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饮片相关GSP要求
1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应当有专用的库房和养护工作场所。
2采购药品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厂商、供货单位、数量、价格、购货日期等内容,采购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还应当标明产地等。
3中药饮片验收记录应当包括品名、规格、批号、产地、生产日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到货数量、验收合格数量等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当记录批准文号。
4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分库存放。
5养护人员应当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养护并记录,所采取的养护方法不得对药品造成污染。
6中药饮片销售记录应当包括品名、规格、批号、产地、生产厂商、购货单位、销售数量、单价、金额、销售日期等内容。
7中药饮片的包装或容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及符合药品质量要求。
中药饮片的标签需注明品名、包装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整件包装上有品名、产地、生产日期、生产企业等,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需注明批准文号。
二、中药饮片概念
最初饮片的含义:将药材切制成供煎汤饮服的药片。
——原药材饮片。
凡药材经炮制加工,供配方使用的制成品(即炮制品),都称为饮片。
传统饮片:大包装饮片、小包装饮片
现代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
)、中药超微饮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将中药饮片粉碎成1-75μm的超微粉,再用现代制粒技术,制成一定质量标准、供中药配方使用的颗粒剂。
)
中药配方颗粒——用传统饮片的干浸膏制粒
中药超微饮片——用传统饮片的超微粉制粒。
三、中药储存的变质与防治
中药饮片和炮制品的变异现象主要有:虫蛀、发霉、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腐烂等
1.虫蛀虫害侵入药物内部引起组织破坏的现象。
一般易在饮片重叠空隙处或裂
痕以及碎屑中发生。
虫害的来源:
1.从产地采收时收到污染;饮片加工未彻底杀灭害虫及卵。
2.由运输工具、包装材料或仓储容器和用具等潜伏的害虫。
3.害虫本能的传播(成虫传播)
4.空仓未经彻底灭虫
5.较小的虫害和螨类(随动物、风力传播)
药材性质与虫蛀的关系
(1)药物的成分
一般含多量淀粉(白芷、山药、芡实等)、含糖粉高(党参、枸杞、大枣等)、含蛋白质多(乌梢蛇、九香虫等)、含脂肪油大(苦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等)的药物易虫蛀。
含辛辣、苦味成分(细辛、花椒、干姜、黄柏、黄连等)一般不易虫蛀。
(2)质地柔润的药物(红参、地黄、党参)在潮湿环境容易生虫。
质地坚硬致密的药物(桂枝、赭石、石决明)不易虫蛀。
(3)药物的完整度
原药材外表面有保护组织(木栓、角质、茸毛等)害虫不易侵入。
(4)药物的加工炮制可减少虫蛀
中药饮片虫蛀防治
(1)预防在先室内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温度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药物进仓前将容器、货位、打扫干净、消除死角隐患。
来货严格验收,凡有灰屑、虫迹、潮软或质量低劣的药品拒收。
勤检查,防患未然;高温多雨季节保持库房的干燥、通风和清洁卫生,要尽可能缩小库存量。
(1)高温杀虫(48~52℃害虫只需较短时间即死亡;45~48℃害虫处于热昏迷状态,若时间长,害虫就全部死亡;-4℃~8℃害虫处于冷麻痹状态,若时间长久,害虫也会死亡。
)
暴晒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软组织及生活机能,使虫死亡。
a 时间与温度杀虫温度应45~52℃,时间4~6小时
b 薄摊勤翻一般3~5cm为宜,每小时翻动一次。
c 晒后先将药聚堆,保持堆内高温,达到杀虫目的。
(3)低温杀虫 a利用自然低温 b.冷藏(注意防潮)
(4)对抗同贮养护法
(5)熏蒸法用磷化铝熏蒸与其他
2.发霉
大气中存在着大量的霉菌孢子,散落在药材的表面上,在适当的温度(25℃~35℃)、空气相对湿度(75%以上)、药材含水量(超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风的场所)及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菌丝,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的内部组织,使之腐坏变质,失去药效。
开始时先见到许多白色毛状、线状、O状、网状物或斑点,继而萌发成黄色或绿色的菌丝。
中药饮片虫蛀防治
A 加强来货验收检查(水分) b.经常对库存饮片检查,保持仓库环境干燥,清洁、通风。
3.变色
各种药材都有固定的色泽,色泽是药材品质的标志之一,如药材贮存不当,可使变质而色泽改变,引起药材变色的原因有:
1.有些药材所含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在酶的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合作用,形成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如含黄酮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等的药材较易变色;如红花、菊花、金银花、腊梅花、玫瑰花等花类由鲜艳变暗淡;黄芪、黄柏等颜色由深变浅。
2.有些药材含有糖类及糖酸类分解产生的糠醛或其他类似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活泼的羟基,能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如泽泻白芷、山药、天花粉等颜色由浅变深。
3.有些药材所含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有可能与还原糖作用而生成大分子棕色物质;
4.药材在加工火烘时,温度过高或药材在发霉、生虫过程中也会变色;
5.使用某些杀虫剂也会引起药材变色,如硫黄熏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遇水成亚硫酸,为还原剂,导致药材变色;
6. 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等也与变色有关。
防治:a 密封储藏 b 去潮时禁止高温、通风过久 c 控制储存期
4.泛油
是指某些药材的油质泛出药材表面,或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状样物质或有哈刺味等现象;如含脂肪油类的种子类药材及当归、肉桂等含挥发油类药材、天冬、太子参、枸杞子和麦冬等含糖质的药材;药材的走油与贮藏中的温度高和时间久有关。
判定
眼看:观察饮片内外色泽变化,表面是否有油质溢出,有无干枯、粘连等情况。
手摸:感觉药材松软程度、有无油腻感等。
鼻闻:嗅到哈刺味或其他不正常的刺激气味时,可断定药材已泛油。
泛油防治
a 降温将易走油的药物选择阴凉干燥、通风条件好的仓位。
b 防潮
c 加快周转
d 明矾储藏法
5.气味散失
指饮片应有气味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或贮藏日久气味散失或变淡薄,如:芳香性药物薄荷、细辛、荆芥、白芷、冰片等,其有效成份也随着气味的散失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减少。
防治
a 密封储藏
b 去潮时禁止高温、通风过久
c 控制储存期
6.风化
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饮片,因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易风化的药物有硼砂、芒硝等。
7.粘连
指某些熔点比较低的固体树脂类饮片及一些胶类药物,受潮后粘连成块。
如乳香、没药、芦荟、阿胶、儿茶、鹿角胶等。
四、常见中药饮片储藏条件及养护
药典标准规定需阴凉储藏的中药饮片:三七、西洋参、枸杞子、当归、麦冬、血竭、菊花、陈皮、玫瑰花、金银花等。
需防蛀的中药饮片:三七、西洋参、枸杞子、当归、菊花、陈皮、金银花、天麻、川贝母、黄芪、茯神、薏苡仁、山楂、胖大海、甘草、龙眼肉、玉竹、芡实、党参、山药、灵芝、天麻、莲子、罗汉果等。
需防霉的中药饮片:菊花、陈皮、天麻、茯神、胖大海、玉竹、灵芝、三七、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