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庸》节选PPT课件

《中庸》节选PPT课件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5
(2)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 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 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6
(3)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的原则 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
则。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 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 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 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 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 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 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 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这就 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 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8
二.《中庸》的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 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 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
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做人的规范:“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 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3
四。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
(1)天道与人道合一 (2)天性与人性合一 (3)理性与情感合一 (4)鬼神与圣人合一 (5)外内合一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4
五.中庸的主要原则
(1)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 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自我约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 了这一原则。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22
②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 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
惮也参。”考译文② 仲尼说:“君子的所 作所为符合中庸的道理,小人的所 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对于 中庸,能时时处处坚持中庸的原则。 小人违背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 肆无忌惮。”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0
二.《中庸》的主题思想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 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 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 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 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 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 “太平和合”境界。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1
三.《中庸》理论基础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 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 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 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 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 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与天地参”是 天人合一。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6
程颐、程颢: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 庸者,天下之定理。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7
朱熹: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
庸,平常也。” 课文注释:
中:折中,调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庸:平常,普通,循常规常理而不变。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2
三.《中庸》理论基础
因而《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 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 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 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 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样善良美好的人, 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 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理想 境界。
2021/2/23
1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2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 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前483-前402)的著作。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 失其传而作。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
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 久。
2021/2/23
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7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8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19
•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 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 非道也。
参考译文① 上天赋予人的就是 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道,把道 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道, 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 就不是道了。
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独处的时
候特别谨慎小心。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21
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 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参考译文① 喜怒哀乐各种感情 还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叫做中;向 外表露的时候而符合节度叫做和。中, 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 人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 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 生长繁育了。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来自20•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参考译文① 因此品德高尚的人
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
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恐慌惧怕。
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出现,
但动机已成,人虽不知,而自己却很
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
“三达德”(知、仁、勇“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智、
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 是至诚或称至德。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9
包括九经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 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 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 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 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3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4
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
——欹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 中则正、满则覆。”
《荀子·宥坐》
2021/2/23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5
一、
《现代汉语词典》: ①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
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如,中庸之道。 ②指德才平凡。如,中庸之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