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 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讲 经济周期理论


大多数研究部门和政府机构都采用增长率周期来研究我国的经济
周期波动。
―经济周期指标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择一组能够反映和 标志周期波动的代表性指标并加以适当分类,然后再按一定的方 法将各类指标合成为若干综合指数来描述和分析经济周期。所选 的这组经济变量称为景气指标,为了及时反映经济周期波动的情 况,一般都采用月度(或季度)数据作为景气指标。
化是反复发生的,但不是定期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从1年以上到10年、
20年不等,它们不能再分为具有相同特征的更短的周期。”
一般而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总体发展趋势所经历
的扩张和收缩。这种扩张与收缩主要表现在总产出、工业生产指 数、就业及通货膨胀率、投资、消费等经济变量的上下波动上。 经济周期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在理解这一 含义时应注意这样几点: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 动。经济波动实质上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经 济长期增长趋势)之间的背离。这两者济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 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主要有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两种形式。加
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T+C+S+I 其中,T、C、S和I均为绝对量。该模型比较直观,但不利于不同经 济变量之间的比较。 乘法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Y=T· S· C· I
其中,除T为绝对量外,C、S和I均为相对量,便于各变量之间的互
相比较,但直观性较差。
根据经济收缩的不同含义,经济周期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古典周期或传统周期(classical cycle)。它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
绝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或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在古典周期的经 济扩张阶段,国内生产总值表现为正增长,在经济收缩阶段,国内
生产总值表现为负增长。
(2)增长周期或现代周期(growth cycle)。它是指国民经济活动的 相对水平有规律地出现上升或下降的交替和循环。在经济扩张阶段,
1.经济时间序列的分解
一般来说,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包含三种变动因素,即长期 趋势T、循环(周期)波动C和随机扰动I。长期趋势是指经济变量随 时间的推移所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的变动趋势。循环波动是围绕着 长期趋势以数年为周期的一种周期性波动。随机扰动又称不规则 变动,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此外,序列中还可能包含季节性波 动S,这是一种每年重复出现的周期波动,通常由气候节假日等因 素所引起。
第四讲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涵义与类型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与阶段 美 国 著 名 经 济 学 家 米 切 尔 (W . C . Mitchell . ) 和 伯 恩 斯 (A.F.Bums)对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在主要以工商企业形式 组织其活动的那些国家的总量经济活动中可以发现的一种波动形态。一 个周期包含许多经济领域差不多同时发生的扩张,接下来是同样一般性 的衰退、收缩和复苏,后者又融入下一周期的扩张之中;这一系列的变
2.变量周期波动的度量方法
增长率周期法(直接法):是指按同比增长率来测量变量的周期波
动,通过与上一年同期数值相比,可以大致消除序列中长期趋势和季 节因素的影响,从而反映经济变量的周期波动和不规则变动。
增长周期法(剩余法):是在对变量进行时间序列分解的基础
上,采用变量的循环(周期)波动C来测量其周期波动,它反映了变 量对其长期趋势的相对偏离程度随时问发生的循环波动。该方法 首先要求消除序列中的季节波动S和不规则因素I,得到序列的趋 势循环序列TC,然后再用某种方法测定序列的长期趋势T,并将 其去除,最后便可得到序列的循环波动C。因此该方法也被称为 “剩余法”。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通常采用乘法模型。
夫(Nikolai Kondratieff)提出,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对这
种长周期形成原因的解释有很多种,如人口的增加、地理上的新 发现、新资源的开发、战争等,但技术进步和革新可能是产生长
周期的主要原因。
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六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 三个短周期。其中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长周期50-60年,
基准指标,以这一指标周期波动的峰谷转折点作为基准日期。
(3)以一致指标的综合指数(CI)的转折点作为基准日期。
5.景气指标的选择和分类
