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动画制作——引导层动画制作》教学设
计及其分析
回答如下问题:
①在本节中你是怎样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
通过观察、提问调研学生水平。
如问到对flash动画制作不了解的同学有哪些?会简单制作的有哪些?能做出一个故事的有谁?简单了解flash的同学根据书中的内容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觉得有难度的?……如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练习的能力水平等。
通过以上调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学生起点水平,有相当一部分零起点学生未能适应课标要求,需要填补初中未学的内容。
课程整体及本节课设计为“知识体系+实践活动”模式,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学生合作探究的课堂形式。
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障碍点是什么?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及接受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强。
考虑到他们以往对FLASH的接触程度不同,并且同一班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又有差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做不同的要求。
上本节课之前,通过前面1课时的学习,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能通过逐帧动画、动画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等动画形式来简单地表达一些内容,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兴趣普遍比较浓厚,有一定求知的欲望。
但与此同时,学生不懂得如何分析解剖动画,且基本动画制作尚不熟练;孩子们更愿意听讲、然后模仿操作,缺乏一定的分析、探究和创新意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展示一动画,提问:该动画的类型,请同学上台演示制作。
展示“V”字型运动与沿复杂路径运动,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分析运动轨迹以及实现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引导层动画。
思考1:引导层动画运行中,请观察引导线还可见吗?
思考2:若更改引导线的颜色?
教师演示使用铅笔工具绘制引导线,引导学生探究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绘制引导线?
展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对象、层以及引导线。
思考1:运动轨迹是椭圆时,能实现教师展示的效果吗?
思考2:运动轨迹的起点与终点非连续,中断了,结果如何?
展示激光刻字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动画,并找出他人该动画制作中的问题(或错误)。
拓展提高:我们构建的路径在输出的影片中没有看见(引导图层的内容在输出的影片中是隐藏的),若我们需要椭圆曲线(路径)也显示出来,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
可以解决?
提问学生运用今日之所学还可以去实现哪些动画?
学生探究练习
③展示基于学生的认知脉络而设计的系列问题。
Flash动画制作——引导层动画制作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教材前后的联系: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由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本节课是“第五章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5.2节的动画制作部分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Flash引导层的功能,学会制作曲线运动的动画。
本节课为flash基础知识补充课程。
按课标的要求学生需已掌握FLASH动画基础,但就本届高二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达到课标的基础要求,故调整课程内容设计,将5.2节动画制作重点为二维FLASH动画制作,分课时讲解,前面课时为知识技能及应用,后面课时为学生实践活动。
本节课为flash动画制作系列课程第2课时,基本的动画控制方法,是前面制作简单动画基础上的一个拓伸,可以说它是FLASH的灵魂所在。
也是高中二年级flash动画的知识点普及补充,与高中学生对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掌握标准要求不同,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创新的思想。
故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前设计大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带有故事情
节的动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本模块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注重利用多媒体表现创意、表达思想,实现直观有效的交流。
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采集;能解释多媒体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
■教学理念: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体系结构:以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为主线,围绕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采集加工、作品集成、测试、修改、发布和评价这一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开发多媒体作品在这特指flash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
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学生起点水平,有相当一部分零起点学生未能适应课标要求,需要填补初中未学的内容。
课程整体及本节课设计为“知识体系+实践活动”模式,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学生合作探究的课堂形式。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及接受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强。
考虑到他们以往对FLASH的接触程度不同,并且同一班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又有差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做不同的要求。
上本节课之前,通过前面1课时的学习,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能通过逐帧动画、动画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等动画形式来简单地表达一些内容,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兴趣普遍比较浓厚,有一定求知的欲望。
但与此同时,学生不懂得如何分析解剖动画,且基本动画制作尚不熟练;孩子们更愿意听讲、然后模仿操作,缺乏一定的分析、探究和创新意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引导层动画的基本原理,会区分引导层与被引导层
②掌握建立引导层的方法,了解引导线制作要求并学会制作引导线
③掌握引导层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
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讲授、探究、总结,进而掌握引导层动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再次强化动画制作“先分析后制作”的意识,最终能应用引导层去实现一些动画效果,表达一定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势;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层动画的基本原理,引导层的添加、引导线的绘制,引导层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层动画的应用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制作所需素材、flash动画实例、教学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理念”。
■教法分析:
(1)学生协助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变被动为主动,基础较好的同学带动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
(2)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需按能而学,进行分层次教学。
(3)任务驱动法: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验“学有所用”的自豪感,增强学习热情。
(4)演示法:新课教学,运用投影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学法分析:
(1)自主探索法: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操作演示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保持高度的探索欲。
(2)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完成的作品互相交流,更多地体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教师在观察学生做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时的做出小结,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来做。
课堂结束之前,对学生创作的有创意的作品作出肯定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Flash 的兴趣,增强自己学好Flash的信心。
在flash动画制作的最后课时,设计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展示课,师生互动,对学生做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每个学生作品的特点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他们的成果,找出每个作品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学生评价:
加德纳认为,自我认识反省和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这些智能可在实际学习和评价情景中得到培养。
学生自评、互评可以提高学生的成长内需、内省意识。
学生对自己设计并独立完成的动画作品进行自评、互评,评价后给与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要想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掌握运用操作技能和技巧。
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上机操作,课内外作业等。
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比如在FLASH 练习制作中的创意,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待改进之处,课堂情况万变,再好的设计都要在实践中完善,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点就是难于把握和执行的,故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
教学资料及相关内容下载:教学资料下载!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