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稳态与环境》教学目标3.1 植物的激素调节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1)解释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
(2)评述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
(3)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操作,学会设计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4)说出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5)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6)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7)列举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8)分析植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8)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10)列举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2.列举其他植物激素(1)简述植物激素的概念。
(2)说出植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作用。
(3)解释植物激素的比例对植物的意义。
(4)说出细胞分裂素、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
(5)描绘环境信号中温度、光对植物的影响。
(6)说明向性运动的概念、实例、机理。
3.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1)列出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2)阐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相互作用。
3.2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举例说明一个反射的实例,并阐明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3)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重要功能。
(4)简述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5)辨别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
(6)收集有关利用动物神经调节基本原理的仿生学资料,在查找资料过程中体验合作与分享。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阐明兴奋的本质。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概述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情况。
(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概述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
(4)解释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膜电位形成的作用。
(5)用“局部电流学说”说明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过程及特点。
(6)以神经肌肉接点为例说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结构组成。
(7)根据突触的结构阐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理及特征。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1)描述人脑的基本结构。
(2)举例说明人脑所特有的高级功能。
(3)指出人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4)指出大脑皮层运动区和体觉区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
4.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1)简述体液调节的概念。
(2)简述激素的概念。
(3简述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与功能。
(4)简述下丘脑与垂体在功能上的关系。
(5)简述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6)举例说明内分泌腺机能异常引起的不良症状。
(7)举例说明一个激素分泌调节的实例,并阐明反馈调节机制。
(8)阐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发挥的作用。
(9)简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10)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索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
5.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调查动物激素在农业、鱼业、畜牧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1)描述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2)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3)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4)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5)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6)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7)模仿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3)说明突触的信号传递。
(4)列举大脑皮层的功能。
(5)描述动物和人体的体液调节。
(6)说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7)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1)描述体温恒定的调节。
(2)简述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和调节。
(3)分析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说出糖尿病的成因及常见症状。
(5)模仿尿糖的检测。
(6)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概述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
(2)说出免疫系统组成。
(3)举例说出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
(4)简述免疫应答的含义。
(5)简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6)说明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7)描述抗原和抗体。
(8)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9)列举免疫接种。
(10)举例说明过敏反应。
(11)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12)利用免疫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说出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发病机理、症状。
(2)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4 种群和群落1.列举种群的特性(1)列举种群的4大基本特征。
(2)说出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
(3)处理种群的存活曲线。
(4)举例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
(5)应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准确计算,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6)简述种群4大特征的内在关系。
(7)列出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
2.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2)说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类型。
(3)概述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4)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5)分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点、量的计算等。
(6)解释“J”型增长的数学建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7)阐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产生的条件、特点、量的计算等。
(8)解释“S”型增长的数学建模与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
(9)举例说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0)区别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11)解释种群数量的波动类型及其原因。
(12)指出能够调节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13)阐明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
3.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1)说出群落的物种组成。
(2)阐述群落的概念。
(3)举例说出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
(4)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5)描述种间关系。
(6)阐明生态位和竞争排除原理。
(7)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
(7)举例说出群落的主要类型。
(9)测量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0)调查对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进行调查。
4.阐明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举例说明最初演替与二次演替的区别。
(3)简述初级演替的基本历程。
(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5)举例说出群落的主要类型。
(6)列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意义。
3.5 生态系统1.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解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
(3)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4)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5)描绘某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
(6)解释营养级的含义。
(7)分析食物链、食物网中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
(8)分析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
2.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1)描述能量流动的概念。
(2)指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
(3)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4)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5)分析某个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6)比较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的差异。
(7)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8)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9)概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
(10)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11)阐明生物富集作用。
(12)解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类型。
(2)简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3)举例说出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4.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区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阐明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4)列举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5)制作生态瓶,观察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形成生态平衡的观点。
3.6 生态环境的保护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简述全球人口增长过程。
(2)评述人口增长的原因。
(3)描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4)评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关注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6)收集资料,阐明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列举全球性环境主要生态问题。
(2)参与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
3.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及保护。
(3)根据材料信息评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举例说明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的含义。
(5)举例说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6)搜集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举例说明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4.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1)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形成可持续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