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

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

有关于商人、企业家、生意人、资本家的区别【一】、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一、商人和企业家的共同点是谋取利润。

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获取利润,那么唱什么道德的高调有什么意义呢?利润往往意味着,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是受到大众所认可的,因此也就在客观上能够给别人带来福利,并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一个不谈利益的企业家是不合格的,因为没有利益,做事情就无从谈起,企业家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二、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点企业家以做成某一件事情为目标,利润不过是一个结果;而在一般意义上的商人看来,利润就是他的目标,其他都不过是手段。

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创造价值是真实的,利润不过是结果。

”有一个造船厂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们要做最好的船,顺便赚点钱。

这是企业家的思维方式。

而对于一个商人来说,做鞋还是做裤子并不重要,只要能赚钱就行,把鞋做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因为这种区别,导致企业家和一般意义上的商人行事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家往往是一群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做事情是有原则的,他们不会为了利润去牺牲这些原则;而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人而言,只要为了利润,是无所谓原则的,所谓的原则也不过是为了更多的利润。

说白了,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就在于:企业家是一群“做事并赚点钱的人“,商人是一群“通过做事来赚钱的人”。

再说整合资源。

所有的人的成功,都可以归结于两点:要么是整合社会资源,要么自己本身就是资源,大多数时候兼而有之。

商人应该都是整合资源的高手,他们是一群很会把握机会的人,他们往往长袖善舞,甚至是到处“忽悠”,将各种资源汇聚到自己身边,为自己谋取利益。

和一般意义上的商人不同的是,企业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是“专业主义者”,他们用这种资源去整合其他的资源,从而把事情做成了。

说白了,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并不大,很多都在于一种价值观。

很多人听到这个词都笑了:现在还谈什么价值观啊......但我相信,那些相信某种价值观的人,往往能够走得更远,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才能创造未来。

【二】、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的区别?做企业有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之分:生意人是完全的利益驱动者,为了钱他可以什么都做;商人重利轻离别,但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的。

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就永远不会成功,就永远不能成为企业家。

只有当一个人想着去帮助别人,去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时候,才能真正成功。

【三】、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企业家的“得道”,就是用规范的商业行为,用制度来代替商人的“混世”。

中国从来不缺商人,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以全部身家换来了秦国,可谓商人的最高段位,到后世的邓通、沈万三,都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

近代的胡雪岩,更被誉为红顶商人的楷模,受到无数商人的膜拜。

但是,中国是一个缺少企业家的国家。

在当今世界中,犹太人被公认为最会经商的,但是,有关人士进行了统计,发现有人统计,全球华人拥有的财富总和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犹太人的财富总和,但是犹太人中已经出现了众多巨型企业。

与此相反的是,世人但知中国有商人,如浙江商人,广东商人,福建商人等,却很少提到中国有企业家。

在西方,别人只知道张瑞敏,在日本和韩国,只知道倪润峰。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阿里巴巴CEO马云对记者说,我不是商人,我是企业家!企业家已经超越商人而变一种图腾,商人与企业家,到底有什么区别?个人财富VS企业价值追逐财富是商人的天性,追逐利润也是企业的天性。

但是,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个人在财富上的成就为成功导向,而对于后者来说,财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他们有一个更大的,超越自我的企业目标和价值。

在一些成熟的商业国家,曾经产生了很都自觉的企业家,当他们决定从商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走一个企业家,就如当初的比尔盖茨,他一开始创业,似乎就已经把让千万人都用得到电脑软件作为目标,再如山姆,沃尔顿,他发誓要建立一种既便利又廉价的商业形态,沃尔码成为他这一理想的道具,而不是相反。

在中国,除了少数有民族情结的企业家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建立民族工业外,多数企业家似乎都走过了一条商人的道路。

早期的商人,很多人都负担着通过致富而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使命,特别是对于那些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当年的年广久,就是一个从穷得叮当想的光棍起家,到成为瓜子大王。

我所认识的很多珠三角的企业家,在其初期,也都有类似的经历。

当他们掘到第一桶金的时候,便开始分化,这个时候,那些看透而不看破财富的人,便有了更大的追求,开始考虑自身以外的意义,于是,便有了新的追求,成为自发的企业家。

笔者的老家是将军县,很多山大王出身的将军讲到自己的成长史时总是说,刚开始打砸抢的时候,只是一般的绿林好汉,可是当有一天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为天下老百姓流血的时候,才成长为革命者。

才有机会成将军。

否则,可能只能当一辈子山大王,直到被剿灭。

从商人到企业家,也存在这么一个飞跃。

可惜的是,在中国,有强烈使命感的企业太少,多数老板只是小富即安,他们经商的最初目的达到后,缺少一个更大的目标,个人的满足很难以激发更大的前进动力,企业便做不大。

于是,在中国可以看到很多老板,很多商人,但是,却少见到企业家。

可口可乐说,我们为世界带来快乐。

可是,问一问中国企业,有几个是带着纯粹商业以外的目的?纵使进入世界500强,那本身也是一种外在的象征,而没有解决本质问题:企业存在的本身目的是什么?颇令人回味的是,当健力宝第二任掌门人张海被刑拘后,人们对健力宝前后两个时期进行了对比。

在同一企业对比两个划时代的两个人,或许比不同企业更有意义。

李经纬时代,健力宝员工被人羡慕,三水市政府税收充足张海时代,健力宝员工沦落为街头摩托拉客仔。

或许,这个结果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李经纬是企业家,而且是一个很有民族情结的企业家,而张海是商人,他的聪明和智慧在于资本。

