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3第一章养殖品种的选择4一、养殖品种选择的原则4二、养殖鱼类品种简介5(一)鲢鱼和鳙鱼 5 (二)鲤鱼和鲫鱼8 (三)草鱼、团头鲂、三角鲂11 (四)细鳞斜颌鲴15 (五)翘嘴红鮊、鳜鱼、大口鲶17 第二章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治理22一、无公害水产养殖场水源的选择22(一)水源可能存在的污染物22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对水源的环境卫生要求25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环境治理技术措施26 (一) 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水质治理26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底质治理31 第三章无公害饲料的选择33一、无公害饲料的差不多要求33二、鲢鳙鱼的天然饵料34(一)浮游植物34 (二)浮游动物35 三、人工饲料37(一)鲢鳙鱼人工饲料的质量要求37 (二)常用的鲢鳙鱼人工饲料38 (三)鲢鳙鱼配合饲料51 第四章科学的饲养治理53一、鲢、鳙鱼种的培育53(一)鱼种池的选择和预备53 (二)夏花鱼种的放养54 (三)鱼种的饲养56 二、鲢、鳙鱼的池塘成鱼养殖58(一)池塘的要求59 (二)池塘预备59 (三)鱼种的放养60 (四)日常治理61 (五)产品出池与销售64 三、鲢、鳙鱼的水库成鱼养殖64(一)养鱼水库的差不多要求64 (二)鱼种放养65 (三)施肥与投饵69 (四)凶狠鱼类的操纵74 (五)水库捕捞77 第五章疾病防控及安全用药80一、鱼病的预防80(一)改善和优化水体的生态环境80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81 (三)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82 二、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对渔药使用的要求83(一)渔药使用的差不多原则83 (二)、渔药使用的差不多知识84 (三)杜绝禁用鱼药93 三、鱼病诊断93(一)现场观看93 (二)情况调查94 (三)鱼体检查94 四、常见鱼病的防治96第六章活鱼运输113一、阻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要紧因素113(一)鱼的种类、规格、与体质113 (二)水温116 (三)水质117 二、运输前的预备和运输器具119(一)运输前的预备119(二) 运输器具119三、活鱼运输方法121(一)封闭式运输法121 (二) 开放式运输法123 参考文献125第五章疾病防控及安全用药在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对疾病的防治,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推广使用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
一、鱼病的预防鱼病预防工作是搞好鱼类健康养殖生产、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为,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摄食、活动,人们不易觉察。
一旦发病也难及时发觉,且诊断和治疗也十分困难。
内服药一般由鱼主动摄入,但当病情严峻时,鱼已失去食欲,即使使用特效药也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体外用药只适用于小水体,关于大面积的湖泊、水库等就难于施用了,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鱼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鱼病发生的缘故专门多,不仅与病原体有关,而且与鱼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有关。
因此,在预防措施上,应加强监测、检疫,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改善优化养殖环境,实现鱼类无公害健康养殖,提高鱼体抵抗力,减少或杜绝重大疾病的发生。
(一)改善和优化水体的生态环境1.无公害产地的水质应符合防病要求无公害鲢、鱅鱼标准化生产的产地(湖泊、水库、池塘),其水源应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以及人为污染的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指标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环境定期遍洒生石灰、沸石、过氧化钙等环境爱护剂,不仅可降解水中悬浮物,而且可调节pH值,提高肥效,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合理放养和混养,适时使用光合细菌等,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人工饲料、天然饵料及溶解盐类,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微生物菌丛的微生态平衡,能有效预防传染性暴发性疾病的流行。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1.严格检疫严格执行《口岸淡水鱼类检疫规定》,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及监督,防止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与传播。
检疫不合格的产品不予上市,检疫不合格的苗种不能放养。
2.鱼体消毒鱼种放养前,应认真对鱼体进行检查,针对不同的病原种类,采纳相应的药物预防措施进行药浴消毒。
药浴的浓度和时刻,应依照不同养殖种类、个体大小及水温等灵活掌握,以达到杀灭体表、鳃上的细菌及寄生虫。
常用药浴药物及浓度如下:高锰酸钾:浓度10克~20克/立方水体,水温15℃~20℃时,药浴15分钟~20分钟(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寄生虫病)。
漂白粉:浓度10克~20克/立方水体,水温15℃~20℃时,药浴15分钟~20分钟(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浓度8克/立方水体,水温10℃~20℃时,药浴20分钟~30分钟(防治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病)。
食盐:浓度2%~3%,水温15℃~20℃时,药浴2分钟~5分钟(防治水霉病、烂鳃病)。
3.饲料消毒投喂动、植物饲料及施用粪肥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水草用6克/立方水体漂白粉溶液浸泡20分钟~30分钟,经清水冲净后投喂;螺、蚌等动物性饲料须用清水洗净后取鲜活的投喂;施用发酵粪肥时,每100千克加入30克漂白粉拌匀后施用。
4.工具消毒养殖工具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因此每次使用后须进行日晒消毒或药物消毒。
药物消毒一般可用高锰酸钾(浓度为50克/立方水体),或漂白粉(浓度为200克/立方水体),药物消毒后须用清水冲净后再使用。
5.食场消毒食场及其附近经常是病原菌大量生殖的有利场所,在养殖鱼类吃食后,应及时对食场进行清扫,捞出残饵。
定期在食场周围泼洒含氯制剂(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等)。
