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及能量
二、 构成肌体 糖脂是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之一 糖蛋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 机体中许多抗体、维生素、激素、酶的重要组成成
分。 DNA,RNA中含有大量核糖,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 血糖则是神经组织的唯一能源。
三、节约蛋白质
当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防止体内和膳食 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即为糖类对蛋白质的保护作 用。
有些器官完全依靠葡萄糖供给所需的能量,如 大脑每日需100—120克葡萄糖。此外,肾髓质、 肺组织和红细胞等也必须依靠葡萄糖供能。可 直接被人体吸收,也可作为营养食品直接食用。
• 果糖(fructose) 主要存在于水果、蜂蜜及玉米糖浆中 在肝脏代谢
果糖的甜度很高,是糖类中最甜的单糖物质。 人体易于吸收,在体内被吸收后转变为肝糖, 然后再分解为葡萄糖。
➢ 由β-糖苷键连接,不能被体内淀粉酶水解, 因而人体无法消化
➢ 分类:
不可溶性纤维(insoluble fiber)
•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 纤维素和木质素不能被结肠中的细菌分解,半纤
维素可以
可溶性纤维(soluble fiber) • 树胶、 果胶、粘胶 • 存在于水果、蔬菜、麦麸及欧车前种子中
肌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能量为基础,当碳水化合物供 能不足时,将由蛋白质、脂肪产能来弥补。由于脂肪不 能转化为葡萄糖,不足的葡萄糖由体内、甚至是各器官 (肌肉、肝、肾、心脏)中的蛋白质转化提供,对人体 及各器官造成伤害。
四、抗生酮作用(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
脂肪在体内的正常代谢需碳水化合物参与
乙酰乙酸
第四章
碳水化合 物、膳食 纤维
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低聚糖的生理功能 活性多糖的生物活性 DRIs与食物来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膳食地位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了解并掌握碳水化合物适宜摄入量及来源 ➢认识功能性低聚糖、膳食纤维、活性多糖 在现代膳食中的作用
它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有些还 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例如:
肝脏中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
血型中的糖与免疫活性有关
核酸的组成成分中也含有糖类化 合物——核糖和脱氧核糖
• 分类
单糖(monosaccharide):本身为多羟基醛酮,不能水 解为更简单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一般 是结晶固体,能溶于水,绝大多数单糖有甜味。
十一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
•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1. 提供能量 1g=16.7kJ 2. 改变食物色、香、味、型
(1)甜味剂 单糖、双糖、糖醇
(2)色 焦糖(可乐型饮料)
食用糖及糖醇的相对甜度
名称 乳糖 果糖 葡萄糖 蔗糖 麦芽糖 山梨醇 甘露醇 木糖醇
相对甜度 0.2
1.2~1.8 0.7 1.0 0.4 0.6 0.7 0.9
3. 提供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功能
纤维素:吸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 半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利于粪便排出 果胶、树胶、粘胶:延缓胃排空时间
减缓葡萄糖吸收,降血糖
降低血胆固醇
膳食纤维过量(>60g/d):
➢需要更多的液体食物 ➢与矿物质结合,干扰吸收 ➢容易引起腹胀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
碳水化合物主要食物来源是粮谷类和根 茎类食物,以及它们的制品如面包、饼干、糕 点等。由于各种单糖、双糖及制品仅用于供能, 多不含其它营养素,其营养密度、营养价值较 低,而各种粮食等制品,除富含淀粉外还含有 其它营养成分,特别是各种谷物还含有较多的 膳食纤维,是碳水化合物的良好食物来源。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 又名糖类 • 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
化合物。 • 低分子的碳水化合物有甜味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物,食 物的主要构成成分,是人类能量的最经 济和最重要的来源,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的能量占总能量的40%一80%
• 碳水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 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4、低聚乳果糖:是将蔗糖分解产生的果糖基转 移到乳糖还原性末端C1的羟基上,产生半乳 糖基蔗糖而成。其甜味类似蔗糖,几乎不被 人体消化吸收,可供糖尿病人食用。
(四)多糖
• 构成:10个以上单糖组成 大多数多糖都是分子量很大而能形成胶态 溶液的物质,无甜味,非晶体,是动、植 物的储存物质。
• 重要多糖:
呼吸道的糖蛋白,有防止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干燥、 保护呼吸道免受气体和微生物侵入的作用。
生殖系统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有润滑和利于精 子运动,保护胚胎等作用。
