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知识基础与理论视角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知识基础与理论视角


二、初步发展:基督教青年会
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YMCA)的创立人 George Williams,于1844年6月6日创立了基督教男青年会,将志同道合的青 年人组织起来,定期聚会议事,从事宗教、社会、娱乐和教育性活动,为 当地居民提供免费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 基督教男青年会从一个以宗教为目标的组织,扩展成一个多元目标的组 织。这一成功,于1866年在波士顿第一个基督教女青年会成立。1877年, 英国基督教女青年会成立,标志着小组工作全面展开,以应对工业化革命 造成的社会失序、社区瓦解和初属群体崩溃问题。
第二章 小组工作的知识基础与理论视角
贵阳学院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课程
授课教师:毛伟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历史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源于工业革命后一些帮 助群众改善社区环境、提供业余活动、争取劳工福利等行动。
其后随着时代的转变和新理论的涌现,小组工作变得更多样化
和更专业化。 1946年小组工作被正式纳入社会工作专业中,全美国小组工
理论的功能
• 指出关系的种类(共变、因 果、互动) • 指明关系的方向(正面与反 面,甲 乙或乙 甲) • 关系的强弱 • 解释现象的产生
描述
解释 提示 办法
• 提供办法和处理方 法,协助社工员订 立介入方案
预测
• 从理论描述的因果关系, 预测社工介入时产生的效 果,做到未雨绸缪。
2.理论体系与理论建构对小组工作的意义
小组内组织性原则: 1. 小组形成的计划性原则; 2. 明确目标原则; 3. 建立专业关系原则; 4 .重视个性化原则;
5. 引导小组互动原则;
6. 小组民主自决的原则; 7. 组织功能的弹性原则; 8. 循序渐进的小组活动原则; 9. 评价的原则
本章内容到此结束
请个人开启《爸爸去哪儿》 小组工作书的撰写和练习 请团队开启《小组计划书》 的设计,并于5月前,正式投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与实践原则
小组工作的理念
小组工作的伦理责任
小组工作的实践原则
一、小组工作的理念
价值理念 实践原则
互助互惠原则 平等协助的原则
赋权的原则 高度的个 别化原则
二、小组工作的伦理责任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工作,其基本特点之一就 是具有专业的伦理规范,来规范工作者的行为,提升专业工
作为专业 人员的职 责
• • • • • 专业职责的维护 积极宣传社会工作 维护社会工作专业 服务水平的提高 与同事之间的相互批评
二、小组工作的伦理责任
工作员应具有领导小组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小组形 成前 小组过 程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小组组成之前,谨慎选择小组对象,维护全体组员利益
工作员有责任提供相关信息,协助成员完成加入小组前的心理准备和学习准备
这种冲突常常起因于幼年时
期某些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 或幼年时期一种创伤性的经
历。
5.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由不同的元素所 按照帕森斯的观点,小组是一个社会

组成的体统。 系统,包括许多拥有不同关系的成员, 小组成员是小组系统的一部分。在不断 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小组系统作为一个 有机的整体运行,将力图保持一定的秩 序和稳定的平衡。 所有的系统都有自身的边界,当系统 是封闭的时候,它们就不能与其他系统 进行任何的交流与影响。当系统开放的 时候,它们能够通过系统边界与其他系 统互相影响或互动。
在那些群体对个人具有相当大影响的时候或处境下
在某项工作或目标的实现需要几个人的努力和集体贡献的时候或处境下
在人们具有相似需要,或面临共同问题的时候或处境下
2. 对小组工作的可能误解
小组工作处境即包括小群体,又包括大规模组织,适用范围是所有需要的人类社会 群体。 小组工作与组织工作、地域社区工作有紧密的联系,含地域社区、功能社区、网络 组织和利益社区的概念。 小组工作注重人类群体生活和群体过程的普遍意义。社工专业视角中主要特征是群 体成员的“弱势群体化”的趋势。 小组工作注重人类社会行为模式和群体行为模式的中心地位。 强调群体的动态发展过程,也强调群体的组织结构静态解剖分析,也别是对群体成 员结构的研究不足。

