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最后一套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B 。
解析:相邻两项之差依次是1、21、31、41、51,1225+51=(60137)。
2.【答案】A 。
解析:平方数列变式。
848120224360(528)↓↓↓↓↓↓32172-1112-1152-1192-1232-1底数是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3.【答案】D 。
解析:等比数列变式。
2×2+1=5,5×3-1=14,14×2+1=29,29×3-1=86,86×2+1=(173)。
4.【答案】B 。
解析:积数列变式。
31312134643(7564)212,成本为200,利润为212÷200-1=6%。
7.【答案】D 。
解析:分情况讨论:(1)等边三角形,有5个。
(2)等腰三角形,3为腰时,4、5可为底;4为腰时,3、5、6、7可为底;5为腰时,3、4、6、7可为底;6为腰时,3、4、5、7可为底;7为腰时,3、4、5、6可为底,共有2+4+4+4+4=18个。
(3)三边不相等情况下,只有3、4、7不能组成三角形,共有C 35-1=9个。
综上所述,共有5+18+9=32个不同的三角形。
8.【答案】A 。
解析:为了保证原有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可运用插空法,将新添的2个节目加入到原有节目之间的空处,原来的3个节目形成了4个空处。
新添两个节目,利用乘法原理,分为两步。
加入第一个节目有4种选择,此时形成5个空处,再加入一个节目有5种选择,故安排方法有4×5=20种。
【考点点拨】使用归一法。
题目意思是“安排5个节目,其中三个节目相对顺序确定,问多少种方法”,安排5个节目有A55=120种方法,三个节目的全排列数是A33=6,根据归一法可知,应该有120÷6=20种安排方法。
9.【答案】D。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牛吃草”问题。
初始排队人数为4×80-4×60=80人,则开设2个收银台时80÷(80×2-60)=0.8个小时后就没有顾客排队。
10.【答案】A。
解析:1分钟后不论跑了几圈,三匹马都同时回到开始的起跑线上,选择A。
11.【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轮船逆流航行了20小时,顺流航行了15小时。
可得水流速度是(720÷15-720÷20)÷2=6千米/小时,所以帆船顺水速度是24+6=30千米/小时,逆水速度是24-6=18千米/小时,往返需要720÷30+720÷18=64小时。
12.【答案】B。
解析: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都是1千克的瓶子,将装水52千克,现在多装了100-52=48千克,大瓶每个比小瓶多装4千克,所以大瓶共有48÷4=12个,小瓶有52-12=40个,相差28个。
13.【答案】C。
解析:从四颗糖中取出两颗,有C24=6种两两组合方法,其中一种组合是果味与巧克力,而这五种情况只有一种满足一颗为牛奶味、另一颗也是牛奶味,因此概率为14.【答案】A分钟生产螺丝,乙用y分钟生产螺丝。
则20分钟内甲、乙生产情况如下:依题意3x+2y+9(20-x)+7(20-y)=134,整理为6x+5y=186。
5y能被5整除、186除以5余数为1,故6x除以5余数为1,所以6x尾数应是6。
由x、y≤20可确定x=16、y=18符合题意。
此时螺丝有3×16+2×18=84个,螺丝帽有134-84=50个,螺丝比螺丝帽多84-50=34个。
【考点点拨】本题为对策分析类问题。
涉及的量有甲、乙、螺丝、螺丝帽,可以将这些量列表清晰地表示出来。
根据时间和数量的总量关系列出不定方程,注意利用整除特性和尾数法来确定答案。
15.【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应先找到2000左右的完全平方数。
452=2025,2025-45=1980,符合题意。
即此人1980年出生,2025年时45岁,此时年龄的平方等于年份。
16.【答案】C。
解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阅读兴趣为“目标”、“核心”的说法显然不合逻辑,排除A、B。
“培养”的施动者一般是人。
阅读兴趣不断强化,得益于良好阅读习惯的长期“引导”,故答案为C。
17.【答案】A。
解析:第一空,与“简明扼要”相对应的词为“拖泥带水”,排除B、D。
“切中肯綮”指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故第二空所填词语要与“切中肯綮”意思相反。
“无的放矢”,比喻言论或行动没有目的。
言不由衷,指心口不一致。
由句意可知,第二空选“无的放矢”。
因此本题选A。
18.【答案】B。
解析:第一空,“延时”与“在时间上”重复,排除C。
第二空,“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能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句意为道德规范的转型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能指望它一下子就成功。
“一蹴而就”与此最契合,故本题答案为B。
19.【答案】C。
解析:由文段可知,电热片蚊香“利用热气蒸发出除虫菊精”的原理和电热液体蚊香“持续加热使其释放杀虫剂物质”的原理一样,故A项错误。
文段并没有比较二者的驱蚊效果和安全性,B、D两项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瓷对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来说还是有秘密的,接下来举例阐释“秘密”的具体体现,即瓷器通过其形制表达一种意境。
只有C项的“蕴含的不为一般人留意的民族文化含义”与之对应,当选。
A、B两项都是讲瓷器的制造工艺本身,不能体现瓷器的形制所要表达的意境。
D项“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语意范围太大。
故本题答案为C。
21.【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韩愈在潮州做官时,大力兴办州学、推广唐朝普通话,虽然只有八个月,且当时没有显示出什么明显的效果,但这些文化建设举措却对当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文化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22.【答案】D。
解析:题干先提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平均利润比较低。
紧接着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对策——推动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占据高点——帮助它们制造品牌。
而之后的内容都是在围绕企业如何制造品牌展开的。
