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 3)脆弱性(vulnerability)
又叫易损性,指一个区域财产、社会、经济面临灾害 的脆弱或者易损程度,或者是面临灾害时将会出现损失的
可能性或概率。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 3)脆弱性(vulnerability)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3、突发事件的分级 讨论:为什么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3、突发事件的分级 讨论:为什么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
突发事件分级:是应急处置的基础。
事件的级别水平将直接决定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水平、 预案的启动级别、响应级别、处置规模与手段的抉择等 诸多问题。因此,突发事件的分级是应急处置的基础。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 2)承灾体(hazard bearing body)
定义:承受灾害的对象。 分类:人类、财产与自然资源两类(国外学者)。
宏观承灾体和微观承灾体。
研究目的不一样,承灾体层次也就不一样
阅读文献: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承灾体分类与脆弱性评价
2018/11/4
突发事件分类注需要意的问题
在突发事件的分类上,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以上各类彼此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相互之间愈发呈现多元和共时的 特征,在特定的情景下可能相互转化,即带来所谓的“涟漪反应(dimple effect)”。比如,有些事件很难说是由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或者其他原因 造成的;一些技术灾害(如有毒物质的泄漏),也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清华大学 学者薛澜 等人
六阶段模型 危机避免、危机的准备管 理、危机的确认、危机的 控制、危机的解决、从危 机中获利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进行分 析 阶段划分更为细致
诺曼·奥 古斯丁
4R模型
减少、预备、反应、恢复
课后把这部分的内容发给 大家,自己学习
罗伯 特·希斯
我国突发事件分期情况
分 发生 期 阶段 主要 任务 机制 设置 内容 应急预案体系;城乡规划符合预防与应急管理的 需要;预防并防范潜在隐患;完善应急培训、演 练、教育体系;确保应急的人员、物资、经费保 障;建立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人才培养与科学开 发等 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报告、 评估制度;监测制度;预警制度;社会安全事件 信息报告制度等 应急处置机制;各类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协 作机制;信息发布;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 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应急职责;有关单位的应急 职责;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等 损失评估和组织恢复重建;支援恢复重建;善后 工作;调查、应急处置工作总结等
公共安全管理基本概念的逻辑关联性
危险 社会常态
(公共安全状态)
致灾因子
人·财产·公共工程·环境
条件·作用·后果
事件
风险 风险社会
脆弱性
承灾体
风险管理
2018/11/4
图解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看图解释: 1、风险和风险管理 2、致灾因子、承灾体 和脆弱性
3、突发事件
课堂讨论: 以地震、非典、交通事故等等灾 害为例解释上述公共安全管理的基 本概念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3、突发事件的分级 提问:分为几级?依据是什么??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3、突发事件的分级 提问:分为几级?依据是什么??
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 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 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 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顺应将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也划分为四个等级, 并依次用不同颜色标明(红橙黄蓝)
致灾因子通常分为自然致灾因子(natural hazards)和技术 致灾因子(technological hazards)。
自然致灾因子(natural hazards)是源自自然地极端事件,
可分为气象致灾因子、水文致灾因子和地质致灾因子。 技术致灾因子(technological hazards)是源自人的控制 过程,但其影响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风险、风险社会和风险管理 2)风险社会: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 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 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 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1、风险、风险社会和风险管理 3)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 别、风险评估、风险驾驭、风 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 险的管理工作。
第二讲 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
公共安全管理的 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 本讲核心问题
2018/11/4
本讲主要内容
1
2
3
公共安全管 理的几个基 本概念
公共安全管 理的基本理 论
美国公共安 全管理的8 个基本原则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你所知道的基本概 念有哪些??
2018/11/4
2)风险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 风险、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的关系
“风险=致灾因子×脆弱性”阐述了风险形成的机理;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便于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两者之间只是关注的角度不同,没有本质冲突。削减2018/11/4源自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 3)脆弱性(vulnerability)
了解:“脆弱性”(vulnerability)一词来源于拉 丁文vulnerabilis,意思是“受伤”。
理解:在应急管理领域,脆弱性主要衡量人或事物
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
2018/11/4
(2)突发事件类型的具体规定,必须为各种新情况、新变化预留空间, 并适时调整和更新。现代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高风险的社会,随着形势的不 断发展变化,危机的不确定因素将会不断出现。例如,我国于1989年制定的 《传染病防治法》,由于相关规定的不完备,给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的疾 病预防和控制造成很多麻烦。 (3)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应当以突发事件为中心,在科学总结、归纳各类 突发事件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应对机理的基础上,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 理机制建设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衔接。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 1)致灾因子(hazard)概念及内涵
记住:致灾因子 :会潜在地影响人们的健康与安全、个人
财产和自然环境的危险源。
通俗地讲,致灾因子是一个自然、技术或社会现象。 它对人们及其周围的环境构成了威胁,有可能导致突发 事件的发生。
2018/11/4
补充扩展: (1)脆弱性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
(暴露程度、敏感性、结构性脆弱、社会-经济因素)
(2)脆弱性评价
阅读文献:区域承灾体脆弱性指标体系与精细量化模型研究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 3)脆弱性(vulnerability)
理解:一些致灾因子是不可控制的,但对于脆弱性,人们是 大有可为的。举例??
2018/11/4
三、我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我国四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
突发事件等级 I级(特别重大) II级(重大) III(较大) 威胁程度 I级(特别严重) II级(严重) III级(较重) 预警颜色 红 橙 黄
IV(一般)
IV级(一般)
蓝
资料来源:(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1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2018/11/4
一、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致灾因子、承灾体和脆弱性
理解:要管理致灾因子,首先必须了解它们。每
一种致灾因子都有不同的产生原因和结果,并且每一 类致灾因子都有一系列不同的特点。不仅需要了解其 原因和结果,也要了解每一类致灾因子的不同特点。 举例说明不同类别致灾因子的形成机理及主要特点 泥石流 瓦斯爆炸
2018/11/4
不同分期方法
模型类型 组成部分 特点 宏观性划分 易于被广泛接受 专家代表 伯奇 古斯 芬克 三阶段模型 阶段前、危机、阶段后
F模型(四 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 用医学术语形象描述了危 阶段生命周 痊愈期 机的生命周期 期模型) 提出危机引发前存在着预 警信号,应做到危机防范 五阶段 危机预警和危机管理准备 阶段、识别危机阶段、隔 离危机阶段、管理危机阶 段,以及处理善后并从危 机中获益 课后把这部分的内容发给 大家,自己学习
Ⅰ级设备突发事件 是指各种自然灾害损坏设备或设备本身损坏,导致电网出现下列条 件之一者定为Ⅰ级设备突发事件: (1)佛山电网总负荷损失达20%及以上; (2)任一带负荷运行的500kV 变电站全站失压; (3)3个及以上220kV变电站失压。 Ⅱ级设备突发事件 (1)佛山电网总负荷损失5%以上20%以下; (2)禅城区区域负荷损失20%以上,或10kV线路跳闸比例30%以上, 必要时可提级响应; Ⅲ级设备突发事件 (1)禅城区区域负荷损失10%以上20%以下,或10kV线路跳闸比例 10%以上30%以下,必要时可提级响应; Ⅳ级设备突发事件 (1)禅城区区域负荷损失5%以上10%以下,或10kV线路跳闸比例5% 以上10%以下,必要时可提级响应;
致灾因子会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脆弱性会减 小风险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