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不仅没受到任何处罚,还升官得奖金?一时全厂议论纷纷,但绝大多数员工站在陈刚的一边。

可经过一天的寻找,哪有那枚大头针的影子。

尽管如此,陈刚还是封存了那些半成品和成品,组织人员继续寻找。

第二天,会长领着一个老太太来到陈刚的办公室,一进门,会长就笑眯眯地告诉陈刚,外商已经选择了你们作为合作伙伴。

陈刚一愣——人家外商还没来考查呢。

会长哈哈大笑起来:“已经考查过了,就是昨天发生的那起大头针事件。

”他一指那个老太太:“这就是外商萨莎女士。

”萨莎女士从挎包里拿出一张纸,递到陈刚的手里,竖起大拇指用熟练的汉语说道:“你是我们最信任的合作伙伴。

”陈刚接过那张纸一看,原来是昨天解聘那个车间主任、提拔和奖励朱凤后张贴在公告栏上的那张公告。

原来,萨莎女士一到陈刚的脱水蔬菜厂,就听到员工们议论纷纷,继而看到那张公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最终,选择陈刚作为她投资合作的重要伙伴。

至于那枚大头针,两天后最终在一件成品中被找到,被封存的所有半成品和成品也顺利“解冻”。

3 . 这篇小小说围绕“一枚大头针”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答:4 . 当听说大头针可能掉进半成品或成品脱水蔬菜中后,车间主任是“风风火火地闯进陈刚的办公室”,陈刚是“赶紧跑到包装车间”,请分析“闯”、“跑”的表达效果。

答:5 . 朱凤冒着被扣工资甚至被解聘的风险,报告自己不慎将大头针掉进脱水蔬菜中的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答:6 . 车间主任担心停机寻找丢失的大头针损失太大,应该是为企业利益着想,陈刚为什么还要解聘他?答:7 . 萨莎女士为什么会选定陈刚作为“最信任的合作伙伴”?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华夏大地——竹子的乐园①纵览世界竹子格局,亚洲是竹子的福地,中国尤其得天独厚,而在其他大洲,竹子的面积和种类都十分有限。

这是什么原因呢?②说到底,这是由竹子的“私密生活”的特性来决定的。

只要有合适的生长地区,它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非常强大;但同时它们也很敏感,对水分、温度和土壤都很挑剔。

竹子的地下竹鞭体系和竹根都很浅,若想除掉一片小竹林,只要用锋利的刀或铲切开根茎,铲到地下三四十厘米,就能把整片竹林“颠覆”。

这种鲜明的“浅根性”也加强了竹子对环境的“挑三拣四”。

③首先来说水分,一般来说,竹子生活在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的地区,如果年降水量低于600毫米,竹子就难以自然生长了。

水分对于竹笋的孕育、萌发以及拔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出笋期如果降水不足,新笋的出笋率和成活率会急剧降低。

所以,我国竹类植物自然分布的北界在北纬35°,是跟降水量有很大关系的。

④与此同时,竹子对温度的要求也很高。

如毛竹在土壤温度达到8—10℃的时候开始萌动,到10—15℃的时候开始长出竹笋,高于16℃之后就不再有竹笋冒出头了。

所以在关键时刻,少许的冷热不调也可能会大大影响竹林的生长繁殖。

⑤至于土壤,竹子也要挑挑拣拣。

它们往往更青睐山地中红色的土壤——偏酸性,氮和磷丰富,质地比较疏松,有利于竹鞭伸展手脚,也能为竹子的快速生长提供营养保证。

⑥竹子的这种“挑剔”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实证。

浙江天目山是我国南方竹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安吉竹海盛名在外,是我国著名的“竹乡”。

不过,细细观察天目山竹海的分布特点,就会有有趣的发现——天目山山区是个马蹄形盆地,前有丘陵做屏障,背有高大山体的马蹄形构造,形成相对湿度高、避风、温暖的“内陆良港”,特别适合毛竹子生长。

而在它一旁海拔稍高处如_700米以上的山坡上,地形屏障作用减弱,寒潮和大风危害较重,这里的竹子就明显矮小衰弱,难成气候。

⑦而必须要提到的是,竹子一旦主场作战,形成竹海后,就会反过来影响小环境,不断营造和强化属于自己的生命乐园——茂密的林冠和连片密集的群体结构,可以调节近地面大气温度,保证了竹子本身的生长优势。

对一般的灾害性天气如旱涝、高低温或热带风暴等都有较强的抗逆性。

⑧由此可见,竹子对中国有着浓重的情愫,它用其强势的个性筑造了自己的生命乐园。

8 . 第②段加点字“颠覆”在文中的意思是9 . 联系全文,具体表述竹子对环境“挑三拣四”内容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 第⑥段画线句子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地理环境最适合竹子生长。

B.竹子生长对水分和温度很“挑三拣四”。

C.竹子对一般的灾害性天气有抗逆性。

D.中国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竹子的挑剔。

12 . 联系全文,第⑧段加点字“此”指代内容是四、句子默写13 . 默写填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诗经•兼葭》)(2)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5)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6)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7)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牡牧《赤壁》)(8)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坚持下去,终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五、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4 . ____(人名)写《出师表》,是为了向____(人名)上书陈情言事。

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6 . 下列对节选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先帝托付的“大事”即指平定南方。

B.“驽钝”表现了作者作为臣子的谦虚。

C.“报先帝、忠陛下”体现作者陈情之恳切。

D.“亦宜自谋”是作者对后主的期望。

六、课外阅读17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本在冀州之南B.汝之不惠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告之于帝七、名著阅读18 .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朱赫来察看了小山包,然后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