为了全面反映相互关联的宏观经济活动的各主要方面,挑选 景气指标的范围除生产活动外,还应包括库存、商业、消费、投 资、财政、金融、物价和外贸等领域。在选择景气指标时,应根 据所要研究的经济周期类型,首先对所有被选变量进行必要的预
国内生产总值仍然表现为正增长,但在经济收缩阶段,国内生产总
值不再表现为绝对量下降,而是表现为增长速度滞缓,或者说经济 增长速度小于充分就业的增长速度。
在二战之后,经济周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1)战后总体上没有出现过严重的衰退;
(2)繁荣的时间延长了,而衰退的时间缩短了; (3)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没有以前那样严重, 因此,总体波动程度变小了; (4)各国之间的经济周期联系更为密切。
10
15
20
-10 世界 英国 美国 意大利 日本 加拿大 德国 中国 法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图4-3 1986-2009年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GDP增长率周期曲线图
-5
10
15
20
-25 0 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的伯恩斯和穆尔(Moore)于20世纪50年 代编制了扩散指数。扩散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在所选择的指标组(先行、
一致、滞后)基础上,计算每一时点处于扩张期的指标个数占组内全部
指标个数的百分比。
DI大于50%时,表明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则表明 经济周期处于收缩阶段。DI等于50%时,意味着上升的经济活动 与下降的经济活动处于暂时的平衡,经济周期位于转折点处。 (2)合成指数(composite index)。目前,除了美国商务部采用 的合成指数,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还有日本经济企划厅的合成指
处理,如季节调整和消除不规则变动、长期趋势的剔除等。
6.景气指数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景气指数主要有扩散指数(DI)与合成指数(CI)。
(1)扩散指数DI(diffusion index)。基本思想:当经济周期处于扩 张阶段时,大多数或全部景气指标均处于上升期。当上升的指标个数
超过一半并逐渐增多时,经济周期走出谷底,开始新一轮的扩张期。
德国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日本 美国
5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图4-2 1986-2009主要发达国家GDP增长率周期曲线图
加拿大
2007 2008 2009
-5 0 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萧条阶段、复
苏阶段。两个大阶段:上升(扩张)阶段与下降(收缩)阶段。两个转折 点:顶峰和谷底。图4-1是—个典型的表示经济周期的曲线图。
图4-1 经济周期曲线及其阶段划分
经济周期波动的阶段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方法:
(1)从各景气指标的水准出发,用某个基准线来衡量,高于基 准线是繁荣期或景气期,低于基准线是衰退期或萧条期。 (2)从各景气指标的变化方向出发,从谷到峰的期间称为扩张 期间,从峰到谷的期间称为收缩期间。峰到谷或谷到峰的期间自然 数为一个阶段,而两个相同的转折点(峰-峰或谷-谷)之间的期间 称为一个周期(见图4-2)。
-20
-15
-10
世界 中国 巴西 俄罗斯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图4-4 1986-2009年金砖四国GDP增长率(%)
印度
2005 2006 2007 2008
(三)经济周期的测量
目前,基本上存在两类测量经济周期的方法。第一种是美国 经济研究所提出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使用的经济周期指标法,有 时也称景气分析法或先行经济指标方法;第二种是经典统计时间 序列方法。 目前还有一些国家和学者采用经济变量的增长率来度量和研 究经济周期,即考察经济变量的同比(与上年同期比)或者环比(与 前期比)增长率的周期波动情况,称为“增长率周期波动”。我国
3.季节调整和长期趋势测定
季节调整:去掉变量中的季节因素也称为季节调整。 长期趋势测定:对原序列进行季节调整后,还需要将长期趋 势与循环波动加以分离,从而去掉长期趋势。测定长期趋势的方 法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有:几何平均法、回归分析法、移动平
均法、阶段平均法、结构建模法等。
4.基准日期的确定
经济周期的基准日期(也称参考日期或基准循环)是指经济周期 波动的峰谷时点,即历史上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日期。确定基准日 期的方法主要有: (1)选择一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这组指标的波动与经济周 期波动大体一致,根据这组指标计算历史扩散指数(HDI),从而初 步推算出基准日期。 (2)以某个重要的经济指标(GNP、GDP、工业总产值等)作为
济学家朱格拉(Clement Juglar)提出,称为“朱格拉周期”。他认为
危机是经济社会不断面临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 繁荣、危机和清算,危机是由繁荣造成的不平衡状态的结果,这三
个阶段反复出现就形成了周期现象。 一般认为,这一周期是由
于固定投资波动而产生的。
3.中长周期。长度为15~2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 库兹涅 茨(Simon Kuznets)提出,一般认为,这种周期是由于建筑投资的 循环变动引起的,故也称其为“建筑周期"。 4.长周期。长度为45~60年,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