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习和研究社会思想史的意义。
1、学科史与学科修养;“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这一洞见也是研究社会思想史的主要理由。
2、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学科史就是学科;“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就是哲学这门科学。
”(黑格尔)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包括学科史。
2. 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城邦制度——城邦社会学——城邦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城邦公民行为(善的问题)世纪帝国——世界主义社会学——世界公民观念;世界主义理想基督教团契——基督教会社会学——信念共同体;人与上帝的关系工业社会组织——工业社会社会学——市民社会;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组织3. 研究社会思想史的途径和方法(1)即我们力求通过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的研究,寻求社会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
简而言之,我们要问:“创始人说了些什么?”(2)英克尔斯说的第二条途径是经验主义的途径,即我们对现代的社会学著作加以研究,以期发现这门学科最关心的是些什么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问:“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些什么?”解释学的方法;以傅伟勋先生提出的“创造的解释学”为示例:(a)原谓,即“原作者(或原思想家)实际上说了什么?”(b)意谓,即“原作者真正意谓什么?”(c)蕴谓,即“原作者可能说什么?”(d)当谓,即“原作者本来应该说什么?”(e)层次自问:“做为创造的解释学家,我应该说什么?”意识形态的批判方法;意识形态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在社会思想史的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原则:社会地位对于塑造思想家的思想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
这一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学的永久财富。
与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的名字联在一起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就是在受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有力影响下形成的。
知识社会学坚持个别思想家所表达的不是个人的观点,而是某个集团或集体的观点,他的著作表达外在的社会潮流,知识具有集体的性质,这是全部认识论的基本点。
反思社会学的方法;美国社会学家古尔德纳的“反省的社会学”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革命的社会分析方法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学分析。
4. 智者文化智者文化是公元前5—4世纪流行于希腊的一种社会思潮。
他们把早期而向认识自然的宇宙论研究转向主要研究社会和人事,把逻各斯作为自然的“真理”转而关联于社会、法律等人文的“德性”,并试图以此来克服爱利亚学派和拯救现象者那里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对立。
智者(Sophistes,来自Sophia“智慧”)一词,意思应该是“具有智慧的人”。
但是,在公元前5世纪时,“智者”专门指称那些传授各种知识、收取报酬、擅长逻辑学和修辞学的职业教师。
智者不是为了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他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即培养在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中获胜的人才。
5.关于城邦国家的论述,主要在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了解)。
在探讨城邦的起源时,柏拉图的切入点还是伦理道德问题。
他是从讨论什么是“社会正义”开始的。
在对什么是“正义”的问题作了一番检讨以后,柏拉图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即“正义就是善”。
城邦的起源:城邦是第二种善,也就是那种既要其本身又要其后果的善。
因为就其本身来说,建立城邦满足了城邦创建者的自然需要,这是其本身善;就其后果来说,建立城邦以后可以达到城邦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这是其后果善。
柏拉图把城邦公民分成三个等级或阶层,划分的依据是某种社会有机论和分工论。
6.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句话不是望文生义所能了解的,这里的政治并非现代人所熟悉的。
根据希腊人的理解,在人类共同体的所有必要活动中,只有两种活动被看成是政治性的,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生活:即行动和言语。
从中产生了人类事务的领域,这不仅不同于以家庭为轴心的自然关系,而且还直接地与之相对立。
城邦的兴起意味着,除了他自己的私人生活以外,人还接受了第二种生活,即政治生活。
现在每一位公民都隶属于两种生活秩序,即他自己的生活与共同体的生活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区分。
7.古希腊的民主精神和地理空间(了解)。
古代的希腊世界也比今天希腊广大,它北到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拜占庭,东抵小亚细亚(今土耳其的爱琴海东岸),西面包括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全岛,几大古老文明在这一广大的空间交流和沟通丰富了希腊文明的元素。
8.伊壁鸠鲁和斯多葛学派的主要观点。
斯多葛学派(1)众生平等观:斯多葛派那里,人的概念已成为人类概念。
人秉有一种内在的“社会冲动”,按其本性决非仅是一个“政治的动物”,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古典思想的教义之一,即把人分成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非公民的教义。
伴随这种新的人类学思想出现了世界共同体的概念,在这共同体中,人人都能参与其事务,而不论他在权力、声望及财富结构中的地位如何。
在自然面前,既无希腊人也无野蛮人;既无主人也无奴隶,只有彼此平等的人。
(2)自然法:众生所以平等,乃是因为人人皆为自然之子,皆秉有一份自然本性。
在斯多葛派看来人性的自然不在于感性,而在于理性。
理性作为一种遍及宇宙的万能的力量,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
而处处寓于所有人头脑中的神圣的理性是不分国别或种族的。
因而存在着一种基于理性的自然法,它并非任何特定国家的法律,也非由任何个别的立法者所制定或所编纂的法律,它在整个宇宙中都是普遍有效的。
9.罗马法的精神(了解)。
