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一常识

古代汉语一常识

類型
舉例
讀音
假借字 (本字與假借字)
古今字 (古字與今字)
異體字 (本體與異體)
早→蚤 莫→暮 泪→淚
相同或相近 相同或相近
相同
意義 无关 相同 相同
形體 不同 不同 不同
用字的時代 同时代用字 不同时代用字 同时代用字
假借字
(一)本无其字的通假字 ※ 為本字另造新字
例字
假借义
本義
莫 否定性無定代詞 然 代詞或形容詞詞尾 其 代詞或語氣詞 乎 疑問語氣詞 午 十二支的第七位 ※ 兼有表本義與假借義兩種功能。
使動用法與意動用法的識別: 使動是“使賓語怎樣樣”,是客觀的結果;而意動則“認為賓語怎麼樣”或“把賓語當 作什麼”,多是主觀的看法或觀念。 1. 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從斫而小之,則王怒。 2.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
3.
形容詞的意動用 法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謂 語具有認為賓語怎麼樣或 把賓語看作什麼的意思。
俗。 2. 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 3. 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4. 帝壯超節。皇帝認為班超的氣節
壯烈。
(王)名詞的活用 類型
說明
1.
名詞用作一般動 詞
這種情況相當普遍。
例子
1. 踵門而告文公。 2. 範增數目項王。 3. 狐死首丘,代馬而風。
2.
名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主濁 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 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 態。
1. 宣子說,乃輕幣。 2. 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3.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 食。 4. 彊本而節用, 則天下不能貧。
3.
韋→圍
須→鬚
6. 古字用於表示它的引申義,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
益→溢 景→影 丞→拯 原→源
7. 古字用於表示本義,又為它的引申義造今字:
取→娶 解→懈 家→嫁 士→仕
告→誥
支→肢
道→導
8. 古字用於表示本字,又為它的假借義→途
厭→饜
異體字
異體字:是指讀音相同,意義相同,而形體不同的文字。
煙→烟 譌→訛 (以上聲符不同)
蹟→迹 村→邨 剩→賸 猿→猨 (以上形符聲符都不同)
和→咊 鞍→鞌 羣→群 裏→裡 雜→襍 (以上相對位置不同)
螡→蚊 靁 →雷 纍→累 曐→星 (以上或省形或省聲)
第八節 古代漢語被動意義的表達方式 (一)語義上表示被動的句子
(二)古代漢語被動句式的類型有哪些?
其→箕 采→採 員→圓 韋→圍 取→娶 昏→婚
州→洲
2. 有些是古字改變形符成為今字:
說→悅 赴→訃 斂→殮
沒→歿
振→賑
張→脹
3. 有些是古字略加變形成為今字:
母→毋 不→丕 大→太
閒→間
陳→陣
4. 也有些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
亡→無 伯→霸 鄦→許
辠→罪
5. 古字假借為其他用途,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
隊→墜 段→鍛 匡→筐 或→域
式。
介賓結構作狀語。
3. “見”字句
“見+及物動詞”的被動句 1. 人皆以見侮為辱。
式。
2.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4.
“ 為……所…… ”字句
“為(介詞)+名詞(施 事)+所+及物動詞”的被 動句式。
1. 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 2. 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 “已:副詞做狀語;為胡:介賓結 構做狀語“
昏暮 燃燒 畚箕 呼叫 擣臼的棒槌
表本義的後 起字 暮 燃 箕 呼 杵
例字
假借义
本義
之 代詞或連詞
動詞往,如“自楚之滕”
夫 指示代詞
男子,如“匹夫匹婦”
烏 疑問代詞,如“烏有此事也”
烏名,如“愛屋及烏”
汝 第二人稱代詞
水名
則 連詞
法則,效法,如“以身作則”
※ 為假借字另造新字(假借字與後起本字的關係,是古今字的關係)
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 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 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 事物。
1. 友風而子雨。 2. 孟嘗君客我。 3. 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 禮,而夷之;進於中國,而中國 之。
表示處所
1. 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 之。 2. 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
表示行為的工具或依據
1. 有的是文字結構類型的不同:前一字都是會意字,後一字都是形聲字,加点古书使用频率高
泪→淚 看→ 嵩→崧 埜→野 羴→羶
2. 有的同是会意字,但成分不同:
明→朙 棄 →弃
3. 有的同是形声字而成分或位置不同,这种情况最多:
遍→徧 綫→線
歌→謌 啼→嗁
杯→盃 勳→勛
睹→覩 蜨→蝶
溪→谿 (以上形符不同)
第十節 古代漢語詞類活用 (一)什麼叫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尤其是上古漢語裡,有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表達習慣而靈活運用,在 句子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基本功能。
(二)詞類活用有哪些類型? 用於一般動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作狀語。
(三)動詞的活用
類型
說明
例子
所謂“使動用法”是指謂
1.
不及物動詞的使 動用法
例字
本義
假借義
為假借義造 的後起本字
辟 刑法
避開

