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 3、固定组比较设计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类型
(1)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 (2)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 (二)准实验设计 1.单组准实验设计 (1)时间序列设计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2.多组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 计 (2)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 间序列设计 (3)平衡设计 (三)非实验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3.固定组比较设计 4.事后回溯设计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优点: • 可以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事件或各种 学习现象进行时间上的追溯,以了解 产生这些现象的信息,即由于什么原 因、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出现这种结果。 • 事后回溯设计研究特别适用于研究简 单的因果关系的问题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③ 可以为提出研究假设提供相对充足的论据, 这种假设以后可以通过更严格的实验方法来 进行检验。 ④ 在某中环境或特殊的条件下,事后回溯设计 比其他实验设计更为有用,这是因为其他设 计所建立的研究需要人为的作用来引起。 ⑤ 由于条件限制,研究者不可能采用严格的实 验设计研究时可考虑采用该设计方法。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四、实验设计的分类
1.对实验的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 ①真实验设计 ②准实验设计 ③非实验设计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 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 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 在的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 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非实验的特点 缺点: 不能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 几乎不对额外变量加以控制 难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受观察者主观偏好影响大 比较费时繁琐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两类事后回溯设计 (1)相关研究设计 (2)准则组设计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1)相关研究设计 相关研究设计是在一个被试组内收集两 个集合的数据,其中一个数据集合是 观察到的结果,另一个则是被追溯的 数据集合,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这两个 数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正相关、负相 关和无关) O1 O2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
2.水平结合 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 研究中,一个因素的某一个水平 与其他因素的某一个水平的结合, 称作一个水平结合。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
3.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主效应:一个因素的独立的效应, 即它的不同水平所引起的变异。 只把因素的一个水平同该因素的 其他水平相比较。
36. 这种设计是 A. ABBA设计 B. 被试间设计 C. 被试内设计 D. 混合设计 37. 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A.3 B.4 C.5 D.6 38. 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该进一步做的 统计分析为 A.主效应检验 B. 相关分析 C. 简单主效应检验 D. 回归分析
第二节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 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仅有 一组实验组。 O1 X O2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2)设计的评价 优点: • 由于前测验,可以提供被试的基线数 据及某些有关信息 • 全部被试既属于实验组又属于控制组, 通常认为选择变量可得到适当控制, 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效果的 影响。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缺点 不能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 对干扰因素控制不够 难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 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 要求较高,在使用这类实验设计时, 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 能有效的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 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 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更能 客观的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交互作用:反映的是两个或多个因 素的联合效应。当一个因素如何 起作用受另一个因素影响时,称 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
4.简单效应
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 个水平上的变异,就是简单效应。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在一个3×3的实验设计中,存在的 交互作用有 A.1个 B.3个 C.6个 D.9个
缺点 ① 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方 面不是等同的,如果是这样,那不同实 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 差别引起的。 ② 需要大量被试数目。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被试内设计:被试者在自变量发生变化 的所有情况下接受实验。 优点 ① 不需要太多的被试,因为在被试内设计 中研究者可以从每一被试身上获得几种 不同的数据。 ② 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缺点 顺序效应和疲劳效应。 • 练习效应:使后测的成绩优于前测 • 疲劳效应:使前测的成绩优于后测 • 如何解决呢? • 不用组内设计,改用组间设计。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混合设计:在一项实验中,有些自变量 是被试者内的,而有些自变量是被试者 间的。
• 根据右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 为两 个自变量,S为被试),回答36 -38题
非实验设计
一、单组后测实验 (1)设计的模式 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 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 一个后测成绩。 X O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2)设计的评价 ①无对照组比较。 ②无前测。 ③没有考虑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 无关变量的控制。 ④很难排除历史、选择和成熟等内在无 效来源的作用。
第二章
实验设计
第二章
实验设计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第三节 准试验设计
第四节 真实验设计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一、什么是实验设计
• 实验设计: 指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 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 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实验设计的内容
①刺激变量(或刺激变项)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 ②反应变量(或反应变项)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③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的控制措施; ④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的方法; ⑤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指示语; ⑥规定实验次数; ⑦安排实验程序; ⑧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 ⑨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缺点: • 在实验研究中缺乏控制,研究者不能操纵 自变量或随机分配被试 • 研究中所追溯的原因因素可能有多个,在 不同的情况下,一个特定的结果可能有不 同的原因引起。 • 两个有关系的因素可能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它们可能都是第三个因素的原因或结果, 对这些不利因素,研究者在实验中如果控 制得当,也将会使实验得到准确的结果。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2)设计的评价 优点: • 基本上能对历史因素进行控制 • 无前测可以控制测验效应和仪器因素 的干扰 • 控制组可以对成熟因素做到有限的控 制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缺点: • 对选择这一因素缺乏控制 • 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以及选择与 处理的交换作用常常成为混淆不清的 因素影响实验的效度。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二、实验设计的评价标准
①使研究变量的效果最大化 ②对额外变量进行有效控制 ③使实验误差变异最小 ④充分体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 关系和内在联系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
1.因素与水平
因素:用来区别被试组或实验条件 的维度。 水平(处理):因素的特定的值。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Thank You!

第三节 实验心理学简史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三组被试是随机选取和分配的,实验 之前三组被试应该是相对同质的,如 家庭背景,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 实施实验处理后,三组被试的动机水 平不同了 动机水平的高低导致了学习成绩的变 化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 ①单因素实验设计:只包含一个因素, 该因素至少有两个水平。 ②多因素实验设计:包含两个或更多 的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或更多的 水平。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2)准则组设计 要求研究者通过对所研究现象的被试的 比较,确定某些被试(准则组)具有 一种状态的特征,而另一些被试(非 准则组)不具有这种状态的特征,然 后去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X) O1 …………………… O2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对设计的评价
• 相关研究和准则组研究是事后回溯设计的 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 相关研究的主要用途是辨认两个变量或两 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 • 准则组研究的主要用途是通过准则组与非 准则组的对比,研究在一定关系的两种变 量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状态特征。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随机选取和分配被试;对额外变量 有严格的控制;一般在实验室进行 优点 变量控制严格 能得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缺点 自然性差,人为性强,生态效度低 不适于探索性研究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额外变量 实验场 控制 所 不可 不充分 自然 自然
实验类型 被试随机 取样 非实验 不可 准实验 真实验 不可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四、事后回溯设计 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 经发生过的事件。 (X) O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 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 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 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 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 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一、从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 (一)被试内设计 1.实验前后设计 2.定时系列设计 3.抵消平衡设计 (二)被试间设计 1.随机组设计 2.配对组设计 (三)混合设计 二、从实验控制的严密程度分 (一)真实验设计 1.完全随机化设计 (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2.多因素实验设计 完全随机析因设计 3.随机化取组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