罗马人具有分离重要事物并使其具有实用性的能力,由此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法学;罗马人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其坚强的责任感,它常使他显得毫无激情,但他却由能为某种理想而献身。
他从不争论何为诚实,何为正义;他的观念是传统而天生的,并且由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执著支撑着;罗马人还有一种设想法人人格的惊人能力,他们对潜藏在这种人格背后的精神内容极为敏感。
罗马法律思想的三个发展阶段:1、共和国时期,2、法律顾问产生时期,3、法律编撰时期。
10. 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了解)的主要观点。
希腊化时代希腊精神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与此相适应,从城邦时代向帝国时代的改变带来人性观和社会观怎样的改变?奥古斯丁1、社会思想(1)两种价值共同体: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两种爱造成了不同的两座城:由自私的爱发展到连上帝也蔑视的爱,造成了地上的城;由爱主的爱,发展到蔑视自己的爱,造成了天上的城;(2)两种忠诚:服从尘世的法律与热爱天国;(3)教会高于世俗政权;2、救世论:奥古斯丁救世论的中心概念是教会,即教会是上帝指派的拯救人类的工具,一个人若不成为教会的一员绝对不能得救,教会是上帝与信徒个人之间的媒介。
阿奎那阿奎那神学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在坚持督教信仰的前提下,极力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基础。
论证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是阿奎那神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11. 文艺复兴的背景、思想和内容以及人文主义精神背景:经济上,商业的扩张摧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经营,并大大促进了市场导向的生产。
在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发展是教会势力的衰落和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兴起。
在社会组织方面,中古的社会等级秩序正遭到破坏。
人文主义的中心主题是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包括塑造自己的能力,是潜伏的,需要唤醒,需要让它们表现出来,加以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教育.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是把人从自然的状态中脱离出来发现他自己的humanitas(人性)的过程.12. 马基雅维利和路德马基雅维利首先,他不是从人性的神学观点(原罪论)或理想化了的抽象观念(古希腊的“政治人”观念及当时的人道主义人性观)出发,而是从人的实际本性以及它所固有的全部毛病和缺陷出发,讨论政治学的人性基础。
其次,正如马克思所说,从马基雅维里开始,“权力都作为法的基础”。
他决不拿基督教义上的或圣经上的根据当作政治议论的基础。
最后,正因为人本性自私自利,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那么,在这样一些人组成的社会里,只有凭借一种外在的权力和力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
因此,个人也只有生活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统治的社会里,才能保证不受他人侵犯,才有安全感。
基于这种思想,马基雅维里强调社会高于个人,政治高于道德。
13. 早期乌托邦思想(了解)T.莫尔的代表作。
全称《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
1516年出版。
全书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批判旧世界。
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残酷和血腥发迹史,揭示旧制度造成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对立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度。
第二部分:描述新世界。
描绘构想的理想国家——乌托邦。
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和全部产品的公有,按需分配;政治上实行普遍平等和民主的原则,所有领导成员均由选举产生;文化上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对外实行和平睦邻政策,反对战争。
莫尔构想的理想社会缺乏科学依据,未能找到改变旧社会和实现新社会的社会力量和社会途径。
但作为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对以后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都起了重要作用。
14.根据沃勒斯坦的观点,阐释“世界体系是如何形成和巩固的,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是如何发展的”。
16世纪后,以西北欧为中心,形成“世界性经济体系”,它由中心区、半边缘区和边缘区三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
有一个自成一体的经济网络,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中心。
三个不同区域承担三种不同角色: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向边缘区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体系中的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
边缘区除了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还提供销售市场。
半边缘区介于两者之间:对中心区部分地充当边缘区角色,对边缘区部分地充当中心区角色。
三种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能存在。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获利也就不平等。
以16世纪为例,边缘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中心区是雇佣制和自我雇佣,半边缘区是分成制。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导言15. 霍布斯和洛克对于自然状态的论述,斯宾诺莎关于自由的阐释(了解)。
霍布斯自然主义的平均主义人性观:自然使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十分相等,以致有时某人的体力虽则显然比另一人强,或是脑力比另一人敏捷;但这一切总加在一起,也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到使这人能要求获得人家不能像他一样要求的任何利益,因为就体力而论,最弱的人运用密谋或者与其他处在同一种危险下的人联合起来,就能具有足够的力量杀死最强的人。
洛克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状态:那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