据此可知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主要任务是品牌的制造,即D项。
23.【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普通的感冒病毒可以杀死癌细胞”这一临床试验结果,随后用事例证明了这项治疗的可行性,然后指出“要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让癌细胞染上感冒”,而这一项技术预计每年可“挽救10万个癌症病人的生命”,这段文字最重要的信息是“这一项新技术”,即“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让癌细胞染上感冒”。
故本题答案为D。
24.【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为什么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其意在说明的是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
故本题答案为D。
25.【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为总起句,指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接着指出如何实现中国梦,即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结果。
可见“实现中国梦”是文段的关键词,A项与此最相符,为正确答案。
26.【答案】A 。
解析:首先比较①、②两句,②句中指代词“自己”、“他”指代不明,故①句放段首更清晰明白,由此排除C 、D 。
结合句子,③中“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与②中“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相呼应。
故本题答案为A 。
27.【答案】C 。
解析:A 项不合逻辑,造成事故的原因应是石油部主要领导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而非国务院批评石油部主要领导。
B 项概念并列不当,“报纸”、“杂志”均属于出版物的范畴,与“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
D 项宾语缺失,可在“环境恶化”后加上“的困境”作为“走出”的宾语中心语。
28.【答案】D 。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西南联大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及其原因。
沿着这个思路可以确定首句应提到艰苦的办学条件,锁定②③,②句有“但是”两字,显然放首句不合适,所以首句应该是③,可排除A 、C 两项。
接着“艰难困苦”和①显然不搭,因此B 选项也有误。
选项D 符合逻辑顺序,为正确答案。
29.【答案】B 。
解析:观察选项可知,⑤④相连,由④句的“也”可知“这个理”指的是②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因此②在⑤④前面,且②⑤④相连。
排除C 、D 。
再看⑥句,显然是对文段意思的总结,放在句首不合适,因此本题选B 。
30.【答案】B 。
解析:由文意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是针对文段中的悖论而提出的解决方法。
文段中悖论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
A 项是关于“自满和谦虚”的问题,C 项是关于“积累和作为”的问题,D 项是关于“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均与文段无关,排除。
“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对应“知其然”,“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对应“知其所以然”便可破解悖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
31.【答案】C 。
解析:2011年1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187元,2014年1季度为3224元,所求为218721873224 =21871037=4X.X%,应选C 。
32.【答案】C 。
解析: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加了(6786+6520+6222+7427)-(6138+5918+5712+6796)=6XX+6XX+5XX+6XX=2XXX 元,选C 。
33.【答案】D 。
解析:观察数据,2011~2013年4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大于1、2、3季度;1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大于2、3、4季度。
D 正确。
34.【答案】B 。
解析: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356+2810+1947+2871>6000+4000=10000元,符合;2012年为3009+2475+1744+2560<5500+4400<10000元,不符合;因为2011年1~4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小于2012年,所以2011年不符合。
故超过10000元的只有2013年,应选B 。
35.【答案】A 。
解析:A 项,观察数据可知,2013年各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均大于2012年各季度,正确。
可直接选择A 。
验证:B 项,2012年4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38元,2013年3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20元,故2013年4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高于环比增速,错误;C 项,2013年4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三成后为:6786+6786×0.3=6786+2XXX >8155,可见2014年1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环比增长不到三成,错误;D 项,2013年下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上半年多(3356+2810)-(1947+2871)<3356-1947<1500元,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