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解质平衡【PPT课件】

水、电解质平衡【PPT课件】

第一节 体液平衡
一、概念
体液 ——体内存在的液体,包括水和溶解 在其中的物质。
二、人体内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体重的60%)
血浆(1/4) 细胞间液(3/4)
2
三、影响体液的含量、分布的生理因素:
年龄 性别 体型
3
不同年龄的体液含量
不同体型的体液含量
20
(四)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ANP)
ANP分布: ——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其中也包括人的 心房肌细胞的细胞浆中。
ANP对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
(1)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 (2)拮抗肾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 (3)ANP能显著减轻失水或失血后血浆 中ADH水平增高的程度
第三节 体液平衡的调节
一、体内水交换 ——体内各部分体液间的水不断进行交换, 其交换量保持平衡。
体液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
——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有毛细血管壁
→除血浆蛋白质外,水和小分子溶质均可自由 通过。
△以血浆电解质代表细胞外液电解质
△组织间液和血浆不同的蛋白质含量→血浆胶
体渗透压
12
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之 间存在着细胞膜 →细胞膜对水和小分子 溶质(尿素)可以自由通 过。 →细胞膜特殊结构(NaK泵)→电解质通过细胞 膜并不自由, 细胞内外 离子成分差别很大。
13
晶体渗透压取决于电解质的数目。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是相等的 ➢当出现渗透压差别时,主要靠水的移动来维
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
➢低渗液排出过多 ——短时间大量出汗(高温环境)。
26
(2)病理生理变化:
——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开高,是引 起高渗性脱水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3)临床表现: 口渴 尿量减少 体温上升 各种神经症状
2.低渗性脱水 ——电解质丢失多于水→血浆渗透压 降低。 血浆Na<130mmol/L(130-150mmol/L)
➢饮水不足 ——水源断绝,无水可饮;口腔,咽部食 道疾病妨碍饮水;昏迷、极度衰竭,精神 病患者不能饮水或拒绝饮水。
➢失水过多 ——皮肤和肺因高热不感性蒸发增加,如体 温开高1℃,每日多失水200-300ml;肾脏失 水,见于尿崩症病人排出大量低渗尿,每日 达10-15升。使用大量脱水剂如甘露醇,高 渗葡萄糖引起渗透性利尿。
37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
➢有效流体静压 ——促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 =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间静水压
➢有效胶体渗透压 ——促使组织间隙液体回到毛细血管内的 力量。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间胶体渗透压
6
第二节 体液中的电解质
一、概念
电解质 ——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低分子有 机化合物和蛋白质都是以离子状态存 在。
二、体液电解质分布及平衡
➢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 ——Na+ ➢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 ——C1- 和 HCO3➢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K+ 和 Mg2+ ➢细胞内液的主要阴离子: ——蛋白质和 HPO42-
分类:
➢按照分布范围: ——全身性水肿、局部性水肿 ➢按照发生的原因 ——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等 ➢按发生的部位 ——皮下水肿、肺水肿、脑水肿等
36
发病机制:
正常人组织间液量相对恒定,依赖于体内 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 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过多,即以上平衡 失调。
28
(1)原因
——丢失等渗体液情况下,若治疗不当,只
补充水,未补充电解质,引起低渗性脱水。
等渗体液丢失见于: 腹泻、肠瘘、胃肠反复引流丢失小肠液。 大面积烧伤、血浆大量丢失。 胸、腹腔内形成大量胸、腹水。
29
(2)病理生理变化:
——低渗性脱水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是 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14
二、渗透压的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的调节
分泌: 渗透压感受器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
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 ADH分
泌增加; 容量感受器 ——当血容量下降时,对容量感受器
刺激减弱→ ADH分泌增加。
15
作用: ——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 → 血容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临床表现:
早期循环衰竭 脱水症 各种神经症状
30
3.等渗性脱水 ——丢失的水和电解质基本平衡,血 浆渗透压变化不大。 血浆Na=130-150mmol/L
31
(1)原因 任何等渗体液丢失,在短期内均属等 渗性脱水。
32
(2)病理生理变化:
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而且细胞外液渗透压 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
16
17
(二)渴觉中枢的作用
渴觉中枢位于下丘 脑视上核侧面,它 和渗透压感受器在 空间上有部分重叠。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时,渴觉中枢兴奋→ 产生渴感→机体主动饮水。
18
(三)醛固酮的作用
醛固酮 ——是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电解质 的激素。 醛固酮的分泌 ——是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实现的。
19
当细胞外液容量下降时,刺激肾小球旁 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 固酮系统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脏重 吸收钠增加,进而引起水重吸收增加,细 胞外液容量增多。
第三节 体液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脱水 水肿
(一)脱水 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 称为脱水。
分类: ——按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同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1.高渗性脱水
——水丢失大于Na丢失→血浆渗透 压升高。
血浆Na>150mmol/L(130-150mmol/L)
(1)原因:
循环血量下降,使醛因酮和ADH分泌增加,肾 脏对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细胞外 液得到一定量补充。 ——若不即时处理、可因皮肤、呼吸道蒸发 水分、转为高渗性脱水; ——若处理不当,只补充水分,未补Na+,可 转为低渗性脱水。
33
34
(二)水肿
——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 少,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 体腔内积聚。
肥胖者
体重 (kg)
70
非肥胖者 70
体液总量 (%) 42.8
64.2
总含水量 (L) 30
45
5
三、水 平 衡
正常成年人每日水的出入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的入量(ml) 水的出量(ml)
食物:1000
呼吸蒸发:350
水:1200
皮肤蒸发:500
代谢水:300
粪便排水:150
尿液排水:1500
总量:2500
总量: 25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