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饮酒、行路难

30饮酒、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有 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 信心不失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 追求不断: 彼岸。表达诗人顽强的性格和 终有一天能实现 执着追求的强大精神力量。
自己宏大的理想。
诗人的感情
欢乐 宴 苦闷 停
奋发 感 希望 想
• 了解作者及诗歌特色。 • 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 • 品味诗歌意境及语言。 • 掌握诗歌朗读技巧,背诵 诗歌。
饮酒 行路难(其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饮 酒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 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一名 潜,东晋著名诗人,浔阳柴桑 人。其青年时曾任过小官,后 罢官,归隐山林,从此不复出 仕。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 要题材。 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 称田园诗人。相关作品有《桃 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 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 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 全诗篇幅不长,却波澜起伏。经 过巧妙的构思,诗人将自己的失 望和希望,抑郁和奋发,急遽交 替,变换,再间以长短句,适当 运用感叹词,恰到好处地反映了 诗人的复杂心态。
背诵拓展
• 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 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 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 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 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 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 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 小诗,是他的 “ 酒后真言 ”。他对 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 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 其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这样的闲 适心情。 • 《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 陶渊明正好相反,高呼行路难,因为他 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 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失望 实
联系诗人的生平,说说这首诗的主旨。
•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借乐府古题抒发情 志,具有慷慨悲歌的韵味。李白少有大 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 帝王成就伟业。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 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 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 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 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 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 出京。
喧”。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品味这两句诗的妙趣在 哪里。能否将“见”改为“望”? 这两句诗既表现了田园之美、自然意趣,又表达了隐逸之乐、 闲适之情。 “见”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之时漫不经心地偶然 抬头见山的情状,与全诗顺其自然的格调一致。表现了诗人 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如果 改成“望”字,就显得故意、做作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欲渡黄河冰塞川, 姜太公溪边垂钓遇 将登太行雪满山。 周文王后一展宏图 闲来垂钓碧溪上, 伊尹梦见自己乘船 忽复乘舟梦日边。
在日月旁经过后被 商汤重用。
连续用典,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明 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表明诗人对从 政仍有所期待。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回到现实
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 节奏短促,声调低抑, 显示出诗人内心对渺茫前 途的急切不安、不知所从, 心情万分沉重。
总 结: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
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李白醉酒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 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 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 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 青莲乡。他是继屈原之后杰出的浪漫 主义诗人,世人称他为“诗仙”。其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 自然,与杜甫合称“李杜”。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 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 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 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 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 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 心境。

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行路难! qí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品读理解
欢乐的宴饮 诗人的“哀”到 金樽清酒斗十千, 底是什么?是什 玉盘珍羞直万钱。 么原因让他这样?反差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苦闷茫然
以乐景写哀情更显情之哀
这里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奸佞当道, 世路艰难(自己的仕途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 理想无法实现)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2、“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4、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 “心远”。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 俗才能感受到的。
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的虚伪和奸诈, 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 闲恬静的心境。 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 心和自然亲近。 “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 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作品介绍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 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 《行路难》,共有三首 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 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 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 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 怀有希望。
初读,整体感知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zūn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