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CH 10 经济周期理论一、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1.太阳黑子理论:杰文斯(英)2.雨量说:亨利·穆尔(美国)3.政治周期说:卡莱斯基(波)政治力量的对比、竞选周期等4.创新理论:熊彼特(奥)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

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

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熊彼特提出了经济周期运动的理论。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纯模式”或“二阶段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的分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

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经济从繁荣转入衰退。

如此循环往复。

在“四阶段模式”分析中,熊彼特认为,现实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创新浪潮不止一次,“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和银行信贷的扩张,同时引起新工厂的建立和新设备的增产。

这时一般又会伴随着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出现许多投资机会,出现了投机。

此即“第二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中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信用扩张只是为一般企业和投机活动提供资金。

因此,“第二次浪潮”中就已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它不可能有自动调整走向新均衡的能力,当经济中出现收缩而引起“衰退”时,不能直接导致新的均衡阶段——“萧条”,这个阶段不仅投资活动趋于消失,而且还会引起破坏。

“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应逐渐消除,进入恢复调整阶段——“复苏”。

从“复苏”进入“繁荣”又需有一次“创新”浪潮。

5.消费不足理(储蓄过度)论:马尔萨斯(英)、西斯蒙第(法)、凯恩斯。

马克思?6.投资过度理论:哈耶克(奥)、米塞斯(奥)、罗宾斯(英)哈耶克认为,市场竞争本身要求货币利率(市场利率)保持在均衡利率(自然利率)的水平上,整个经济也就处于均衡状态。

然而当社会的生产技术条件不变,不存在闲置资源时,银行体系派生的信用增加会将市场利率降到均衡利率之下,造成信用扩张。

这就会刺激投资,使投资品的需求上升,价格上升,促使生产要素从消费品生产部门转向资本品部门,消费品的供给减少。

另一方面,投资增加时会使货币工资上升,拉动消费品价格上升。

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强迫性储蓄”。

(当前中国的情况?)不过,当消费品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不会继续进行储蓄,银行信用因缺乏资金来源而不能继续扩张信用,于是商品销售不出去,社会经济从繁荣走向萧条。

而在萧条时期,人们的情绪悲观,商品的价格下降,储蓄再次增多,市场利率又会低于自然利率,带来新的一轮信用扩张,形成新的经济周期。

哈—凯“节约悖论”之争。

哈耶克认为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和计算单位,对于经济体系的运行没有影响,但要保持货币的这种性质,必须使货币流通总量不变。

他以此来反对调节通货以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他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有一种自行趋于稳定的机能。

造成经济萧条的原因是投资过度,货币供给不足,但只要听其自然,经济萧条所引起的物价下跌就会改变储蓄率下降的趋势,从而货币供给不足的状况就会扭转,经济也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复苏。

由此断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弊无利的。

7.乘数-加速数模型:萨缪尔森(1938)Y t=C t+I t+G tC t=b Y t-1,0<b<1I t=V(C t-C t-1),V>1假设: b=0.5, v=1, Gt=1,同时Y0=0,则C1= I1=08.货币周期理论:弗里德曼9.均衡经济周期理论(卢卡斯):对价格和工资变动的错觉使人们提供的劳动总是过多或过少,从而导致产出和就业的周期性波动。

新古典货币意外模型(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

10.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 ):基德兰德(挪)和普雷斯科特(美)(从供给角度)A .如果经济波动仅仅是由货币因素引起的,那么经济的增长路径应该为:乘数与加速相互作用图0.811.21.41.61.822.22.42.62.81234567891011121314tGDP但是纳尔逊(Nelson )和普洛瑟(Plosser )对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细致研究,对上述观点提出了挑战。

他们的研究发现,“将货币扰动作为纯粹的暂时波动根源的宏观经济模型可能从来都不会成功地解释产出变动的大部分,由真实因素造成的随机变动是任何宏观经济波动模型的一个核心部分”(Nelson and Plosser ,1982)。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无论如何难以拒绝GDP “随机游走”(Bachelier ,1900,法)(有单位根的时间序列)的假设。

