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桂阳县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湖南省桂阳县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湖南省桂阳县2020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5高一上·金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 .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 . 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 .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2. (2分) (2017高一上·泉港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通过央视再次发力,推出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B .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 . 据不完全统计,居民家中发生的燃气事故中,近九成事故都是因为燃具售后安装质量不合格或维修质量无保障的原因造成的。

D .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3. (2分)下列语段中,填入横线的汉字及词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落了,但他是永生的。

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良知,人类。

这二者对于他来说都是无光荣的。

他受到旧时代的咒骂,历尽挫折;但他又受到未来的祝福,光照万代。

他在咒骂与祝福中溘然长逝。

A . 陨培养教化尚B . 陨培育教化上C . 殒培养教育上D . 殒培育教育尚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4. (6分) (2017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唐晓敏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

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

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

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

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

《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

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

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

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

⑥重视最初的记忆。

中国传统语文教学,背诵的量是逐渐加大的。

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

这些已经滚瓜烂熟的记忆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巩固基础。

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系的话。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一大特点: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

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将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就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古诗文的背诵篇目,作者认为加大古诗文背诵的力度不是负担而是捷径。

B . 此次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但与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要求考生必须把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相比,还是很少的。

C . 教师要有意识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朗读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

D .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要重视最初的记忆”,这些都是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文章举顾炎武、戴震、梁启超、王国维的事例意在说明我国传统教育对背诵很重视,学生背诵水平高。

B . 文章第四自然段引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强调教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背诵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背诵效率。

C . 朱光潜、赵元任的学习经历都有力说明儿童时期的“听觉”记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儿童只有通过“听”,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

D .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最初的记忆与后来的形象有关联,最初的东西记得越牢固,以后的形象就会越容易记住。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高中课程标准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越多,学生长远的学习就越轻松。

B . 参与背诵活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背诵的效率就越高。

C . 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发挥得越大,儿童的背诵潜能就发掘得越深。

D . 最初的记忆越牢靠,往后记忆的基础就越牢固。

5. (9分)(2017·潮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

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

1933年。

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

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景超幼年目睹农民颠沛、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

立志于兴农的他,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

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

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

爱恩、善学、勤问的他。

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

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

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

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

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

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

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

对学生循循善诱的他更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

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

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

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

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

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

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茵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

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

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

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茵。

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曰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

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

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

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

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

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莱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

“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

(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相关链接】①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