定期在食场周围挂篓或挂袋形成消毒区(在食场三角框架的每边中央及角顶悬挂篓或袋3个~6个(只),每篓(袋)装漂白粉100克或敌百虫100克)。
6.流行病季节的药物预防在鱼病的多发季节应定期地进行药物预防。
体外预防用药:用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入塘库周围浸沤,杀灭体外病原微生物。
如乌桕叶沤水预防细菌性烂鳃病,苦楝树枝叶沤水防车轮虫病等。
体内预防用药:最好选有中草药捣碎后拌饲投喂。
如大黄、黄芩、黄柏、小苏打拌饲投喂可防出血性败血症及细菌性烂鳃病等。
(三)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1.选择放养优良品种鱼类的抗病能力随个体或不同种有专门大差异。
利用个体和种类的差异,选择抗病力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来源一致的养殖品种放养,杜绝放养近亲生殖和回交生殖苗种。
2.投喂优质适口饲料在人工养殖鱼类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必须投喂人工饵料,才能保证鱼类生长和能量的需要。
因此,应依照其不同的发育时期,投喂营养全面、新奇、不含有毒成分,并通过精细加工,在水中稳定性好、适口性强的饲料。
3.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目前操纵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鱼类注射、浸浴、口服、喷雾疫苗,使鱼类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4.降低应激反应在养殖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如惊扰、水污染、暴雨、高温、雷电等人为和自然因素。
鱼类在比较缓和的应激源作用下,可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逐步适应,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假如应激源过于强烈,或持续的时刻过长,鱼类就会因为能量消耗过大,抵抗力下降,成为水中某些病原生物侵袭的对象,最终引起疾病的感染甚至导致鱼类死亡。
故应制造条件降低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刻。
二、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对渔药使用的要求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除在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外,对生产投入品(饲料、肥料、鱼药等),特不是对病害防治用药要求十分严格。
因此,作为渔药应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
(一)渔药使用的差不多原则1.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差不多原则。
所使用的渔药必须容易分解或降解,其分解或降解的产物差不多上是无公害的。
2.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3.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
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和延长用药时刻,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5072要求。
4.食用鱼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
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鱼类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NY5070 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二)、渔药使用的差不多知识1.渔药是指为提高水产养殖产量,用以预防、操纵和治疗鱼类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用于改善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
2.渔药分类渔药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八类。
(1)环境改良剂通过泼洒,以改良养殖水域环境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
如生石灰、微生物改良剂、沸石等。
(2)消毒剂通过泼洒,以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
如甲醛溶液、生石灰、氯化钠 (食盐)、漂白粉、高锰酸钾、硫酸铜等。
(3)抗微生物药通过内服或注射,杀灭或抑制体内微生物生殖、生长的药物。
如土霉素、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等。
(4)杀虫驱虫药通过药浴或内服药物,杀死或驱除体表或体内寄生虫,以及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
如硫酸铜、碘、敌百虫、氯化铜等。
(5)改善代谢和强壮药通过饲料添加方式,以改善鱼体机能代谢、增强体质、病后恢复、促进生长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物。
如维生素、钙、磷及微量元素、氨基酸、促生长素等。
(6)防霉剂和抗氧化剂防霉剂:是指为了抑制微生物活动,减少饲料在生产、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腐败变质而添加的爱护物质(如苯甲酸、苯甲酸钠等)。
抗氧化剂:是为了阻止或延长饲料氧化、稳定饲料质量、延长贮藏期而在饲料中添加的物质(如抗氧化剂增效剂有磷酸、抗坏血酸等)。
(7)中草药指为防治鱼类疾病或改善鱼类健康为目的而使用药用性植物。
如大黄、黄莲、苦参、板蓝根、苦楝树等。
(8)生物制品和免疫激活剂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细菌、噬菌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动物毒素或鱼类血液及组织加工制成的产品,可用来预防、治疗或诊断特定的疾病。
如草鱼出血病疫苗等。
3.渔药的使用方法使用药方法得当与否,对防治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要紧有一下几种(最常用的是第1、2、3种):(1)泼洒法在养殖水体泼洒药液,使其水中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杀灭鱼体及水体中的病原体。
此法杀灭病原较为完全,其药效不受鱼类食欲的阻碍,只要做到药物充分溶化和泼洒均匀,所有个体都可接触到药。
要紧用于各种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2)药浴法将鱼集中在较小的容器内,用较高浓度的药液进行强迫性短时刻药浴,杀灭鱼体的病原体。
该法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一般适用于鱼转池及运输前后的预防消毒及亲鱼疾病的防治。
(3)口服法将药物或疫苗同病鱼喜吃的饵料一起拌以粘合剂,制成鱼适口的药饵投喂,可杀灭鱼体内病原体及增强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