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集合的概念(第一课时)-课件【实用课件】
集合的概念(第一课时)-课件【实用课件】
3 无序性
❖ {1,2 , 3 , 4} ❖ {4,3 , 2 , 1}
集合 相等 当且仅当构成这两个集合的元素是完全一样的.
六 及时巩固 共同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才能见真知, 实践方可出能力, 团结一心不放弃, 互帮互助建友谊!
1.自我挑战,核准概念
写出下面集合中的元素并判断横线上数与集合的关系
重视自我爱动手
学生
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知识储备不 够,参差不齐
认知准备
中职
能力
思想
3.教学目标
基本要求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会判断元素与
集合的关系,掌握元素的三个要素并会判断是否构成 集合,同时掌握常见五个集合的表达形式。 能力目标:能够把一句话、一个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
来 ,准确理解集合与集合内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
2.同桌互助 解决疑惑
思考1:所有的自然数,正整数,整数, 有理数,实数能否分别构成集合?
思考2:非常接近1的常熟能否构 成集合?英文的26个字母呢?
思考3:所有的三角形能否构成一个集 合?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呢?
通过同桌互助学习的形式,增进友谊,同时加深对 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体会学习的乐趣,避免单一的 学习方式,改善课堂氛围,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为下节课集合的表示做好铺垫。
最终概念
形成报告
修改完稿
自主探究
培养动手 能力
合作交流
培养合作 意识
归类整理
培养分析 能力
观察异同
培养观察 能力
糅合提炼
培养综合 能力
概念给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element),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 由定义出发,给出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集合的整 体构架,并发现其中的不同表达形式,为下一步讲解做 好准备。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 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 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 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 字母表示,如a、b、c、……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集
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
启发探索:你能解释一下
一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创
的含义吗?
设
情
观察上面的四幅图,我们
景
能从中发现什么共同特征? 兴
每一幅图中的个体有怎样
趣
的相似和区别之处?
导
入
集合 二 动脑思考 建构概念
重点解决策略:由实例引入,(课本的4个实例)培 养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并和教师一起找出集合所满足的条件,从而引 出概念,完成建构过程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___4___7___8___9___1_0_________ 2) {平方等于1的数} ___-_1__0___1___2_____________ 3){15的约数}
Hale Waihona Puke ___0__1__3__5__1_5___3_0_________
于属关素巩 的于系和固 写和,集练 法不知合习 。属道的元
集合的概念
说课流程
1. 抓住源头去分析教材
2. 研究对象进行学情探讨 3.有的放矢确定教学目标 4. 寻求策略注重方法手段
5. 结合实际设计教学程序 6. 完善改进作评价和反思
1.教 材 分 析
1.教材来源:本节课选自中等职业教 育规划教材人教版第一章的第一节, 是高中数学学习伊始的第一个重要概 念,也是数学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 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便是由集 合开始的。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5个常见集合的写法
四 动手探索 感受新知
提问与感知
1号
2号
3号
4号
的小大 整于于 数四三
唱名中 无所 家的国 理有 们歌著 数的
放三 在十 一个 起六
五 深入探究 加深理解
难点突破:元素的三要素 方法:观察分析 比较归纳
1 确定性
❖本班高个子的同学。 ❖本班身高超过1.70m的同学。
2 互异性
❖ {1,2 , 3 , 4} ❖ {1,2 , 3 , 3}
2.教材要求: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部 分,一是理解集合的含义及一些基本特征, 二是掌握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为下节课 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把握好基本概念的 阐述与理解,处理好基本概念的产生和形成 过程,掌握集合的准确内涵与应用,乃是本 节课教学的一个基本准则。
性格开朗 活泼,
好奇心强
初中
2. 学 情 分 析
3.自主动手 夯实基础
(1)判断正误:
0.5 Z ( ) 3.14Q ( )
的 分
做空集,记作Ф
类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识整 别理 记分 忆类
思考: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 有理数集,实数集等一些常用数集, 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 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 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教法
创设情境、 启发探究、 分层教学、 多媒体辅助。
宽松 和谐 民主
学生学法
参与探究、 互相交流、 模仿反复、 理解概念。
共同获得发展
相互交流
启发探究
参与探究
教学相长
分层教学 创设情境
模仿反复
多媒体辅助
理解概念
有机结合
6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兴趣导入 动脑思考 建构概念 动手探索 感受新知 深入探究 加深理解 及时巩固 共同提高 归纳小结 强化思想 继续探索 课外延伸
{0,1,2,3,4,5,6,7,8,9}
{大于1小于7的整数}
{方程4x-1=0的根}
元素a属于集合A记作 a∈A 元素a不属于集合A记作 aA
对象 动 分 抓 把
元
手组住握
素
动讨概重
脑论念点
集
合
表
示
aA
三 总结内容 展示过程
集合的有关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 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 都 可以称作对象.
情感目标:通过把实际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培养 学生数学特有的敏感性,理解数学源于实际生活的道理。
4 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 元素的性质 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设计原则:结合教学要求,针对学生 实际,理解教材内涵,联系相关需要。 教学原则: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逐 次提升,完善认知。
5 教法和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