对于财富的态度,也是商人与企业家的区别。

在珠三角,很多企业家都在生活上非常平凡,简约,并没有把财富当作炫耀的资本,也没有把它当作个人享受的基础,而是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

万和的卢楚隆每天如果没有特殊应酬,都会在员工食堂吃饭,希望集团刘永好也曾经说过,他穿的衣服从来没有超过300元的。

而很多商人,则把财富当作炫耀富有,追逐享受的工具。

当年德隆帝国倒塌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感到奇怪,因为德隆的很多高层名声在外,他们出入高档消费场所,香车美人,一掷万金。

有人甚至说,德隆不倒,天理难容。

张海在被捕前一晚,还与几位朋友享受了价值4000元的丰盛晚餐。

当商人的财富完全用为个人时,便注定了无法致远。

当一个商人为个人财富而奋斗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商人;当一个商人说,我不做大,兄弟们便没有饭吃的时候,他是一个大商人,外加江湖大佬,但还不是企业家;当一个商人为某一长远的理想而奋斗的时候,他才是进化为企业家。

投机取巧VS专注恒业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商机,商机商机,商业总是与投机联系在一起。

追逐财富的天性,决定了商人的投机性。

而真正的企业家,莫不是专注于某件事,并持续地去做。

很多商人一看就是聪明人,脑子转得快。

什么赚钱就做什么。

并且只要赚钱,挖空心思去钻空子,甚至最后一切规则都可以不顾。

曾经有人勾画出中国商人暴富流程图,倒买倒卖,搞股票投资,做房地产,几乎赚大钱的都带点投机,也有点“不干净”。

问题是,当投机成为一种商业习惯后,便注定了其短命的结局。

当年海南岛炒房,刚开始几乎大家都赚疯了,可是,在房地产泡沫到来的时候,多数人都不收手,投机的甜秘太诱人了。

而后来之所以有潘石屹的崛起,就在于他对于投机的克制,当他看到海南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50多平方米而北京同期只有7平方米时,就及时收手,而很多人虽然看到了这点,但是还存在侥幸心理,还想捞一把再走,结果就掉进去了,曾经的巨大财富立即灰飞烟灭,顿成一枕黄粱。

不克制投机欲望,就永远无法突破小商人的境界,也无法长久。

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更大的问题是,一些商人钻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已成为其潜规则,可是,一旦制度开始完善,而他们仍然坚持用非正常的方式参与商业活动的时候,他们便会成为“问题富豪”,牟其中最为拿手的本事在于“倒”,或曰“空手套白狼”。

他以轻工产品换飞机,其秘诀就是一个“倒”字。

空手道被牟其中确定为公司谋利的典范。

但是,他后来在资本市场上,也玩起了“空手道”,结果把自己给玩进去了。

周正毅也是如此,当年他在股票市场玩得溜转,发了大财,但是,他忘记了,他发财的地方,是股市很不规范的中国大陆,可是他玩惯了,玩到市场规范的香港去,结果出事了,还拔出萝卜带出泥,把以前在大陆的问题也弄了出来。

相对于商人来说,企业家的崛起,则需要长期的努力。

他们往往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某一件事。

我们可以考究一下作为中国企业标杆行业的家电行业。

从1968年创立美的到现在,何享健用了37年的时间,才把美的从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变成资产过百亿的企业巨头;从80年代初到现在,倪润峰和无数的长虹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打造了长虹帝国;而科龙,更是经历了从潘宁到顾雏军五代掌门近20年的奋斗。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专注,几乎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同一事业。

山姆沃顿曾经说过,做简单的事情,始终如一,他为一种能给消费者带来简单便利而实惠的商业努力了数十年,才留下了庞大的沃尔码,无论国内还似乎国外,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往往意味着长期的投入,乃至牺牲全部的青春。

一切商业活动,都存在商机,而优秀的企业家,也都是善于抓住商机的人。

当年马云的崛起,就是因为看到了中小企业交流商业信息的必要,于是创立了阿里巴巴,而马云之所以是把自己看作企业家而不仅仅是商人,乃是因为他的阿里巴巴一直在专著地做这件事。

在而商人,他们对商机的追逐更多地表现为“花心”,今天这个赚钱做这个,明天那个赚钱做那个。

永远在寻找机会,却永远不为哪朵花停留。

在某种意义上说,很难将企业家与商人完全区别,企业家的成色在某种程度取决于超越商人几分,特别是在中国,纵使是一些知名企业,也难以完全避免商人的习性。

投机行为时有发生。

前几年,赫赫有名的海尔,也在金融业和房地产上投机了一把,结果是大败而归,去年很多企业看汽车赚钱,要去做汽车,结果也是无疾而终。

在这些企业中,就有名望不浅的美的。

如此看来,中国企业家要彻底完成对于商人的超越,可谓路漫漫其修远矣。

混世VS得道年轻富豪张海的前世今生,也许能够让认识到商人的混世能力。

14的时候,张海就成为有特异功能的神童,据说可以把树叶变小,让时光倒流。

18岁的时候,就能让几十岁的社科院官员拜倒在脚下,令其心甘情愿地帮自己扯起了社科院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的起旗,一下子变为藏密大师,夏日东活佛的亲传弟子,俨然一代宗师。

到处讲课传道,其弟子中有不少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25岁,成为中国高科的董事长,是当时中国最年轻董事长。

28岁,收购健力宝,摇身一变俨然成了资本高手和经营大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