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目前高铁发展的看法
陈丹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了两位数,成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就堪称举世瞩目。
今天的中国,已经越来越现代化,我们和世界各国一起,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最近这些年来,中国的铁路建设可以说是领跑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其成就真的是日新月异,捷报频传。
现在,我想谈谈我对中国铁路建设的一点看法。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铁路都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的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
在综合交通体系中,铁路处于骨干地位。
根据我所找到的资料,目前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约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3多,完成货物周转量约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一半以上。
可以说,没有铁路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的优势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解决长期起来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问题,从2003年起,中国铁路开始实行跨越式发展。
国家投入巨资,掀起全面建设高速铁路的高铁。
党的十六大以来短短几年,中国高铁屡创奇迹,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重大跨越。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发展总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的时速350公里高铁——武广高铁开通运营。
此后,2010年,时速350公里的郑西、沪宁、沪杭高铁和时速250公里的福厦、昌九、长吉、广珠、海南东环线高铁陆续建成通车。
还有,中国历史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京沪高铁也已经全线铺通,2天前在山东枣庄到上海虹桥之间开始进行联调联试,并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运营铁路试验最高速,成为中国高铁引领世界的新坐标。
沪汉蓉客运专线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中最长的“一横”,它由上海出发,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全长2078公里。
自从它开建以来,我一直都关注着这条铁路的建设进度。
今年1月份,我终于等到了沪蓉高铁开通的消息。
但是看到新闻的时候,我并不如我之前期待的那样开心,相反有些失望:铁路虽然是修好了,但是在上面跑的火车太“高档”了,不是我这样的学生能够承受的。
此次开通的动车组全程运行时间15个半小时,列车内只设有软座和卧铺两种坐席。
据
称,该线路目前是国内最高级的车厢,软卧车厢每个铺位都配有独立视频系统,高级软卧更是配有小型会议室,还有沙发、衣柜等设施。
如此奢华的车厢,票价自然不菲。
相对便宜的二等软座都要501元,而且全列16辆车厢仅有122个座位,剩下的都是贵得多的卧铺,其中普通软卧1035元、1165元,高级软卧2075元、2330元。
就这样堪比五星级酒店的票价,还是打折得来的,约为原价的7折。
而从上海到成都和重庆的航班,经济舱全价仅在1500元左右,全程不过两个小时。
我个人认为,这样的需求与供给,存在严重不匹配,至少是有些欠妥的。
事实上,由于大量的四川、重庆籍务工人员在长三角地区打工,每年春运期间,上海到成渝方向火车票,在加开多辆临客的基础上还是一票难求。
就我所生活的地方来说,周围就有很多从四川老家来沪工作的农民工,每年过年都有很多人回不了家。
显然,这样的列车开通后,沪蓉之间的普通列车必然大大减少,这必将给普通百姓的出行带来不便,令其要么无法回家,要么不得不选择票价高昂的动车或者飞机。
另外,这么昂贵的车票,其上座率必然不高,甚至可能出现车厢空座的情况,造成极大的浪费。
而如果能够降低列车的“档次”,在花同样多的钱的情况下,可以服务多得多的普通老百姓,这样一来,长期困扰我们的“春运”难题就可以大大缓解了。
不过总体来说,我对中国高铁的发展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眼下,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在即,国家“四纵四横”的客运专线网络也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完全建好。
我真希望接下来陆续开通的高铁的票价不要太高,让更多的人能坐得起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