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激情之火,打造高效课堂
——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体会
潜江市王场镇小学龚则贵
2010年9月26日我们一行十人,远赴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
在参观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考察了校园环境,还深入课堂听课,观摩独特的教学模式,现就我在杜朗口中学的所见、所闻及感受整理如下,与大家共享。
一、优美的育人环境。
我们是晚上十点多钟到达杜郎口镇的。
我们住宿在条件简陋的招待所,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七点就向学校出发了。
杜郎口镇是一个经济情况很一般的小镇。
放眼望去,杜郎口中学周边都是农田,临靠一条县级公路,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初级中学。
可走进这所学校眼前突然明亮起来。
高大的教学楼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极为气派,楼顶上是红色的“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校训,昭示着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
两栋学生宿舍楼的巨大玻璃窗泛出簇新的点点光华。
宽阔的塑胶跑道颜色鲜艳夺目,寂静的运动场主席台显得庄严肃穆……走上洁净的校园主干道,看到两旁宣传牌、栏,一个挨一个,把学校的情况、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措施、业绩等,全方位地呈现出来,彰显着杜郎口人开放、创新、务实的宽广胸怀。
我们拾级上了教学楼的走廊,走廊靠近教室的一面墙壁上有一长条的黑板,走廊上方的每根过梁上,都书写着一句名人名言或学生自己的名言。
下方一块接一块地放着小小的、四四方方的展示板,上面粘贴着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的优秀教案、课后反思、课堂随笔等。
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富有
特色的班训,每班都不一样,教室里没有讲台,只有一个电脑操作台,也没有特殊的设置,有些学生在上面找歌曲,最让人费解的是教室三面墙上都有乌亮的黑板。
走进校园犹如走进了文学的殿堂,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二、庄严的升旗仪式。
我们去的时间是周一,刚好可以看到学校的升旗仪式。
八、九年级的学生统一穿着红色校服,戴着白色手套,七年级可能是刚入学不久的原因,还没有穿校服。
升旗仪式过程中,所有学生都站得笔直,整个场面安静又庄严。
在嘹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地升起。
接着是国旗下讲话。
先是教师代表发言,因刚好是国庆前夕,她发言的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然后是学生代表发言,那清脆而自豪的声音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最后是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作了一周的工作总结,对本周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了表彰,颁发了荣誉证书。
整个升旗仪式气氛庄严,秩序井然,所展示内容多,形式新,让人耳目一新。
从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杜郎口人那种敬业爱岗,执著追求的精神,也领略到了管理者严谨、规范、人性化的管理风格。
升旗仪式结束后,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把学生留下来进行了强调。
我过去听了听,主要是让同学们遵守纪律,不要受外来参观学习的老师的影响,如果有外来老师询问情况,在上课时可以不回答。
三、严格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杜郎口中学对教师和学生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在升旗仪式之后,我和付老师在教学楼大厅宽大的屏幕上看到上面用红色的大字,显示着各年级学科教学反馈情况,公示了各学科教师上一周在教学工作中主要成绩以及不足之处,并根据学校制定的一些打分细则给老师打
分,然后进行排名。
其目的是表扬先进老师,激励后进老师,以使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对学生的要求是:在每个教室内的前面墙上都有一块学生管理评价表。
评价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学生常规和课堂活动。
学生常规包括按时到校情况、文明礼仪、卫生任务、宿舍就餐、队列行走;课堂活动包括课堂参与、作业书写、效果检查等。
班主任根据任课老师提供的信息把每位学生的一周表现情况在管
理评价表中进行公示,做到及时跟踪、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由于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评价体系,对老师和学生都起到了监督作用,为更好地教书育人提供了保障。
四、激情高效的课堂。
(1)全新的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简称“三三六”模式。
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六大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练习巩固、展示提升、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理念,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激情高效的课堂。
八点多钟我们开始听课,十个人各取所需,进入了不同年级不同教室,自由地听课。
我和何主任、蔡书记先听了八年级二班的一节语文课,上的是《台阶》,教师把教室里课桌分成了六个小组,两两相对排列着,四周的每块黑板又分成了六小块。
听课的人很多,大家在教室里自由地走动,随意地录像拍照。
让人惊奇的是,川流不息的参观者在学生眼中仿佛不存在,他们大都专注于自己的事。
小老师开始导入课文了,她先由母爱导入到父爱,再导入到“台阶”,声音悦耳又亲切,然后学生开始自由学习课文,掌握生字生词。
七分钟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自己掌握的生字和词语,然后所有学生都集中到前排,面朝前面的黑板,由前面黑板的学生指出容易写错的生字词,小老师适当强调。
然后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小老师提出学习任务:10分钟后交流学习所得,再展示自己的创作。
安静地度过了十分钟,各小组开始轮流汇报学习所得,有的汇报课文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有的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的提出问题:课文为什么用“台阶”作题,然后分成A、B组进行讨论。
A组提出问题,B组作答,小老师适当作补充。
最后一个环节是各小组同学展示自己创作的感恩篇。
有赞美父爱的诗歌,有歌颂父爱的散文,也有说出今后如何孝敬父母的打算的。
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同学个个激情飞扬,感情真挚,场面激动人心。
整节课我们都没有看到老师的身影,出于好奇,我小声地问了问一个同学,他告诉我说,老师开会去了。
第二节课,我听的还是语文,是七年级一班的,上的课文是《紫藤萝瀑布》这是一节阅读展示课,老师三言两语导入课文后就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学习,汇报预习所得,在黑板上写下本课的生字词,再互相检查。
接着老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在下面自由读,或站立,或手舞足蹈,或坐着小声品读。
不管那种方式,所有的学生都不受在教室听课老师的影响,他们目不斜视,完全陶醉在课文里,脸上的表情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着,或微笑,或静思……我忍不住拍下了一个小男孩的表情:他的手微微扬起,眼睛盯着书本,嘴角咧开了,脸上满是笑意,完全沉醉在
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了。
老师又提出问题,全班展开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什么?学生争相发言,甚至发生了撞车的现象,可能是刚升到这所学校不久,教学环节还不够熟悉,老师提示的和八年级相比相对多一些。
最后是展示自己的创作: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学习所得,有写赞美紫藤萝诗歌的,有运用本文描写方法,描写其他事物的。
为了打开仿写思路,老师还出示了自己写的小片段《记忆里的石榴花》。
这样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战场,是教学相长思维共振的沃土,是激情飞扬,高质高效的课堂!在这里师生没有特别的身份象征,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
五、我们的感慨及反思。
听课结束之后蔡书记感慨地说:“这样的学生素质,根本不需要老师的指导,他们也能把课文分析透彻。
特别是那位小老师的素质比我所见到的有些老师组织分析的还要好。
”是啊,整个课堂都体现了学生完全自主的学习,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10十35”或“0十45”课堂教学模式。
反思我们的课堂,总是担心学生学得不全面,掌握的不够透彻,生怕哪些地方没讲到,在考试的时候丢分,包办太多,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赖思想,学习能力低下。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完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摒弃的教师繁琐、枯燥的讲解,让课堂变得高效而生动起来。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开放的,教学方法是全新的;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是自信的,个性是张扬的,思维是开放的,交流是自由的,师生是平等的。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当晚霞的余辉洒满大地的时候,我们一行人也从杜郎口中学走了出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洋溢着一种难已抑制的激情。
返校后,学校也可以从管理上,课堂结构上,教法、学法上进行一系列改革。
尽管我们的硬件设施目前还跟不上杜郎口中学,但是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为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所追求的梦想。
我相信
这种教改的春风会吹进我们每位老师的心田,我校将会有一个崭新的局面。
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