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化发展特征及问题
5、城市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1、城市就业紧张 2、城市人口老龄化 3、社会责任感缺乏 4、农民城市化
6、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何为交通拥堵?
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 出了定义: 拥堵路口: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 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米,或 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3次绿灯显 示未通过路路口的状态; 拥堵路段: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 度超过1 km的状态。 据北京市交管局的统计数字,北京市严重堵 车路段在1993年为27处,1999年猛增到99处, 2008年10月严重拥堵点为84处。
4、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巨变 相伴
2003年北京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约7万人, 郊区非农产业发展迅速,超过64%的人口从事二、三产业。 随着北京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 总值中的比重分别降低了2.56%和35.33%,一二产业从业人员 比重分别降低了19.43%和7.95%;第三产业超常发展,其增加 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了37.89%、 27.39%。 这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北京产业结构经过巨大变动后,其经 济已达到高收入的发达国家水平,北京三次产业结构的巨大变 动可有效促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城市人口聚集,不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 增加,而且成分也逐渐复杂,使城市及其周边环境污 染、水质恶化,严重危及城市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
2、居住条件差
打工者由于户籍限制无 法享受到住房保障,规 模庞大的农民工、大学 毕业生、外来创业者往 往处于游离状态,成为 大中城市的新“夹心 层”,蜗居在条件艰苦 的城乡接合部、城中村、 居民楼地下室中,居住 环境、住房条件、生活 质量都比较差。
交通拥堵原因
宏观原因: (1)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 (2)路网先天不足、南北向主干道缺乏 (3)道路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北京汽车保有量增 长速度 (4)公共交通的舒适性没有深入人心 (5)管理体制落后 微观原因: (1)道路设计不合理引发拥堵问题; (2)道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如车站设臵、环路 出入口设臵、交通信号灯设臵等)。
交通拥堵现状
• 北京被戏称为“首堵”,平均每天堵车时间已 由2008年的3.5小时增至5小时。 • 北京市居民平均每天上下班花40分钟在路上, 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 • 每天早高峰和晚高峰大量的汽车进城、出城 环路上的道路拥堵情况指示牌一直呈红色,北 京的环路俨然成了一个超大“世界级”的露天 停车场。 • 在交通高峰期,打车困难,乘坐公交、地铁拥 挤过度。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 了11个新城的概念,突出 了郊区新城在整个郊区城 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 作用。北京郊区的城市化, 实际上主要应该由11个新 城来带动。郊区新域不仅 承担着集聚本区域农村人 口和承接中心城市疏散人 口的双重载体功能,还要 承接中心城市产业的扩散, 带动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 展,另外在提升新城整体 功能的同时,能逐渐形成 对北京中心城市的反磁力, 真正起到分担中心城市功 能、缓解中心城市压力的 作用。
中心城区的发展演变
3、生态环境问题
大量农业用地被侵占,生态功能难以发挥 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确立,北京郊区农业正在由早期的承担 “菜篮子”的生产功能转变到当前优化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生 态功能,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成为当前郊区农业的主要贡献。但 伴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北京农地资源正大量减少,郊区 农业比重连续下降,其生态功能因此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众所 周知,农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空气净化和防风固沙等方 面都作用明显,城市周边农业地区构成了城市的天然绿化隔离 带,而一旦失去这第一层“防护罩“的保护,北京的自然环境 将变得尤为脆弱。近年来,空气污染、沙尘暴频发这也从一个 侧面证明了北京自然生态的遭到了破坏。
3、中心城区负担过重
目前,北京市的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主要集中于占 全市土地面积仅8.15%的城区和近郊区,呈现出典 型的“中心区高度集中”特征,中心城区负担过重, 环境恶化。经济社会活动在中心城区高度集中,表 现在城市发展形态上就是“摊大饼”。一方面,旧 城“拆旧建新”,增加商贸办公楼,城市中心区的 功能极度综合密集,带来了“建设性破坏”。
5、郊区在北京城市化进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北京是一个特大型城市,拥有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 积,辖16个区县,其中10个远郊区(县)的面积占91.9%, 市区(城区和近郊区)的面积仅占8.1%。郊区面积大,空 间辽阔,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首都 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郊区在支撑首都实现可持 续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城市化是迁移增长所致
发达国家城市化表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人口迁 移是城市化的途径,人口迁移对北京城市化同样具有 重要作用。根据《北京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在 全市常住人口中,1996~2000年5 年内由外省市迁入北 京的人口已占14.2%。由此可见即使在北京自然增长 率逐渐降低情况下,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仍不断增加, 这不只是自然增长的结果,更是迁移增长所致。
北京市城市化发展 带 来的1、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 程,这个过程是城市数量增多,每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使城市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2、可持续发展
广泛性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科学性定义: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 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对可持续发展 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改善交通拥堵的措施
• 限制小轿车的购买,进行车辆尾号限行 • 大力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拥堵道路 • 发展轨道交通、设公交专用道,鼓励选择公 共交通出行 • 错时上下班
城市化进程与交通拥堵的关系
从看本质上来看,正是因为北京城市发展的 巨大变化,才导致了交通拥堵的状况。北京市经 济社会发展和由此造成交通拥堵问题的矛盾非常 明显: 交通拥堵的状况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社会经济发 展而相应产生的,是社会繁荣发展导致的结果, 也是通行机动化的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 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对时间 和交通工具选择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交通的发 展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提高了人们出行的效 率、扩大了生产和生活的活动范围,是现代物质 文明的一大进步。
二、北京城市化发展中 存在的问题
1、北京城市水资源问题(水短缺和水污染)
北京市地处海河流域,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 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 ,北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北 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1/8,世界 人均的1/30,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
北京市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随着人口的增加、 经济的发展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 长,因此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