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谋篇布局
来“我”爸爸是厂长,文中应该点明。)后来,人们都夸 我爸爸有骨气,因为那个王书记为了保住他侄子的厂子而 不惜损害其他厂子的利益。
我爸爸就是这样,不怕官,敢说直话,是个顶天立地
的汉子。(这是本部分的收束句,与开头一段的表述重心 截然不同,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混乱。)
二 我爸爸对待自己十分严格,生活上十分节俭。 常常是清晨他就出发了。他肩上扛着一大捆,
你知道吧,那实话实说的,就是我的父亲。
二 晨曦初露时分,他已经走在通向车站的路上了,那 急匆匆的脚步声惊不醒小镇的睡梦。你看吧,他肩上扛 着一大捆,一只手向上,手指散开按着它,另一只手提 着一小捆——那是他去县城交给客户的货。 下车了,照例是一个烙饼,吃完后就又扛上大捆提 起小捆快步往前走。任凭大街上“麻木”满街飞,他从 来没有动过心:何必多花那三块钱?直到太阳当空照, 饥肠辘辘的他才急急忙忙赶回家中,吃饱出差当天的第 一顿饱饭。年年如此,次次如此,从不例外。 你知道了吧,那行色匆匆的,也是我的父亲。
其实,我爸爸是最不怕官的,在工作中只要他认准
了,他就敢于顶撞那些当官的。(表述中心转移了,即: 为了工作不怕得罪官员。)那一次,镇里的王书记说要我 爸爸的厂子停下来,叫工人们到别的厂子去帮忙。我爸爸 一接电话,火就来了:“我们厂刚接了一批急活,现在如 果丢了,你让工人们喝西北风啊?王书记的意思?王书记 说理解也得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这说明通话对方不是 王书记本人,可以在恰当地方点出通话者。)你莫拿官帽 来压我,我不怕官!只要我有理,天官也不怕!” (看
为了将本文的结构理顺,应该将前一部分的两块 内容分开表述,即变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侧重 于表现父亲对工作(包括对工人)的态度,一部 分侧重于表现父亲为子女作出的牺牲。再加上原 文中已有的写父亲严于律己、节俭待己的内容, 文章就可以从不同侧面刻画父亲的立体形象。另 外,由于是分节表述,节与节之间缺少必要的过 渡,结构上显得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可以考虑 使用一种句式相同的语言放在各节里的相同位置, 以达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的效果,彰显文章的 结构美。
真实的故事(修改稿) “什么,让我们厂停产去支援别的厂生产?
我们好不容易接到一点急活,现在丢了,你让工 人们喝西北风去啊?不行!……王书记的意思? 王书记的意思也不行!谁让我是我们厂的厂 长!……王书记说理解也得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 你莫拿官帽子来压我,我不怕官!‘只要我有理, 天官也不怕!’请你转告王书记,就说这是我亲 口说的!”“啪”的一声,他放下电话,气咻咻 地走到工厂门口:“你们各人做各人的事,莫理 外人!”
容易才找到有决策权的张局长家。他说,整个冬季,他先 后十几次到张局长家里去送礼,请求他接受我姐姐。(这 一句中两个“他”分别指代不同的人,容易带来理解上的 困难,应修改)为了能见上张局长的面,他每次都是一大 早就赶到张局长家门口。冬天天冷,为了驱寒,他不停地 走动着,搓搓双手,哈哈热气。(这个细节,很有生活气 息,写得很形象。)一有人从楼上走下来,他连忙低下头, 侧着身子。(这个细节抓住了送礼者的心理,很典型。) 好不容易等到张局长家开门了,我爸爸连忙走进去。张局 长的爱人看见我爸爸又来了,心里很不耐烦,语气生硬地 说:“老黄,你怎么又来了?有什么事到办公室去找张局 长嘛!”我爸爸嗫嚅着,陪着笑脸,只好把气愤和尴尬吞 到肚子里去。(以上描写扣住了第一段的表达重心。)
评价: 改后,采用镜头组接的方法,分别从对
工作、对自己、对子女三个方面刻画了父亲 的形象,真实而又感人。
对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动作和神 态作了细致的描写,增添了生动形象感。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排比段的形式构架 文章,使得文章结构流转,布局匀称,别具 美感。
病症分析
写作过程中,将已有的材料、观点等组织并构造成
一只手向上,手指散开按着它,另一只手提着一 小捆——他准备去县城给客户交货。
下车后,他总是买一个烙饼,吃完后就又扛
着大捆提着小捆快步往前赶。只要扛得动,他从 不请车,就为节约三块钱。直到中午时,他才急 急忙忙赶回家吃饭——他是不会在餐馆里花钱吃 饭的。(这一段所选材料突出了中心。)
评价
(原稿)是一篇结构混乱的文章。文章的第一部 分,本意是要表达“父亲为了子女不惜抛弃尊严” 的意思,其开头就以转折句点明了此意。但作者 似乎怕别人误解了父亲的为人,在记叙父亲为子 女委曲求全的事情之后,又将段首转折句的前半 句内容(即“为人正直、敢于碰硬”)作为表达 重点,并让本部分落脚于此。由于写作中枝节横 生,逻辑混乱,没有围绕中心安排结构,致使文 章第一部分的表达中心含混不清。另外,文章两 部分内容比例分配失当,相去甚远,给人不匀称、 不协调之感,这也是本文的一大问题。
为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是为文章安排结构(即通常所称 的“谋篇布局”)。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比如围绕一个中心写作, 中途岔出别的话题;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 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导致言之 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 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 几层意思塞进来;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 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 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五是剪 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平均使用力量,主次不分, 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
让作文的布局精巧起来
——作文复习之结构篇
习作品评
真实的故事(原稿) 一
我爸爸是一个为人正直、敢于碰硬的人, 但他为了他的儿女们却放下自己的面子,不 得不去求人。(这一段指出了爸爸性格中看 似矛盾的两个方面,“但”字说明重心放在 后一方面。本段具有控制这部分内容走势的 作用。)
那一年,为了给我姐姐找个工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处求人,好不
三 冬日的凌晨,张局长家门外。他不时搓搓双手,哈 哈热气,见门里边还无动静,就点着一根烟吸起来。楼道 上走下来一个人,他连忙面向大门,低着头,生怕别人认 出了他。局长夫人开门了,他忙丢了未吸完的半根烟,提 起放在地上的礼品走了进去。局长夫人头不抬眼不睁: “是你呀,老黄!有什么事到办公室去找张局长,怎么老 到家来!”“我……我……”他嗫嚅着,把气愤和尴尬吞 到肚子里。他知道,他的女儿——我的姐姐工作要安排, 他情愿为此说尽好话、听够气话! 你知道了吧,那低三下四的,还是我的父亲。 噢,父亲,中国人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