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PPT教学课件
高考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PPT教学课件
16
【解题回顾】在折叠问题中,关键要弄清折叠前后线
面关系的变化和线段长度及角度的变化,抓住不变量
解决问题.
2020/12/10
返回 17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8
(注:也可填m⊥n,m⊥α,n⊥β =>α⊥β)
2020/12/10
5
3.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C ) (A)m⊥n,m∥α,n⊥β (B)m⊥n,α∩β=m,nα (C)m∥n,n⊥β,mα (D)m∥n,m⊥α,n⊥β
2020/12/10
6
4.已知直线l、m,平面α,β,且l⊥α,m β. 给出下列
四个命题;
(1)若α∥β,则l ⊥m;
(2)若l ⊥m,则α∥β;
(3)若α⊥β,则l ∥m;
(4)若l ∥m,则α∥β.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D )
(A)4
(B) 1
(C)3
(D)2
2020/12/10
7
5.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侧棱PA=a,PB=PD=2a,则它的五个面中,互相垂直 的面是_平__面__P_A_B_⊥__平__面__P_A__D_;__平__面__P_A__B_⊥__平__面__A_B__C_D_;_ _平__面__P_A_B__⊥__平__面__P_B_C__;__平__面__P_A_D__⊥__平__面__A_B_C__D_;__平__面__ __P_A__D_⊥__平__面__P_C__D___(把互相垂直的面都填上).
2020/12/10
返回 15
延伸·拓展
5. 已知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的中线AF与中位线DE 相交于G,将此三角形沿DE折成二面角A1-DE-B. (1)求证:平面A1GF⊥平面BCED; (2)当二面角A1-DE-B为多大时,异面直线A1E与BD互 相垂直?证明你的结论.
2020/12/10
第4课时 平面与平面垂直
要点·疑点·考点 课 前 热 身 能力·思维·方法 延伸·拓展 误 解 分 析
2020/12/10
1
要点·疑点·考点
1. 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 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 ααβ
2020/12/10
2
3.性质:
αβ
(1)
αβ l α
m
α
//
β
l m
α β
(2)
lβ Aα
l
α
A l
2020/12/10
返回 3
课前热身
1.设两个平面α,β,直线l ,下列三个条件:
① l ⊥α;
② l ∥β;
③α⊥β.
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 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C )
(2)当E为△PBC的垂心时,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2020/12/10
14
【解题回顾】(1)已知两个平面垂直时,过其中一个平 面内的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 证此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于是面面垂直转化为线 面垂直,这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2)的关键是要会利用(1)中的结论.
2020/12/10
10
2.如图,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矩形,PA=
AD=a,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1)求平面PCD与平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2)求证:平面MND⊥平面PCD.
2020/12/10
11
【解题回顾】证明面面垂直通常是先证明线面垂直, 本题中要证MN⊥平面PCD较困难,转化为证明AE⊥ 平面PCD就较简单了.另外在本题中,当AB的长度变 化时,可求异面直线PC与AD所成角的范围.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2020/12/10
4
2.设α、β表示两不同平面,m、n是平面α、β外的两条
不同直线. 给出四个论断:
①m⊥n,
②α⊥β,
③n⊥β,
④m⊥α.
以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你认 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m__⊥__α_,__n_⊥__β_,__α_⊥__β_=_>_m__⊥__n_____.
2020/12/10
返回 8
能力·思维·方法
1. 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ABC =60°,PC⊥平面ABCD,PC=2,E是PA (1)求证:平面EBD⊥平面AC; (2)求二面角A-EB-D
2020/12/10
9
【解题回顾】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是两平面相交的特殊 情况,判定两平面垂直时,可用定义证明这两个平面 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或在一个平面内找一 条直线,再证明此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2020/12/10
12
3. 在 三 棱 锥 A—BCD 中 , AB=3 , AC=AD=2 , 且 ∠DAC= ∠BAC=∠BAD=60°. 求证:平面BCD⊥平ADC.
【解题回顾】用定义证面面垂直也是常用方法,死用
2020/12/10
13
4. 已知: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 E是点A在平面PBC内的射影. (1)求证:PA⊥平面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