• • • •
小组具有整体性。小组拥有自 身的规范和一定的程序,这些 规范与程序来源于小组个别成 员的互动; 小组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由于 系统的部分和整体是互动和相 互影响的,因而小组对于个别 成员的行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小组必须保持一致性。 小组必须与外部环境联系,又 要关注内部运作。 小组总是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 因为系统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 小组具有自身发展周期。
三、专业化发展
小组工作发展状况特征
小组工作理论的社会科学化与工作领域的社会化。
小组工作方法和实务技巧“临床化”与“群体治疗”发展趋势明显、
小组工作实践经验与工作技巧方法的理论化概括升华和学科理性研究工 作的深入,兽皮专门化经典著作相继问世。
四、中国小组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主要表现:行政性小组工作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手段。非 专业的小组工作基础深厚,群体生活举足轻重。“二人成伴,
1. 理论对于小组工作的重要作用
为人们观察理解和描述分析小组工作提供了清晰良好的理 论指导。
理论体系是人们对有关研究问题的系统性解释,不同社会
现象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可以同不同的理论体系解释、看待同 一现象,准确理解社会现实状况。 组织性质的不同,运用不同理论体系,从最佳理论角度观 察理解、描述分析小组生活、小组过程与小组工作模式。
三人成群”的古训说明,中国人以清楚意识到群体概念的内涵
外延与基本特征。 实质:社工员与多个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是多个服务对
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1. 适合开展小组工作的情况
在那些个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除非他们与其他人合作的时候或处境下
在那些个人无法再一对一基础上与专业人员发挥作用,而只能与一个群体的人员 合作的时候或处境下
入实践,6月前完成小组工作
报告。
为实际工作者和普通民众提供具体实用的社会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的
基本原则。 可预测未来发展方向,推测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结构变迁的 基本走向。
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的关系
理论与实务
工作经验
归纳
理论与研究
初步观察
归纳
工作指引、提示
实践
设立假说
实践 演 绎
实际工作验证
归纳
验证假说
归纳
演 绎
理论
理论
3. 社会学习理论
作的品质,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整个社会利益不受损害。
• • • •
优先考虑服务对象的利益 尊重服务对象的个性 接受服务对象的委托 为服务对象保密
• 遵守所属机构的纲领精神 • 不断改善业务水平 • 维护专业者的声誉
与服务对 象的关系
与所属机 构之间的 关系
与行政部 门及社会 的关系
• 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 专业知识、技术的应用
4. 心理分析理论
案主的问题往往起源于 幼年时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小组成员可以建立起他们自 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解决 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 信心。小组本身的凝聚力和小 组内部的安全气氛,能够使小 组成员自然流露出有关他们个 人生活的内在情感和真实想法。 当他的感受及内心冲突能够表 达出来,小组成员就能从这些 行为中获得领悟,这对帮助小 组成员改变自身行为方式和解 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很重要。
是认识、理解社会现实与社会关系的概念工具与分析框架。 是对实际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与理性升华,是对丰富实践智慧的系统 性阐述,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理解,为实践活动提供理论 指导。 有助于建立社会道德规范与社会行为标准,区分主流和非主流。 是研究者对社会现实状况与社会关系模式的重构。
合作,及与他人相处;他们通过参与小组中的问题解决,丰富
他们的知识、技能、兴趣及提升整体的社会地位”。
一、萌芽:睦邻之家
第一个睦邻之家汤恩比馆于1884年成立于伦敦,随后许多美国的大城市 也有设置。代表人:Jane Addams(1931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许多早期睦邻之家的工作人员是神职人员的女儿,通常是来自于中上家 庭而且愿意居住在贫穷邻里,以体验其恶劣生活环境,运用传教式的策略来 教居民如何过着道德的生活及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早期的工作者期待改善 住居、健康及生活条件,也为居民找工作、教英文、卫生及职业技能,也通 过社区共同合作来改善生活条件。 睦邻之家强调“环境的改革”,其领导人相信,如果改变邻里,就能使 社区获得改善;如果使社区提升,就能发展一个比较优质的社会。
对所带领小组的性质、理论与技术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并详细设计小组活动的内容 应明确告知成员有关小组的性质、目的、过程、使用的技术及预期的效果 要兼顾组员成长外的权益,适时予以帮助; 有责任熟知其机构的目标及规定,并适当地应用到小组中 与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小组的规则,规范成员行为,以免造成生活的不利影响及身心伤害; 谨慎运用领导技巧和技术,以免对小组成员造成不利的影响和伤害; 工作员需有纯正的动机、健康的身心、健康的态度及专业的精神;
作人员协会也于1955年加入美国社会工作人员协会。
起源
小组工作开始于睦邻之家(settlement houses),如基督教青 年会、基督教女青年会、男童军和女童军及1800年代的犹太中
心。这些机构提供一般人团体方案。
早先,来参加这些方案的人大部分是为了娱乐、非正式教 育、友谊和社会行动。Euser指出,这些参与方案的人“学习
小组进行期间,工作员应配合小组的发展,适时让成员了解小组进展,活动目的;
基于小组发展的需要及特殊性考虑,工作员有责任安排协同工作者和专业人员协助带领活动; 工作员应具有敏感度,适时觉察并妥善处理小组内特殊成员,保障其权益; 工作员可以表露自己的价值观,但应避免强迫成员接受,或强烈暗示成员顺从; 工作员有责任告知成员有关小组的录影或录音的用途 工作员应平等地重视每位成员,并尊重成员在小组内的反应 工作员应特别注意保密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