如果将一个醉汉置于荒郊野外,之后又须将他找回来,那么,从什么地方开始找起最好呢?t t t t z bY g Y ++=-1tg 代表潜在GDP 的平均增长率,它描述的是一个必然趋势。

Z 代表随机冲击,它的均值为零。

如果0<b<1,冲击对产出的影响最终会消失,同时产出最终会回到它的趋势增长率上。

但是,Nelson 和Plosser 经研究发现,b 是一个接近于1的常数,即t t t t z Y g Y ++=-1这被称为单位根过程,产出在受到冲击以后不会回到原来的增长路径,而是走上一条新的增长路径以爱德华·普雷斯科特(A. Prescott )(1940~) 、芬恩·基德兰德(F. Kydland )(1943~) 、查尔斯·普洛瑟(C. Plosser )、约翰·朗(J. Long )和罗伯特·金(R. King )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将意外的技术冲击等真实因素纳入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经济周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较好的解释。

这些理论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二、一个简单的模型新古典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外生)的冲击,明显的两个例子是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

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可以列出很长的单子,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要么使得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

但是在各种因素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的是技术冲击。

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量变化的因素。

基本方程:Y t =A t F(K t ,L t ) A t+1=ρA t +εt+1 0<ρ<1U t =f(C t ,Le t ),Le t 代表闲暇 其中1>β>0代表性行为人的选择问题是如何(通过跨期替代)最大化他们一生的(无限的)⎭⎬⎫⎩⎨⎧Ω-=-+∞=+∑)1,(max 0j t j t j j t t t L c u E U β效用。

C t+I t≤A t F(K t,L t)L t +Le t≤1K t+1=(1—δ)K t+I t以鲁宾逊.克鲁索的故事为例。

结论:1.经济周期是理性人面对技术冲击的理性选择,是对技术进步率不确定性的最优回应。

否认存在“经济周期”。

2.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厌恶政府无论怎样都应该去试图削减经济波动的思想。

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宏观经济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技术进步上。

批评:1.实际利率在劳动供给决策中并不是重要的考虑因素(曼昆,1989)2.技术的冲击能足够大到引起一场波浪吗?技术的退步能造成大的衰退吗?微观基础何在?(缪尔鲍尔,1997)一个简单的模型:假定人口和劳动力不变,一个经济中所生产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Z f(K)Y为实际收入,K为资本存量,Z为技术状况。

假定资本折旧率为δ,于是没有被折旧的资本存量为(1-δ)K。

那么在所考察的时期末,经济中可利用的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Zf(K)+(1-δ)K。

横轴K 表示资本存量,综轴J 表示实际收入、消费、下期的资本存量和投资。

Y 0+(1-K 0KOY 1+(1-δ)K 0Y 0+(1-δ)K 0Y 2 Y 1 Y 0 C 1 C 0K 0 K 1KJ标准的模型:Kydland, Finn E. and Prescott, Edward C. “Time to Build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 Econometrica, November 1982, 50(6), pp. 1345–70.林行止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今年(2004年)两位获奖者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是对经济循环提出新解释。

一向以来,经济衰退被视为“市场失败”(failure of market)、凯恩斯认为是“总合需求”(aggregate demand)不足、奥国学派指出是投资及消费“错配”(mismatch)、货币学派则以为这是实质与名义物价发生错误讯号令资源“错置”(misallocation)所致。

而此次获奖者推翻前人诸家学说,指出这是经济对天灾人祸令供应失调的自然反应。

举例说明:有人流落荒岛,以捕鱼为生(食),有一天突然台风来袭,他无法落水捉鱼,意味失业;风灾过后,他去捕鱼,发现一大群鱼,他因此“加班”工作,收获甚丰,不在话下;至此,他开始结网——做资本性投资,因为网鱼的技术投资收入YIZ1 2 3 4 5 时期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