戚 一種斧鐵類武器
憂愁

烏 烏鴉
感嘆詞“嗚呼”

采 採摘
文彩,色彩

(二)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早→蚤 飛→蜚 叛→畔 拒→距
伸→信 修→脩
疲→罷 偶→耦
尿→溺 寤→牾
古今字
古今字: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用不同的字來表示,就形成古今字。 1. 有些是古字加上形符成為今字:
常用於復指賓語的代詞有 “之”“是”
1. 吾以子為異之問, 曾由與求 之問。
2. 君亡之不恤,而羣臣是憂。
4.
代詞“是”作賓語有時不需要復指就可以置 1. 君子是則是效。
於動詞之前。
2. 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在介賓結構,“是以”“是用”中,代詞 5. “是”也是前置賓語。
1. 是以腸一日而九迴。 2. 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是以”等於“以是”,“是用” 等於“用是”,都是“因此的意 思。
1. 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 2. 太祖累書呼,又敕郡縣發遣。 3. 失期,法皆斬。
4. 名詞用作狀語 表示對人的態度
1. 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 奴虜使之。 “把秦軍當作奴仆俘虜那樣使喚” 2. 倡優畜之。 “當作樂人、伶人那樣的畜養”
表示比喻,這往往是形容 某些動作行為的方式。
1. 射之,豕人立而啼。 2.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 3. 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
被動句式的類型
說明
例子
1. “於”字句
1. 兵破於陳涉,地奪於劉氏者,何
“及物動詞+於(介詞)+ 名詞(施事者)”的句式
也? 2. 郄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介賓結構作補語,翻譯時放在謂語
前面。
2. “為”字句
“為(介詞)+名詞(施事 1. 必為新聖笑矣。
者)+及物動詞”的被動句 2. 今為赤帝子斬之。
2. 君何患焉? 3. 曰:“奚冠?”曰:“冠素。” 4. 沛公安在?
5.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2.
否定句中代詞賓 語前置
在否定句裡,指示代詞或 人稱代詞作賓語時,一般 要前置。
1. 日有逝矣,歲不我與? 2. 臣未之聞也。 3.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4. 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3.
用代詞復指的賓 語前置
(四)形容詞的活用
類型
說明
例子
1.
形容詞用作一般 動詞
形容詞充當為謂語的句子 在一般情況下是描寫句。
1. 益烈山澤而焚之。“放大火燒” 2. 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與……友好”
2.
形容詞的使動用 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主濁 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 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 態。
1. 宣子說,乃輕幣。 2. 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3.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 食。 4. 彊本而節用, 則天下不能貧。
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麼樣 的意思。 不及物動詞本來不帶賓語 ,如果帶上賓語時,一般
1. 莊公寤生,驚姜氏。 2. 項伯殺人,臣活之。 3. 養備而動時,則天下不能病。
是用動使動。
2.
及物動詞的意動 用法
及物動詞本來就帶賓語, 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動沒有 區別;區別在於意義上。
1.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2. 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5. “被”字句
“被(介詞)+名詞(施事 1. 臣被尚書召問。
者)+及物動詞”的被動句 2. 亮子被蘇峻害。
式。
被尚書:介賓結構做狀語。
第九節 古代漢語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省略 (一)賓語的位置
古代漢語賓語前置類型
說明
例子
1. 吾誰欺,欺天乎?
1.
疑問句中疑問代 詞賓語前置
疑問代詞:誰、孰、何、 奚、曷、安 疑問語氣詞:乎、邪、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