八、保护蛋白质不被蛋白酶消化
有些蛋白质,如酶和消化液中的糖蛋白, 平常不被蛋白酶所消化,是由于分子中的糖 链在保护他们。
糖链结构的改变,如頜下腺分泌的糖蛋白 去掉末端的唾液酸后,即被消化道的蛋白酶 消化。
2、低聚异麦芽糖:是指由2-5个葡萄糖单位构 成,主要成分包括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 异麦芽四糖和异麦芽五糖等。
3、低聚果糖:是在蔗糖分子的果糖一侧连接1-3 个果糖而成,并分别称为蔗果三糖、蔗果四 糖和蔗果五糖,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消化酶 分解、利用,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刺激肠道 蠕动,防止便秘的作用。
依赖钠泵的主动吸收,吸收率高 消耗能量 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 果糖
有载体参与的易化扩散,吸收率比前二者低 不消耗能量 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
正常机体内的血糖平衡
碳水物脂肪分解
胰岛素
脂肪组织
葡萄糖摄取、肝脏糖 异生、肝糖原储存
肝脏
肌肉
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摄取
血
下丘脑另一区域
的右旋糖。性质与蔗糖相似,但耐酸性强。
麦芽糖:2葡萄糖(α- 糖苷键) 麦芽糖大量存在于发芽的谷粒,特 别是麦芽中。是甜食中的重要糖质 原料。
乳糖:1葡萄糖+1半乳糖(β- 糖苷键) 乳糖不易溶解,味道不是很甜,能 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 半乳糖。 奶及奶制品中含量较丰富。
乳糖不耐受症:有一部分人不能或仅能少量分 解、吸收乳糖,大量乳糖进入肠道产酸、产气, 引起胃肠道不适、胀气、痉挛、腹泻。
双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
• 常见双糖
蔗糖:1葡萄糖+1果糖(α- 糖苷键) 蔗糖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以甘蔗和甜菜中含量 最多,日常食用的白糖、红塘都是蔗糖,蔗糖 易溶于水,熔点为160℃-186℃,加热到200℃ 便成为棕褐色的焦糖。蔗糖易于发酵,所以易 引起蛀齿。
异构蔗糖: 是由葡萄糖与果糖以α-1,6糖苷键相连
抗性淀粉的优点
• 可抵抗酶的分解,在体内释放葡萄糖缓 慢,具有较低的胰岛素反应,可控制血 糖平衡,减少饥饿感,特别适宜糖尿病 患者食用
• 具有可溶性食用纤维的功能,食后可增 加排便量,减少便秘和结肠癌的危险
• 可降低血胆固醇和三甘油脂水平
3.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 植物性食物中不可消化的多糖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代谢
• 口腔 唾液淀粉酶----短链多糖、麦芽糖
•胃 酸性环境抑制淀粉酶的作用,不能进一步消化
• 小肠 胰腺:胰淀粉酶----双糖 小肠粘膜细胞刷状缘: 麦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单糖—吸收入血
• 大肠 膳食纤维:肠道细菌分解—短链脂肪酸,可吸收
• 葡萄糖和半乳糖
• 半乳糖(galactose)
经常与葡萄糖结合形成乳糖 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 半乳糖不单独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但在乳中和脑 髓里都有半乳糖成分,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
• 其他单糖 核糖、阿拉伯糖、木糖等
• 糖醇类 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麦芽糖醇
(二)双糖
• 构成:
是由两个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缩合 而成的化合物,多为结晶体,味甜, 易溶于水。
抗性淀粉
• 又称抗酶解淀粉及难消化淀粉,这种淀粉较其他 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缓慢,吸收和进入血液 都较缓慢。抗性淀粉本身仍然是淀粉,其化学结 构不同于纤维,但其性质类似可溶性纤维。
• 抗性淀粉存在于某些天然食品中,如马铃薯、香 蕉、大米等都含有抗性淀粉,特别是高直链淀粉 的玉米淀粉(high amylosecorn starch)含抗性淀粉 高达60%。
九、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
¤伸出在质膜外的糖链和其他极性基团,能控 制水分子、无机离子和小分子的有机物的移动 和进入细胞内部。
十、作为合成生物大分子的前体
体内许多物质是利用碳水化物来合成的, 如嘌呤、嘧啶、某些氨基酸、卟啉、胆固 醇等。再由他们合成核酸、蛋白质及胆固 醇的一些衍生物。
食物中的戊糖人利用得很少。组成核酸 的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在体内自行合成的。
支链淀粉(amylopectin)—高度分支状的聚合物; 特点:只能在热水中膨胀,而不溶于热 水
改性淀粉
是指利用化学、物理甚至基因工程的方法改 变天然淀粉的理化性质,用以满足食品加工所 需功能特性的一类淀粉。
天然淀粉改性后可提高其溶解度;增加透 明度;提高或降低淀粉糊的黏度;促进或抑制 凝胶形成;增加凝胶强度,减少凝胶脱水收缩; 提高凝胶稳定性;改变乳化作用和冷冻—解冻 的稳定性。
近30年来,积累了大量实验证据,1960年由 Watkins确定了血型抗原决定基的糖链结构,表 明决定血型的物质是糖链。
1968年已公认碳水化物能携带信息,以后又 有很大发展。
七、起润滑作用
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有滑润作用。
关节液中有大量透明质酸,是关节活动的润滑剂。
消化液中的糖蛋白,使食糜易于移动,且可包裹 食糜和粪便,使肠粘膜免受机械和化学的操伤。
糖
消化道吸收葡萄糖
平
(+) (+) 血糖升高 (+)
衡
肝糖元分解
的
非糖物质转化
调
(-)
(糖异生)
节
胰岛素 分泌增加
(+)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分泌增加 分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