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一、促动幼儿感知觉和注意发展的策略(一)感知觉发展的策略
感知觉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活动来培养。
教师应该在日常活动中提醒
儿童,他们所感受到的一切能够成为他们继续活动的经验;引导他们
说出自己的感受,协助他们用准确的表征去表达这种体验。
1.活动分区明确在园区内设定专门的儿童活动区域,在区域中突
出主题,让活动有目的实行。
感知觉活动的区域中,一定要注意儿童
的卫生和安全,用具常消毒,用品按不同的年龄要求带领儿童操作。
2.课内课外互动结合幼儿教程,给儿童布置一些课外的感知活动
作业,让他们理解到自己在感知中具有的主动性,尤其是味觉。
要结
合每天的餐饮食物实行感知觉的培养。
3.感知理解要多启发每次新的感知都是一次有用的经验。
教师要
发挥好一个看护人的作用,多启发儿童思考、记忆这些感受,让他们
牢固形成这种感知联系。
(二)观察力发展的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习惯。
当然也要培养儿童保护好自己的器官,合理用眼用耳。
1.让儿童明白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协助他们产生具体的方法让儿
童明白在观察时应该从观察对象那里寻找些什么,准确组织好他们的
注意。
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儿童善于独立提出自己的观察任务的水平,让他们有意识地仔细观察与观察目的相关的事物。
教师还要培养他们
有步骤、有次序地去观察,能够把活动过程分成若干子活动,形成他们自己的观察方法。
2.培养儿童的知觉敏感性,提升他们的观察技能观察技能主要是指儿童在视听方面的技能。
幼小的儿童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视觉,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去注意观察的对象。
让他们分清主要和次要,就是让他们逐渐了解自己的观察活动同观察任务的内在关系,利用有限的水平抓住主要对象实行观察。
3.协助儿童形成感觉通道的整合,提升分析水平在观察过程中,应培养儿童充分调动各感官的协同活动。
当被观察对象的相关信息增多时,对观察对象的理解就越全面,分析就更准确。
4.培养儿童用语言指导自己的观察活动语言是保持注意的有效手段,在观察活动中用语言指导整个过程能够提升观察的质量。
语言的抽象性已经暗含描述对象的一定逻辑关系,应用语言能够协助儿童让感知的事物融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形成全面、有效的观察结果。
5.观察活动要求直观,能控制任务的难易水准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发展有限,直观、难度适中的观察任务能够激发他们的观察热情,提升他们的活动兴趣。
观察对象尽量完整、鲜明和精确,让儿童在坚实的感性基础上掌握知识。
对象在数量上不要太多,以实物或图片的方式表现给儿童。
6.即时总结,即时反馈协助儿童对他们所观察的对象即时加以概括总结,主要从语言上对感性知识抽象化。
对观察过程中的不良习惯要即时纠正,对观察结果要多加肯定,保持儿童的观察兴趣。
教师对
自己在指导儿童观察活动的计划也要持续完善,协助儿童快速准确地
形成自己的观察习惯。
(三)注意发展的策略在幼儿园里,教师要多方面注重和培养幼
儿的注意。
1.设立良好的环境,防止幼儿分散注意幼儿注意的分散,常常是
因为无关刺激物的干扰,使注意力分散。
活动环境不安静,活动室的
墙面布置太花哨,教师上课动作过多,持续大声提醒个别幼儿等等都
会影响幼儿注意力。
我们理应保持活动地点周围的安静,教室墙面布
置要突出主题,教师衣着要大方得体,用眼神或细微的动作提醒个别
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以免影响多数幼儿的注意。
受到其他干扰的影
响后,要尽快把幼儿的注意吸引到原来的主题上来。
2.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
新颖的、活泼生动而又富于变化的材料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
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选用新颖的教具吸引幼儿注意。
比如拼积木,可让幼儿在玩中理解各种色块,搭拼不同造型,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内容比较抽象的教学,教具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
十以内
数的加减运算,教师可选用恰当的动物图片,以简单的故事形式编成
应用题,这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的注意紧紧围绕教学的主题。
3.明确活动目的,协助幼儿发展有意注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有意注意会逐步发展。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
努力的注意。
幼儿不是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的,但只凭兴趣引起的注
意又难以持久。
绝大部分知识经验的获得有赖于有意注意。
在各项活
动中,教师要提出具体的活动目的和方式,激发幼儿完成任务的愿望
和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我控制力,促动他们有意注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