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怎样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怎样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立足课标,把握教学方向。

要解读课程标准,首先是熟读课程标准。

经常读、反复读,养成读课程标准的习惯,直至熟读成诵、烂熟于胸。

这样才有可能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比如关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等,你熟悉了,备课中、教学中你就会下意识地受其支配,自觉地贯彻落实,就像电脑执行程序一样自不过然。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准则。

老师弄清楚了、搞明白了,教学就不会偏离准确的方向,飘忽不定,甚至南辕北辙。

经常翻看课程标准,“温故而知新”。

二、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备课时,首先应深入研究教材。

(1)了解教学内容、表现领域等等。

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

(2)动手做练习,明白意图,为确定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练习,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

换句话说,一篇课文的教学,一个课时也好,两个课时也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独立完成练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分析学生,进一步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学生在实行学习时,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状况不同等原因,他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有了不同水准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理解我们的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行备课。

在备课时不妨认真思考以下一些问题:
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②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
③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上述问题可在教学前或开始时实行了解,教师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再组织实行下面的教学活动。

这样的备课才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使学生在一堂课中持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

问题,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并把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转化为教学的兴趣点、兴奋点;同时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

分析学生、“吃透”学生又是备课的难点,我们要知难而进、知难而上、知人善教。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